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老胡文章的人都知道,老胡不是一个盲目为政策叫好的人。老胡对政策的批评、建议,都有理有据。政府不是家长,群众不是孩童,并非政府出台政策,下面就必须无条件信服。

在所有房地产政策中,老胡认为最不合理,必须改进甚至取消的政策是:

一、多校划片政策。

老胡认为在学位充足的前提下,必须以住房为入学依据,绝对就近入学。无论初衷是什么,都不能故意把孩子调剂到更远的学校。保证孩子和负责接送的老人的交通安全,不浪费宝贵的时间,这才应该是入学政策的初衷。不要以牺牲孩子和老人们的宝贵时间和交通安全为代价,实现无论听起来多么高大上的目的。

北京一场小雪都能停课三天,教委看上去多么关心孩子和老人们的交通安全啊!那请问连续6年,每天让孩子多走5公里,老人多走10公里,来来回回过六条大马路,你们就不关心孩子和老人们的安全了?这个政策必须取消。(注①)

二、非京籍连续五年社保、纳税才具备购房资格。
不让买房就只能租房,打工人没有官老爷福利分房的待遇,只能用首付的钱交房租扛五年。

三、社保纳税间断不得超过三个月的政策。

打工人没人想失业,甚至没人敢失业,打工人要生存,打工人没有官老爷的铁饭碗。三个月找不到工作就是炒房?荒唐!这条规定也必须取消。

四、非京籍家庭限购一套,无论几个孩子,老人是否同住,只能挤在一起,无论打工多少年,永远低北京当地人一头。

非常抱歉的是,以上几条已经被老胡重复说过不止一次了,浪费了不少篇幅。只是老胡每每动笔,总忍不住带上几句,因为这几条政策实在是太不人性了。

然而就是这些政策,依然有人支持叫好。支持叫好的理由老胡总结如下:

1.“政府这么做必有其道理。”

这些人占绝大多数,他们没有分析判断能力,盲目认为只要政府出的政策,必是合理的。
“俺老张虽然不懂,但政策不可能是错的。你们受伤害,肯定是你们自己的错,是你们活该。”
恕老胡直言,这些人通常是社会的底层,喜欢看“有钱人”的笑话。比如前面说的多校划片政策,老人带着孩子顶风冒雪走3公里才到学校,这些人会说:活该,谁让你们跟政策对着干,非买学区房?

2.“政府制定的这些房产政策虽然有不合理的地方,有负作用,但出发点是好的”。
这些人至少能看到政策不合理了,比上一条那些人有进步,但依然没有摆脱“政府是家长,永远是对的,一切政府说了算,打了孩子也应该”的观念。

老胡认为评价政策好坏,不是看出发点,而要看政策本身的逻辑是否公平合理。家长打孩子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但相信你不会赞同这个做法吧?

更不用说“控制房价”这个出发点,到底“好”还是“不好”。

有人说房地产政策真正的出发点是为了“稳定经济”。老胡曾经说过,敢问房价快速上涨的那20年,咱们的经济怎么样?房价稳定的2023年,咱们的经济又怎么样?这个“出发点”站得住脚吗?

3.“政府其实是在下一盘大棋。”

当某个政策失败时,相信各位经常能看到类似的说法为政策辩护。比如前几年房价越调控越涨,其实就是政策错了,无论是出发点还是手段方式,都是错的,这时就有人站出来了:

政府其实是在下一盘大棋,住房限购政策根本不是为了控制房价,主要目的是清理外来人口。

这些人又进步了,都学会抢答了。他们能看出政策似乎失败了,但又不敢相信政府的政策怎么会失败,于是自觉自愿地替政府打圆场。

有人说老胡我最喜欢看您打比方了,那老胡就再打个比方吧。

前面提到的老张,他老婆厨艺不错,但也有失手的时候。有天老婆蒸米饭,可能水放多了,老张打开锅一看,是一锅粥。老张第一反应是:老婆把米饭做砸了,但觉得不应该啊,转念一想,肯定是老婆知道我最近胃不好,故意熬成粥,让我好消化。

失败了就是失败了,不合理就是不合理,不用替政府找借口。

(注①)多校划片是入学政策,但其出台的目的是“调控学区房价”,事实上是房地产政策。

欢迎关注胡说房市, 高屋建瓴解答房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