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不算是我极喜欢的作者,大名是听过的,弘一法师李叔同的学生嘛,但他的书却读得很少。听说是个性格温润,又极富童真的人,画与文都好,不过散文嘛,于我这上有老下有老的打工族而言,总是可以等等再读的,“等有时间的”,你懂得。于是一直等到朋友送了我这本《坐等花开》。

礼尚往来,友人赠书,我回赠读后的想法和感受,也算是往来的一种吧,或者至少是一种尊重。这样就有了理由将“等有时间”的排序,变成即刻加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柳绿的书名,配桃红的腰封,一派春色。封面上,被闲闲勾勒出的人物,明明连眼睛都被省略掉了,却仍让人感受到了骨子里透出的春色,那春色充斥在整幅画中,抹都抹不去。哪怕在这个秋意渐起的时节里,也能感受到一种春意萌动的喜悦,就像花在生长。

翻开书,淡绿色的养眼内页,让正在阅读的眼睛也喜悦起来。目录里的五个部分,从“好花时节不闲身”到“人间有大美”,再到“有情世界,天真生活”,已经有三朵娇艳的花在悄悄盛放,不用翻看“静待岁月开成花”,与“此生已近桃花源”,都能想象花开的模样。

生活之花

“好花时节不闲身”里,有自然,更有生活。无论是画还是文,我们借着丰子恺的眼,能看见最自然的人间烟火,乡间、城市,皆有自然,也皆能生出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花是丰子恺体味着春这个忽晴忽雨,暖暖寒寒的季节,虽然生活上并不舒服,但却因为自然的萌生,而让人在精神上颇为愉快。

那花是丰子恺察觉到,因为他画杨柳多而被人说喜欢杨柳,因被人说喜欢杨柳,于是连他自己都觉得自己与杨柳有缘了这件事的背后,有着了不得的偶然。

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就这样在质朴而含蓄的画与文里,生根发芽,开出生活之花。

艺术之花

丰子恺虽然跟随李叔同学画画,但起初并没有立志要做画家。还是某一天里,李叔同突然对他说,教的这么多年里,从没见过像他进步这么快的。这才让丰子恺在画上专心起来。

丰子恺曾评价自己的画,说那是“孤独的、奇怪的、不中不西的画”。

作为非专业人士,我是没资格去评价大师级画家的画的,我只能说说作为普通人的感受,我喜欢他用简单的线条,勾勒出的并不简单的意境,也喜欢他用文字说他对艺术的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他说,美是感情的,不是知识的,是欣赏的,不是实用的;比如他说,艺术的字画中,没有可以独立存在的一笔。

这是他的艺术之花,也是他可以种在普通人心里的艺术之花。

童趣之花

丰子恺对童真童趣的追求,几乎是他身上的一个标志。他细细地观察他们,也细细地画他们。

你看他那给凳子穿鞋的女儿阿宝,她竟然发现了凳子比自己多长了两只脚的真相!

丰子恺是那样崇拜孩子们的童真童趣,直说教训女儿“龌龊了袜子”的孩子妈,“何等杀风景而野蛮”!

他甚至对裁破了他十几页《楚辞》的孩子检讨,凶得孩子哭了,是他自己的“不明”。

他说他憧憬于孩子们的生活,说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孩子们那样真实而纯洁地,永远出肺肝相示,不似大人们那样不自然、病态而虚假,却还说那是含蓄,那是深刻,那是种种美德。

在他眼中,童趣开出绚丽的花,比大人们聪明而健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读这本《坐等花开》前,听过一段关于丰子恺的故事:弘一法师圆寂时,正全家流落在外的丰子恺说,他在接到老师死讯电告的时候,“并不惊惶,并不恸哭”,因为在他确定老师必有死的一日前,就在心中默默地做过了……

那时我就想,这该是一个怎样温情的人?他心中的情感,那么真诚,又那么淡雅,有别样的温暖。

读完《坐等花开》,似乎让我找到了他如此温情的缘由,因为从丰子恺的画里、文里,一个从前并不熟悉他画作与文字的我,仍看到他从生活到艺术,皆求自然求童真的内里,看到那生活之花、艺术之花、童心之花,一朵朵盛放,一朵绚烂,静静地化成岁月本身,花开成景,花落成诗,温暖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