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鬼谷信

人们常说,说话是门艺术,却不知道艺术的背后是技术。先有技术,才能发展成艺术。如果缺乏技术支撑,一切就成了空谈。

本文鬼谷道阿信就来跟大家聊聊,说话的两个技巧。

年轻人找工作总想找个大公司镀金,其实纵横家也不例外。

比如,苏秦告别了鬼谷子以后,就径直去了秦国,毕竟谁都想找个大平台发挥才干,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

这本来没问题,可是苏秦给秦惠王提的方案被否定了。这本来也没问题,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大不了换家公司呗。

可是,苏秦偏不。秉承着厚黑宗师的传统,苏秦连续十多次给秦惠王提建议。脸皮确实够厚,但结果却让人失望,秦惠王也很固执,多次拒绝了他。史料记载: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

估计苏秦这么一搞,把自己搞出了心理阴影,日后也只能怂恿同学张仪秦国了。我估计,秦惠王要是再看见他,可能会恶心到吐。

凡事都要有个度,显然苏秦这么坚持,精神是可嘉的,但确实太过分了。这就好比给女神写情书,写一次人家不搭理你。你一直写,人家一直不搭理你,是不是应该稍事休息,等等时机,或者调整下策略呢?

作为过来人,我觉得很有必要。死缠烂打确实是个方法,但是一味强人所难,就确实少了点自知之明了!

所以,怎么办呢?说回职场,如果你跟领导沟通,建言献策,结果被领导否定了,我们是不是要像苏秦那样一直头铁的耗下去呢?

其实,我们的老祖宗早就给过建议了,没必要,事不过三。在纵横家典籍《说苑》里是这么说的:

三谏而不用则去,不去则亡身。亡身者,仁人所不为也。

意思是说,你连续给领导提三次建议就可以了。如果三次都被否定了,那你就离开吧,大陆朝天,各走一边。留点余地,下回再见,实在是没必要头铁。

你好心给别人提建议,这是好的,是需要鼓励的。但是,你如果太过固执,那就是自己的不对了。

所以,鬼谷道阿信建议,我们一定要跟同频的人共事。

为什么要同频?我的理解是,跟你同频的朋友,把你当心肝宝贝。不跟你同频的人则对你不屑一顾。

相信明白了这个道理,从此以后,你就了解了,凡事要事不过三。如果你去翻一下史书,你能看到大量的事例。比如,商鞅游说秦孝公时,其实一开始也是被拒绝的。但是他坚持了三次,最终游说成功,功成名就。

出来混,脸皮要厚,这是常识。但是如果太过分,只会适得其反。很多事情如果你坚持了三次都不行,可能真要考虑一下是不是换个赛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这不是重点,既然是提建议,自然有提建议的方法,如何才能提升说服力,让领导接受我们的建议呢?

这时候,我们需要请出一个人,儒家的孔子。很多人觉得孔子不会说话,其实这是错觉。关于提升说服力这件事上,孔子说了一句话,让我十分受用,他说:吾其从讽谏矣乎。

什么意思呢?翻译过来是,我觉得在说话时情商很重要。你没看错,这话还真就是孔子说的。

只不过,孔子用了讽谏这个概念。所谓讽谏并不是讽刺,而是指用委婉、含蓄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给领导一些暗示和提醒,迂回的提意见。

举个例子,顺便陶冶下情操。当年,吴王想打楚国。有个叫,少孺子的人想制止,可是直接劝肯定行不通,领导心意已决。于是,他就拿个弹弓在领导面前走来走去。

吴王就奇怪了,问他缘故。少孺子说:我看见树上有只螳螂在捕蝉,却没看见身后有只黄雀在盯着。黄雀以为自己赢麻了,它却不知道我拿着弹弓在瞄准它。人啊,不要总盯着眼前利益,却不顾身后祸患。吴王顿悟了。

这就是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讽谏的好处在于,看起来什么都说了,却又什么都没说,只是隐晦的讲个故事,说个道理,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让别人自己理解。于是,自己尽了义务,既不得罪领导,又能保全自己,一举三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在文中,阿信给诸位道友提供了两个说话技巧,希望能对你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启迪和帮助。第一,给领导提建议,要有个尺度,遵循事不过三原则。第二,说话要圆融点,伴君如伴虎,多点委婉,少点风险。

毕竟,大家出来混,都不容易,得罪人从来都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