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6日,自己有幸参加了广州耳机展。不同的是,以前自己是作为厂商参展,现在是作为个人参观。身份不同,感觉也完全不同了(应该算是可以看得更清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加的厂家还是一如既往的多,几年疫情似乎都没啥变化。基本上自己知道的,全来了,还有不少自己不知道的,也来了。包括一些不常见的厂商,比如Stax,比如音特美和威士顿。我甚至见到了一两家做音响的也来了,真不容易。

原因也很简单,看看参观的观众就知道了。基本全是20-30岁的年轻人,消费能力强不说,也是冲动消费的主力。像俺这种算老两辈了,哈哈。反观音响展,俺算是年轻的了。知道这个使用群体及特性,就不奇怪下面的一些现象了。

好,话不多说,先跟我一起来展台看看都有哪些好货。

一、索尼展台篇:展品种类齐备,技术强声音也强,探索音频发展趋势[YY1]

索尼展台自己呆的时间很长,他们的产品齐全、实力强大。索尼是一家具有硬实力的音频大厂,作为音频领域标准的领导者,对音频贡献巨大。索尼对CD格式、SACD及音频标准的制定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索尼的高清音乐平台也是现在流媒体最重要的平台(之一),他家的经典产品无数。很高兴有像索尼这种传统音频大厂现在仍然能全力投入这个领域(而另一家飞利浦似乎已经退出多年了),强大的技术和资本的投入,让他们可以带领音频领域走向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展台上索尼的产品非常多,每一个都值得用相当的篇幅度来写。除了便携式播放器黑砖、金砖和小黑砖ZX700(可惜没有看到索6万,一直想听来着),以及TWS、蓝牙大耳、有线小耳和大耳外,还有我自己原来不知道的麦克风C-80、C-100及ECM-100N和100U和一个非常有趣的软件(360 WalkMix Creator)。索尼真是有其它音频厂家很难比的实力,一旦认真起来,产品线全不说,质量和调音水平也足够高。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也算索尼的铁粉,家里有他家的PS3、PSP,相机、录音笔都是用的他家的,另外MDR-7506也是自己常用的监听耳机(直播时一直用它来监听现场收声的效果)。他家的在音频领域和民用数码产品经典产品无数,很难让人没情怀(我相信这个情怀很多烧友都有)。

在我最喜欢的几只大耳中,索尼R10和QUALIA 010名列其中。R10就不用说了,终究动圈大耳,尽管只听过一次,以封闭和动圈做出开放和静电的声音出来。听过一次,那感觉很不现实。而小众一些的QUALIA 010,采用4um的动圈大耳,解析力极高、透明度极佳,声音让人终身难忘。不过这两只耳机都是天物,能听到一次都非常非常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段时间由于机缘巧合,自己听了索尼的旗舰TWS降噪耳机WF-1000XM5,那只耳机给自己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说索尼音频的实力非常强,不管是在使用还是音质,以及降噪和人性化方面,都让人非常喜欢。个人觉得这是自己近年来听到了最强TWS耳机了,声音已经有和HIFi有线耳机媲美的实力,降噪效果也很棒,操作及人性化也很强。如果你想入手一只顶级TWS,WF-1000XM5可以说是不二的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hifi级的耳机,索尼IER-M9自己曾经在几年前听过,给自己留下了非常深的印象。一只外观很简约朴素的耳机(和国内一众耳机厂完全不同的风格)。佩戴非常的舒服,隔音良好。声音非常能打,5只自家的动铁单元让它的声音素质非常之高,整体声音平衡、保真度高、乐感出色,解析和声场堪称一流。个人觉得在各方面蹍压一堆万元旗舰没啥疑问,售价却只有一半,简直无可挑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只让自己印象深刻的是MDR-MV1这只大耳,具有大耳特有的宽松和自然的声场,均衡的三频,透明但却不失厚度的声音,拿来听了一曲人声,中频温润,高频细腻度在动圈里算是一等一的了。低频扎实而且富有弹性和质感。听古典感觉也非常正,动态好、层次分明,小提琴丝丝入扣。现场就用的索尼的黑砖4.4口推,声音完全推开了,算是非常好推的大耳了。一问价格,展会特别价2499元。这个……,可以说是不给其他品牌的小耳活路啦。具有准旗舰大耳的声音水准,但售价却非常的平和,加上良好的做工、易推性,非常值得推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索尼旗舰大耳MDR-Z1R,自己以前也没听过,这次趁机好好的听了下,前端也就用的黑砖。在调音高度相似的情况下,声音素比MV1又有了不小的提升低频动态更好,层次更丰富,解析力也更好,高频细腻度也更高,很明显是旗舰级别的声音了。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它是一只密闭式的耳机,但却有开放式耳机的声场和宽松的听感,同时又有密闭式耳机的隔音,以及良好的易推性。听着它,感觉R10又回来了。

