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国人的书写工具,是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因为有了汉字,中华文明才得以不间断地传承至今。

当然在千年的传承中,汉字是一成不变吗?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哪些变化呢?今天就来好好研究下这个话题。

汉字自诞生之日不断演化,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汉字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依次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也是目前书法的一种,也广泛应用,但行书是在楷书上的变体。因此本文只介绍这五个主要的字体。

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周朝初期也在使用,多数用于记录占卜的内容,因为这些字刻在乌龟壳、牛骨上,因此而得名甲骨文。

目前发现约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朝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让我们能够比较详细地了解到商朝的社会形态、军事制度等等。

金文是指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钟鼎文。主要出现在商周时期,周朝尤其多,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所以,钟鼎文或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小篆也叫“秦篆”。秦始皇统一后,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于是命宰相李斯负责,取消其他六国的异体字,在秦国文字的基础上,创制的统一文字汉字书写形式小篆。由于小篆字体非常优美,很多官方印章都采用篆书,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的规范化书体。

由于小篆书写过于规范,书写起来速度也慢,于是就出现了很多简便体,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这就是隶书。传说由程邈形理而成。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的民间。

楷书就是现在我们通用的标准字。楷书也叫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端正,就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甲骨文、金文、小篆中我们有很多不认识的字,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不过即使是楷书,也有很多人不认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僻字。

当大家遇到鬲、甗、簋、簠、觚、觯、觥、斝、盉这些字的时候,是不是有些傻眼,他们到底念什么?意思是什么?大多数人可能既不知道读音,也不清楚它们的含义。

其实这些词都是西周常见的青铜礼器的名字。其中鼎、鬲、甗、簋、簠等是食器,觚、爵、觯、角、觥、斝、盉、尊、卣方彝、罍、盉、壶是酒器,盘、匜是水器。虽然它们是古人常见的餐具,但同时也是重要礼器,每种器具又有不同的用途。

本文主要对这些所谓的“生僻字”做个初步的介绍,在后续的文章中,我将会通过2-3个重要的文物来介绍这些礼器,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认识并熟悉这些生僻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