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人们只认为是一场普通的大雪,直到雪越下越大,而且丝毫没有停下的征兆,人们开始想其它生存的方法,但人性好像已经不重要了...

东方甄选“内战”的刀剑刚刚放下,转身提起了“屠刀”,砍在另一个老伙计——出版业的身上:

12月26日,东方甄选APP会员店新年送好礼,5000册好书1元领。

1元纸书?在每场直播带货GMV动辄千万、上亿的时代,知识出版终究沦为那出师前祭旗的喽啰。

历史一再重演,阳光之下没有新鲜事。2021年9月,带货达人刘媛媛的“亿元”直播专场,号称30多家出版社汇集北京,准备了50万册书破价到10元以下,其中10万册书的价格为1元。

耳畔似乎响起了义务小商品商店的小喇叭:“一元钱你买不了吃亏,一元钱你买不了上当,只要一元作者的心血带回家...”,平台和消费者似乎也习以为常,出版社和作者但凡有所反抗和不满便被嘲笑不懂营销、是“孔乙己脱不下那长衫”。

一本图书的背后和意义

出版一本书籍,需要经历作者写作、责任编辑初审稿件、制作选题报告、选题再次论证、申报选题、签订出版合同、书稿三审和加工、申请书号和CIP、整理付印样和校对审核、制作印刷文件并交印刷版、图书入库等繁杂的过程,其中以作者的写作最为漫长和艰难。

一本书,脱胎于作者的精神理念,凝聚了编者、发行等等与书有关的每一个人的辛劳,对出版社和作者都尤为可贵。甚至很多书籍的创作需要作者、编者跋山涉水实地考察,实地记录,付出血汗甚至生命的代价。

相信任何一位作家、任何一位编者、任何一家出版社,都不可能愿意以1元的低价销售饱含自己心血的作品。我们说,图书价格过高不利于全民阅读和文化强国建设,但合理的书价,对书业与读者来说是一种双赢。我们需要有人总结归纳知识,需要有人触动我们的灵魂,如果没有他们,没有书籍,每个个体的思想都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不断重复做功。

贱卖知识出版,是文化的“毁堤淹田”

《大明王朝》电视剧中,严世蕃等贪官污吏为了弥补贪污造成的国库亏空,打算在浙江搞“改稻为桑”政策,为了快速又低价购买农民手中田产,不惜趁端午暴雨来袭,河水暴涨之时毁堤淹田,淹没淳安、建德两县,造成数十万百姓成为无家无粮的灾民,意欲丝绸商趁灾荒低价购买田地,种植桑苗。一元纸书是平台引流还是毁堤淹田,是低价还是破价,关键看低价书是否给出版业留有足够生存的利润。

当当网和京东时代,读者买书一般是半价。出版社以4折的价格给到电商,参加推广活动获得好的推荐位。出版社已经没有多少利润了。在中国出书很难,书号好几万,再加上印刷、版税、编辑、宣传……四折也许已经是底线了。但是为了流量,也为了在“新事物”上占有一席之地,出版社只有咬牙坚持。

现在不归路又进一步,先是拼多多,然后是电商直播,让卖书进入了一个更疯狂的时代,在数十万人的围观中,在一声声“打下来”中,图书价格一低再低,平台刻意以超低价图书当作粉头白面的小丑在台前吸引观众,方便挥舞镰刀,在其他商品上收割利润。

不信你看,东方甄选,他甚至不愿意低价销售玉米,信誓旦旦“谷贱伤农”,却一手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侃侃而谈,一手却拿着“1元破价”背刺出版业,他尊重的是知识还是营收?