现场问了产品经理,确实它们用到了很多类似的技术,感觉调音也非常类似。售价却不足1万元,非常值得推荐的一只大耳。可以弥补很多人心中的R10情怀了(我也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60 WalkMix Creator展示,非常出彩的一款软件

除了耳机、播放机这些外,索尼在此次展会还特别展示了一款叫做“360 WalkMix Creator”的声场处理软件也非常有意思,可以通过鼠标的拖动控制乐器人声的位置,并通过耳机监听到它们的不同,非常有趣且实用的软件。我尝试连接到MV1大耳后,在软件中随时调整声音定位,MV1都能很直观的再现出来,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MV1的空间再现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得不说这款MV1这款产品价格不贵,水准也很强,而且还附带了索尼的黑科技,实力只能说更上一层楼。

除了耳机以外,我没想到的是索尼居然有麦克风,自己前些日子搞直播,换了好几种麦克风,效果都非常不理想。索尼产品经理重点向我介绍了C-80这只麦克风,它是一只采用1英寸的电容麦,和C-100的麦克风的拾音头结构相同,并采用了与旗舰麦C-800G相同的振膜材料和分体结构,并且非常的小巧。早知道就考虑索尼的方案了,索尼经理推荐用两只心型指向的小麦克风分别拾左右声道,加一只全指向的麦克风拾环境声,再合成。这个方案一看就很专业(可惜俺不会用)。这个搭配的成本相当合理,远比很多直播间的人头麦的方案成本低得多,希望能让自己的直播间的音效更上一层楼。有机会一定要试试了。

二、耳机部分篇:纯粹才是王道

耳塞是自己最熟悉的一部分(毕竟自己做了足足8款出来)。看完展会自己的感觉它的特点就是:天花板效应明显,纯粹的单元才是王道(纯粹的动铁或动圈)。而国产耳机大多把心思花在外观、堆单元弄噱头,调音上面则平平无奇图个爽居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产耳塞,天花板效应明显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调音上科学hifi的调音曲线已经不再神秘,想要在调音上有突破几无可能。只能在外观和堆单元上做文章,然后就是附件(也就是线材)上和周边上突破了。但是,核心技术依然是单元,而这对一众国产来说真的是很少很少的厂家才能做到的事(这也是自己做音箱一再坚持用自己开发的单元甚至振膜都用自己的原因)。所以,突破就变成了单元上的各组花里胡哨的组合,并且外观上是越来越花了。但说实话,并没有觉得有多好看(哪怕就做工和外观而言,NSX依然是天花板级别的)。而为了外观,在佩戴感觉是各种不讲究,有些我都戴不上去或不舒服了。

单元和“新技术”上倒是层出不穷,圈铁的各种组合,纯铁加N静电,混上一堆的新奇名词的“新技术“,实话说,看上去确实让人有听的欲望。但一听调音,图个爽的居多,低频多、高频多、中频多,协调和均衡的少,考虑到听众多是20来岁的年轻人居多,这种调音让人买单的机会还是不少的。毕竟这种调音听某一类音乐,那是真的很爽(但全面性就别指望了)。

