前段时间一直有个念想,想再回鲁东大学一次,很想念鲁东大学的饭菜。这几年也去过几次,每次去都是在北区的招待餐厅就餐,对大学时期的怀念和连接就差了些意思,为什么呢?因为读大学的时候当时省吃俭用,北区招待餐厅又叫留学生餐厅,那里饭菜的价格比其他食堂都贵一些,至于贵多少,没有对比过,大学4年,唯一一次在那里吃饭,就是毕业的散伙饭,学校安排的,确切地说是系里安排的,那个时候因为还没更名为鲁东大学,因此,当时是系还不是学院。没想到大学期间就吃过一次的北区招待餐厅能成为大学食堂最后的念想,确实挺意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周日,早早就安排好了事情,大宝也安排好了作业日程,带着满心的期待开车去了鲁东大学,而且是我这个新手司机驾驶。赶在周五下班前提前办理了校友卡,先生的因为提交申请比我晚,估计周末工作人员休息,他的没申请下来。有校友卡是可以进校的,但是听说开车进入的话需要提前预约。我们直接开车从北区校园西边的南门直接进去的,这个南门就是以前交通学院的那个门。保安小哥很给力,也很灵活,直接让我们先把车开进来再做登记,避免耽误后面的车辆进入。我直接把校友卡出示给保安小哥看,很快就放行了,然后就可以开车游览校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是刚开学不久,我看到大一的新生还在军训,蓝色的迷彩服,长袖里面穿着短袖,跟我们当时的军训服是不一样的,我们当时是军绿色的裤子,上衣是个卡其色的衬衫。另外,我看这些新生每人还都拿着个军绿色的马扎,感觉他们可比我们那时候幸福多了,军训还有马扎可以坐。跟先生提起当年的军训,我们还去附近的蓁山屯拉练,我说当时感觉差点没给累死,被先生好一顿揶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大学里我最讨厌的事情就是军训和叠被子,高中是人生第一次军训,我就军训了1天还是2天就生病了,所以,就没“享受”到军训的锻炼,大学里倒是从头坚持到了尾,但对军训始终没好印象。叠被子要叠的有棱有角,还好每人2床被子,1床摆着1床盖着,那床摆着的白天摆在床上,晚上就被我供在桌子上,生怕坏了形状,而且我自己每次都弄不好,是请舍友帮忙叠的,也不好意思总麻烦舍友叠。最烦人的是我住下铺,我们当年谁住哪个铺都是当时分好的,床上贴个纸条,写着名字,不得不说,那届分宿舍的人还真是细致,想的这么周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说住下铺烦人呢,因为宿管员或者系里每周抽查卫生,打开宿舍门,除了地面的卫生之外,首先看到的就是下铺的被子叠的怎么样,上铺的被子得爬上去才能看到,我猜检查宿舍的人基本不会爬上去看看上铺的被子叠的怎么样,除非是军训期间内务评比,毕竟这么多宿舍要检查。10次检查估计得有七八次分不高,还有几次被罚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对于叠被子这事我是相当厌恶,我是没看出这个被子叠的好坏跟学习什么关系,又不是军校要军事化管理,差不多就行了,搞的太严格了把我都整“焦绿”了,为此,我还专门看了下硕士研究生是否需要军训,还好,硕士研究生不需要军训,否则我这考上还得去军训,毕竟20岁军训时都打怵,40多岁的人了,再去军训,想想就头大头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前住的宿舍叫16号楼,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改成17号楼了,17号楼离原来的交通学院很近,宿舍楼西边原来有个超市,有个交院食堂,现在也没有了。宿舍楼门口还有几个盒子,后来才知道那是餐厅给送外卖放外卖的地方,餐厅给送外卖,与时俱进。

校园里很多电动车,有共享的那种电动车,也有很多自己买的那种电动车,还有一些自行车。当年我们更多地是自行车,但是因为鲁东大学是在山上,路有很多大坡小坡,骑自行车不是太方便,反正我们宿舍的6个人当年没一个买自行车的,可能男生买自行车的更多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记得当年刚入大学,学费在邮局的银行卡,学校附近只有建行,那时候还没有网络支付,不像现在付款途径很多,那时候我们学费和住宿费是交现金的。写到这里突然有些气愤,当时邮政的银行卡是录取通知书里带的,你说既然邮政银行离学校这么远,你为啥弄个邮政银行给我们附在录取通知书上呢?

