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祭祖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

科学养生知多少

/ DONGZHI

中医认为,冬至养生应以“养藏”为原则。《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就是说随着冬季的到来,气候寒冷,草木凋零,蛰虫伏藏,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此时阴气盛极而转衰,阳气开始萌芽的时候,阴阳转化,生命活动开始由衰转盛,由静转动,在运动中构成了自然界与人体的平衡与和谐,养生也要顺应此规律。

01

冬至起居 宜赖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季昼短夜长,气候寒冷,我们应该顺应天时,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睡以养阳气,迟起以固阴精。不过,早卧晚起是相对而言,一般认为较平日早睡、晚起半小时就足够了。

长期卧床并不利于养生,反而还会造成人体气血瘀滞、气机逆乱。有条件的话,可以等太阳出来再起床,特别是老年人和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醒后可以躺在床上伸伸懒腰、揉揉胳膊和腿脚。晚起对于上班族而言可能很难做到,但一定要早睡、别熬夜。

02

冬至饮食 多吃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冬至进补,开春打虎”。整体而言,冬至饮食当以补阳、补精、补肾为主,可适当增加黑芝麻、黑豆、黑米、黑枸杞、发菜等食物摄入。日常饮食宜多样化,注意谷、肉、果、菜的合理搭配,辨证施补,缺什么补什么,不宜过食辛辣燥热、肥腻食物。

尤其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补益津液作用的食物,如荸荠、藕、梨、萝卜、白菜等,以维持肾中阴阳的平衡。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吃些坚果,因为种子类食物大多有补肾益精、强体御寒的作用,而冬季对应的是肾脏,因此冬季进补适当多吃坚果,对身体很有好处。

03

冬至运动 不能少

以往我们认为,冬季时减少运动才符合秋收冬藏的原则,事实上,减少并不意味完全不运动。要知道,冬季气候寒冷,人体汗孔闭塞,体内的热气散发不出去,就容易生内火,因此很多人会出现口腔溃疡、口唇旁起疱、长痘痘等问题,这些就是阳气郁积体内而生火的表现。

冬至运动养生要注意讲究方式和方法,宜多做导引,或选择动静结合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当然,您也可以选择更为简单的运动方式,比如散步、慢跑等,运动时以微汗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