价格的话,我发现,8单元的NSX简直就是垫底的份。某新的品牌,一只不起眼的动圈,声音调得非常将就,素质相当一般,售价3000元(快赶上NSX做活动时的价格了)。其他品牌也类似,随便一只次旗舰都万元起步,旗舰不上1.5万都不好意思叫旗舰的。想想俺的12单元的NSX-max,连次旗舰都不如了(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学hifi的几家厂家声音还是可以的,比如水月雨、softear,还有天使吉米,声音都非常正常和均衡,挑不出来毛病。水月的展台人尤其多,我想听听他的小耳都没能蹭到,只有等回来再说了。定价和其它也算合理,不过受影响也似乎有,噱头和堆单元仍然是必须的,不然,来听的观众估计少一半(现场听人的非常多,以至于我都挤不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月雨的“乐园”,非常值得一听的平价平板

水月展台最让我认真听的是他家的不是他家的可以DSP的Type C的may,而是入门平板“乐园” ,这也是全场我少有感觉并仔细聆听的几只大耳之一(另外几只都是索尼家的货)。采用100mm的平板大振膜,它的声音非常的干净、透明,人声非常的迷人,不过,做为平板大耳,感觉并不好推。我当时是用的一台一体机的平衡输出来推的,后面也是用的一台专门的耳放来推动。售价1999元,如果想玩大耳,非常值得推荐。准备等回来后找机会拿回家好好听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音特美展位上,听众寥寥。因为展品少,看起来也不起眼(耳塞的发明者和调音标准制定者居然没几人去听,反倒是后来跟随者人多得很,这就是不怎么营销的结果吧)。小四,还有一只3单元的正常佩戴的塞子。听了一会儿,效果非常好,声音极棒(废话),中高频细腻迷人。个人最喜欢音特美的中高频,属于即保真又美的声音。低频也比小四好多了(小四我始终戴得不到位)。售价1999 two,怎么说,这价格都不能用值来形容了,得用超值来形容了。

三、周边产品篇

谈谈周边。这次周边的厂家也不少,但给自己留下极深印象的是两家顶级货,一是DCS,又听到巴托克了。一台一体机,插上电,啥都不用,自带流媒体、数播、解码、耳放、前级。上次用它驱动自己家的旗舰动圈小耳机NS52,我居然用NS52听出大耳的感觉了。声场之巨大,低频和动态层次也大幅度增加,音乐味十足。这次用它听著名的T1的二代,感觉已经完全推开了,声音无可挑剔。不过,T1俺还是喜欢一代的。价格嘛,16万而已,也不贵(反正俺用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巴托克,除了贵,没有缺点了

还有一家就是宝达,给我的感觉也非常类似。功能全(和巴托克一样),声音也非常好。不过价格便宜得多,才七万一台(还是用不起,这都可以上一套自己家的NS19套装还有得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宝达一体机,同上

国产周边的做工真是越来越好了,和进口基本上比齐了。不过功能上就要稍逊色一些了,流媒体功能基本没有,除了享声外。现场听了AM3,我感觉非常不错了(当然跟上面那两家没得比)。功能类似,声音也相当棒了。非常超值的选择。其他家的声音的话,听了几台耳放系统,声音都可以说没毛病,好的有不少。限于时间和精力(我的耳朵听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听力严重疲劳),很多也只能放弃了。更多的是一看价格,就放弃了。虽然没有巴托克这些贵,但跟便宜真没关系。而且,现在自己用的是大系统,小系统的声音再好,放在大系统上声音密度都很难过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总结篇

国产小耳机可以说是原地踏步,经典还是经典,表现好的不是纯铁就是纯圈;大耳新品老品百花齐放,好产品非常多;周边进步很大,做工声音都上来了,价格也是。

而让我最感到惊讶的还是索尼,不愧是音频世家,产品齐备,技术实力强大,关键是声音也非常棒,价格还非常合理。很高兴能在展会上看到有索尼这样的音频巨头仍在全力投入,如同他们家音频的Slogan一样,”For The Music“,看见索尼似乎就看见了音频领域还有无限进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