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战的导火索与奥匈帝国高度关联

一、一战的导火索与奥匈帝国高度关联

熟悉二战历史的朋友都知道,1908年奥匈帝国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后续引发了1914年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导火索。

作为一战的同盟国之一,奥匈帝国最后还打输了,被战胜方的协约国强行拆家、解体。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也与奥地利有关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也与奥地利有关

需要注明一下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奥地利其实是被德国裹挟,无论奥地利主动还是被动,都无法改变被吞并的事实。

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从1933年1月希特勒就任德国总理、1934年就任德国总统开始,他就把吞并奥地利放在最优先的位置。

纳粹德国吞并的第一个主权国家就是奥地利,史称“德奥合并”:1938年3月12日凌晨德军越过德奥边境,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抵抗和交火,次日德奥两国便宣布正式合并。

就这样,奥地利既像是稀里糊涂,又像是早有默契一样“被加入”了德国,最后也成为二战的战败国之一。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起因和结果,让奥地利不敢再迷信自己的武德充沛、国运昌隆,更不敢再相信战争可以解决所有问题。

三、被同盟国占领下的“永久中立”

三、被同盟国占领下的“永久中立”

坦率地说,国际上真正做到且普遍公认的永久中立国家,只有瑞士。奥地利的“永久中立”,有自己的特殊历史原因。

早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面对巅峰时期的拿破仑,瑞士也能坚持做到既不支持拿破仑,也不支持反法同盟。直到1815年维也纳会议的召开,各国一致承认瑞士的永久中立国地位。

相对于瑞士的永久中立,奥地利多少显得有些“不得不”签订永久中立的条约。

1945年3月16日苏联红军对驻扎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的德军发动猛攻,击溃德军及仆从军队30多个师、俘虏13万多人,苏联是比美、英、法更早、更多占领奥地利领土的同盟国。

半年后即1945年秋季,苏联允许美、英、法军队进入维也纳,比照德国占领模式,四国共管维也纳和其他地区。

1945-1955年盟军对奥地利占领区域的划分大致是:

英国占领区:维也纳(1945年占领)、施泰尔马克州、蒂罗尔州、凯恩藤州

法国占领区:维也纳(1945年占领)、蒂罗尔州、福拉尔贝格州

美国占领区:维也纳(1945年占领)、上奥地利州、萨尔茨堡州、施泰尔马克州

苏联占领区:维也纳(1944年占领)、布尔根兰州、下奥地利州、上奥地利州

四、恢复自由后的继续坚持中立

四、恢复自由后的继续坚持中立

就这样直到1955年,奥地利与各占领国签订《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其核心就是一条即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

此后各国占领军队全部撤离,奥地利才得以正式独立。

20世纪的历史现实和政治契约决定了奥地利的“永久中立国”地位,尽管跟瑞士不可相提并论,但也是白纸黑字、自觉自愿。

只要这个条约继续生效且各国坚持,奥地利加入军事特征明显的北约组织,就显得很没有契约精神,国内民众和政党也不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