那时候农村的孩子没有网络,城里的孩子也没几个有的,不像现在,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会上网,都有一台智能手机用,很多信息可以网上查,去了解,那时候对于我真的是2眼一抹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开学之际正是棉花大批采摘的季节,同时,来回路费及住宿也是一笔钱,如果可以省下来,也可以让人喘口气,因此,没人来送我上大学,一个娇生惯养的女孩子上大学是第一次离开家,从此开启独立自主的生活。

还好,当时的班主任知道我的学费存在邮政银行,找了大二和大三的师兄带我去取,其中有2个大二的师兄,1个大三的师兄。当年信息不发达,科技也不发达,很多程序也繁琐,这些师兄也只是比我早来一两年,有些事情他们也不熟悉,以至于那点学费去跑了两三次,现在想想也真是醉了。那个有自行车的大二师兄骑自行车带我去的,当年坐着自行车真的是像在过山车上。非常有意思的是当时师兄在介绍他的名字时我听成了“秦琼”,当时还很惊讶,但是没好意思问,后来才知道,人家根本不叫秦琼,是我听岔劈了,幸好我没直呼其名,要不真挺尴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和大学宿舍的好友一起吃饭,舍友说我们高一届的师兄在清华某个学院当院长,我一听舍友说的这个师兄的名字,就是其中一个带我去取钱的大二师兄。另外,那个大三的师兄研究生毕业后在鲁东大学任职。说实话,鲁东大学从全国排名来说算不上多好的大学,但是当年,我们系考上名校的还真不少,光我们宿舍就有1个浙大,1个厦大,1个中国政法,在我们前几届,很多考研的学长学姐们都是考的名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当年研究生是不需要交学费的,每个月还给几百块钱的生活补助,要说我们这批人当年大学不交学费包餐费包就业没赶上,但是硕士研究生不交学费给生活补助可真是赶上了,那时候考研的人没现在这么多,种种原因多数人本科或者专科毕业就就业了。现在想想其实挺后悔当时没坚定考研,所以,现在40多岁了,家庭稳定,内心很坚定地去考研。有些事情过去了,是没办法重来的,但是有些是可以的,尽管会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写越多了,本来只想写吃饭,但是发现又回忆起来更多大学时期的事情,索性一并写了。)