任何行业都需要在商业社会中获取足够的利润,支撑整体生态循环的正常运行,“一元纸书”等尴尬的营销活动如果一再蔓延,形成图书就应该低价销售的“锚定效应”,出版生态必然土崩瓦解,谈何高质量发展,这是涸泽而渔,饮鸩止渴。

免费电子书是低价纸书的病灶

“一元纸书”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出版业一直放任电子书免费模式的存在,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如今火势蔓延到赖以为生的纸书出版,这才惊慌失措,面色大惊。

智研咨询报告:“2022年,国内图书整体市场产品平均定价达48.63元/册,同比增长13.86%”,纸书定价近几年一路走高。在电商套路繁多,各种满减、定金膨胀的套路下,真能5折销售的产品均会被抢购一空,坐拥千万流量的平台即使把定价48元的图书以20元,甚至10元的价格销售,也能达到“福利”和“引流”的目的,但资本为何要放弃利益,定价1元?因为微信读书、掌阅等一众电子书平台电子书免费看。纸书要足够“吸睛”,定价必须低到出人意料,于是乎“一元纸书”诞生了。这象征性的1元钱收费,似乎是纸书最后的尊严和遮羞布。

问题来了,为什么电子书互联网平台会有免费电子书?而且电子书平台用户都知道,只要有足够的活跃度,就能持续地、一直地免费看下去。这其中缘由相信出版社心知肚明。

与出版社依靠版税生存不同,互联网平台创造营收的方式多种多样,只要有足够多的用户、留存、日活,赚钱只是时间问题,依靠什么内容吸引用户才是关键。免费的电子书,是一个非常优质的选项。一,内容绝对优质,毕竟是作者的智慧结晶,还有出版社作为内容把关;二,成本低廉,只要和出版社签定“信息网络传播权”授权,一次付费,就可以把一本优质的图书可以给几百上千万人阅读;三,留存效果好,一本书动辄十几二十万字,至少能让用户留存一个月以上。这么优质的引流内容,就像钓鱼一样,互联网平台买点饵料免费提供依然是收获大于付出。但对于以内容为生的出版业呢?

一直以为纸书与电子书有天然的隔阂,电子书的免费火烧不到主营业务的鸵鸟心态,是这场闹剧的成因,如果依然“掩耳盗铃”,这次闹剧只是序幕...

版税制不是老传统,而是数字化经济时代的正本溯源

控制价格体系和分润方式是最基本的销售准则和商业底层逻辑。信息互联网时代出版业缺乏技术和营销能力,走了“信息传播权”授权模式,情有可原。如今,数字化时代已然到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字技术日趋完善,以销售图书复制件、以版税制分配各方利益的数字出版方式技术已然成熟:数字图书。

数字图书采用与纸书一样的模式按本按册出版发行,和纸书一样按版税制结算。出版的数字图书或直接销售给读者,或通过销售平台分销给读者。不论何种方式,均通过与纸书一样的版税制,按本按册地结算费用,出版社、发行商、作者均能清晰、透明的查阅销售数量、计算收益。版税制不是科技走回头路,而是科技技术发展日趋完善后的“迷途知返”“正本溯源”。目前,正观易知书业科技联合福建海峡出版集团,面向出版社提供基于数字图书的出版发行云平台,获得了国内众多主流出版社和作者的认可,出版单位可在自有的出版平台,明确每一本图书的销售动态及销售价格,把控终图书的终端售价,并按版税机制结算分润。只有有效地保障行业生产端的积极性及制定合理、平衡的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才是一个行业长久的发展之道,才能真正实现图书行业在数字时代蓬勃发展。

有不少人为免费电子书、低价纸书辩驳,要出版业懂得互联网思维,大谈“引流”“营销”“培养用户”,并用电商平台一众1元甚至0.1元实物产品佐证。这是一种常见的代入式思维错误,图书是文化产品,与实物产品不同于,它的文化价值没有标准化的衡量办法,譬如一斤猪肉的饲养、宰杀、物流、销售各个环节的成本都是可核算的,但图书不行,文化价值没有标尺,所以一旦出版业委身、屈就于流量,有人打破底线,形成了破窗效益,出版业的多米诺骨牌将一片片倒下。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