本来就是要来鲁东大学吃饭的,所以,趁着学生们还没下课,食堂打饭的人不多,我就想先去考察一下,食堂有什么饭菜。恰好停车的地方就靠近五餐,走进去发现,有各种各样的小吃,好几层楼都是这样的设置,习惯了学校食堂的那种打饭的方式,现在的这种食堂卖法让我好不习惯,瞬间那种失望的感觉油然而生。又去了附近的四餐,期盼着四餐可能会不一样,谁知道,到了四餐,从一楼到三楼,模式跟五餐是一模一样的。这样的状况让我越来越失望,本来还带着期盼去看看二楼会不会跟一楼不一样,结果从一楼到二楼都是一样的,从五餐到四餐都是一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生问我感觉怎么样,我说用两个字形容就是:失望。我问先生的感受,他说这样的饭不想吃,我说感觉跟进了市场一样,就像美食城,没有一点当年大学食堂的感觉,先生说想来吃大锅饭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着一丝丝希望,我又领着二宝来到一餐,进门看了一眼,招牌风格倒是挺统一的,仔细一看还是美食城的风格,于此,失望到了极点。先生提议去南区接待餐厅或者北区留学生餐厅去看看,这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他读大学时也很少去留学生餐厅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宝在一边先是吵着饿了,那时候才11点10分,后来又吵着太热了,要吃凉的,一贯的吃货干饭风格。先生先带着二宝去买雪糕,我和大宝在外面等着,等先生买完雪糕,再开车直奔后山的接待餐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菜有一些已经一小碟一小碟盛好了,看好了直接选了放在托盘上就可以,瞅了一眼菜价,不便宜,因为碟子小啊,小蝶子是半份,大碟子是一份。我选了小碟子的老醋木耳,拉皮,炸虾仁,锅包肉,还有一个大碟子的土豆丝,1碗南瓜粥,2大份米饭,1小份米饭,1个海带包子,一共花了58.5,2个大人2个孩子吃,平均一个人不到15块钱,是不是便宜?给我感觉跟在外面快餐吃差不多的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两天看到有网友晒出了厦门大学的食堂价格,我感觉比我20多年前读大学时的价格都低,很多蔬菜就几毛钱1份,荤菜才2.5,我记得我们01年大学时,最便宜的菜是炒豆芽,7毛钱1份,还有个菜也是7毛1份,绿萝卜炖粉条。可见越好的大学饭菜越便宜啊,除了厦门大学,还有一些其他985的大学晒出来的菜价也很便宜,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考个好大学除了享受好的教育资源,还能顺便省饭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实话,这次回母校,对餐厅失望的成分居多,当然这不是餐厅的问题,是时代变迁了,餐厅有了新的经营模式,是我们自己对那个时期的美好记忆还停留在原地。现在的经营模式,估计对现在的孩子们来说,是很喜欢的吧,毕竟如果你不想去食堂排队打饭,还可以选择让食堂给你送到宿舍楼底下,全国各地的各种小吃都能吃到,还有各种饮品,我看有的孩子一次就买2杯(当然也可能有1杯是帮舍友带的)。总觉得目前这些模式的饭偶尔吃吃还可以,如果总这么吃,总感觉像是在吃大排档,不能长时间这么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读书时经常去打饭的餐厅是第三食堂,这次去先生说第三食堂在装修,前几天主要想念的饭就是曾经第三食堂早餐的茭瓜馅饼,蘑菇馅饼,当年6毛钱1个,还有中午的煎包,当年4毛钱1个。为什么想念这两种食物呢?因为当年就吃这个吃的最多,这个相对便宜,其他的太贵,不想增加家里的负担,生活费尽量控制在一个月200-3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记得闺蜜兼舍友怀孕时就很馋三餐的茭瓜馅饼,好像记得她还专门开车去吃过一回,当然那时候肯定是可以吃到的,因为那时我们刚毕业5年,食堂还没有改变。如今,恐怕再难吃到当年的茭瓜馅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带着这种遗憾和失望,我们开车又逛了一下南区,路过南区的接待餐厅,对于当年食堂的那种感觉还残存一些不死心,我下车走进去转了一圈,饭菜的价格说实话,对于学生来说不算便宜,炒豆芽5块钱,米饭2块钱,荤菜12块钱,太多了没记住,大概这样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区还有一个二餐厅,尽管心里知道这跟北区那几个餐厅应该是一样的模式,但还是没忍住去看了看,反正来都来了,看完之后死心了,没有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结下来,也就还只有南区和北区的接待餐厅还跟以前一样(尽管读书时这俩餐厅的饭吃过的次数屈指可数),其他餐厅早就不是当年的餐厅了。因此,这次回去最大的感受也就是如题所示:回得去的鲁东大学,回不去的餐厅和青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安慰自己这颗失望的心,我去买了鸡蛋灌饼,来鲁东大学怎么能不吃鸡蛋灌饼呢?当大宝听我说要买鸡蛋灌饼之后问我:妈妈,你中午是不是没吃饱啊?我笑笑说还差一口鸡蛋灌饼,差一点熟悉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爷三个在东门等我,我穿过过街天桥去路对面买鸡蛋灌饼,找那家大学时就一直做灌饼的叫冲冲的那个摊位。这家是先生读书时经常买的,我经常买的是一对老夫妻做的,大叔和大姨经常亲切地称呼女孩子为姑娘。毕业之后回学校的几次,路过小市场,都会买大叔和大姨做的灌饼,后来也有几次因为往那边拐弯不方便就买了冲冲家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鸡蛋灌饼的标配的价格已经是8块钱了,我记得02年还是03年的时候刚开始有鸡蛋灌饼的时候,是1块钱1个,后来涨到1块5毛1个,再后来毕业了,再去就是5块钱,前两年还是6块钱,这次去就8块钱了。鸡蛋灌饼的价格20年翻了8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计划买2个鸡蛋灌饼,大宝和二宝都说吃饱了,先生说肚子不舒服,中午饭吃的都不多,所以我就买了1个,让店家从中间切开。没想到一上车二宝就要开吃,果然是妥妥的干饭人,一边吃一边跟我说:妈妈,这鸡蛋灌饼真好吃,很酥脆,而且还有汁。当时我在开车,把我馋的心里痒痒。回程的路上去给大宝取挎包,停车的间隙,赶紧让二宝把鸡蛋灌饼拿给我,尽管有些软了,但依旧很好吃。吃到一半,大宝拿包回来了,跟二宝商量他也吃几口鸡蛋灌饼,我一看也别让他们挣了,忍痛割爱直接把我没吃完的给了大宝,心里想下次去一定要买2个,不管他们吃饱没吃饱,这1个终归不够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网上经常看到一些校友留言想回学校,但是门口要刷脸进不去,给大家分享一下鲁东大学校友如何进校,那就是办理一张校友卡,程序如下(以下信息来自鲁大的官方公众号)。

1.关注“鲁大校友”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校友之家”,进入小程序后点击右下角“我的”,然后再点击“通过身份认证后可申请电子校友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可以在手机上搜索“鲁大校友之家”小程序。

2.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认证身份,毕业生同学点击“曾在校学习”,其他学生点击“在校生”。填写个人信息,无误后“确定”提交审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等待系统认证成功后,前往“申请电子校友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提交相关信息后,点击“申请电子校友卡”并上传白底小二寸证件照或大头照。不要上传艺术照、旅游照或其他照片。照片一经确认,无法替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待后台审核通过后,校友即可领到鲁东大学电子校友卡。

啰里八嗦地把故事讲完了,也要继续复习备考了,为了考试,我把咨询压缩之后又压缩,便于有更多时间备考。我考的专业在鲁东大学的东区,那里也有食堂,不过我还一次没去过,有这次去北区和南区的经验,估计东区也是一样的模式,考上研之后去吃遍鲁东大学餐厅的美食这一想法破灭了,我决定换一个目标,至于是什么,我还没想出来,眼下最重要的是复习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