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寒冬难捱?网红城市的“南北奔赴”,点燃了人与城的消费热情。谁又会是下一座“尔滨”?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外出需求激增,人们对旅游的热情空前高涨。许多城市开始竞相设置各种网红打卡地,以期引爆流量经济。而一旦真正引爆,又会给当地生活和生意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哈尔滨:开心于城市被重新发现的热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结束后,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游客爆满,南方游客疯狂涌入,热情似火。作为老牌重工业城市,当地年轻人多往外走,城市人口跌破千万大关。如今看到这么多年轻人涌入,热闹非凡,当地人着实开心

(一)美食火出圈,生意水涨船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肠代购十几年的徐林发现,购买红肠的队伍里出现了很多外地食客,家乡美食的名气更大了。做东北旅游保暖装备生意的刘鑫淼,销售额在经历两年不温不火后,今年翻倍增长。东北搓澡也成了外地游客的打卡项目,搓澡巾工厂转换思路,推出面向“南方小土豆”的带萌感搓澡巾......城市各行各业整活不断,用自己的方式在这波富贵中分一杯羹。
徐林十多年前就开始在网上代购哈尔滨著名的“商委红肠”。生意最火爆的时候,他一个月能卖出6000多斤,光是为了买到足够的红肠数量,就需要雇佣18个人专门去店里排队。前几年销量有所下滑,但自哈尔滨火出圈后,订单量又大幅增加。“南方小土豆”到访体验美食后,也会让家乡亲朋好友寄点红肠尝鲜。平时去不了哈尔滨的人,也会在他的网店辛苦求购。

刘鑫淼是河南人,2021年到哈尔滨旅游后就决定留下来创业,主要销售滑雪服等冰雪旅游装备。去年销量平平,今年却增长了近两倍。他一边忙着发货,一边向即将出行的人传授保暖秘诀,推荐颜色好看的款式。
(二)体贴入微,比拼服务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哈尔滨各方面的体贴入微和热情服务,也成为外来游客津津乐道的话题。有网友调侃,家里来了许多“亲戚”,一定要让他们玩得开心。红肠代购商徐林还“头一次见到了加了糖的豆腐脑”!江边升起热气球,教堂上挂起人造月亮,城市用这些举动让南方游客感受到别样的温暖。
其实,哈尔滨一直以来就是以热情好客而著称的。徐林坦言,当地美食确实好吃,他可以一口气推荐出十几二十个值得品尝的地方。面对游客咨询,他总是耐心介绍,分享自己偏爱的小众景点。刘鑫淼也很欣赏哈尔滨人的热情。他认为,依靠自然风光吸引游客的传统模式正在发生变化,人文景观也变得极为重要,哈尔滨恰逢其时。
二、维护城市长红:抓住流量也关心“留”量
网红城市年年有,但哪座城市能长红?哈尔滨的富贵似乎唾手可得,但他们不想只当“过客”。红肠代购商徐林在网店上架100多个产品,让喜欢哈尔滨美食的人能一站式采购。滑雪服销售商刘鑫淼计划扩大仓储,提高发货效率,把这生意越做越红火。
他们抓住眼前流量,也在关心着“留”量。因为明年冬天还会再来,他们在哈尔滨的故事,依然会继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丰富产品,增强购物黏性

徐林在网店不仅销售最受欢迎的红肠,还增加了100多个哈尔滨特色美食,比如豆制品、猪头肉、糕点、面包等。他希望红肠食客到店采购一次,就能买齐其他美食带回家或送人。“北方人爱吃肉,上架猪爪子;上海喜欢豆制品,有豆腐干、豆腐卷”。丰富产品助力一次满足更多需求,增强回头客率。
此外,徐林还会细心跟进每批货物状况,向老客户介绍当前产品相对往期有哪些变化,信誉和服务保证客户的高重复购买率。他在十几年时间里培养起了一大批铁杆粉丝。
(二)加大投入力度,跟上新风口
刘鑫淼判断哈尔滨冰雪经济发展势头正好,明年依然看好。他计划回老家处理事情后就立刻赶回哈尔滨,在当地再建个仓库,并且进一步扩大产品种类。
仓储是电商的命脉。增加仓容不仅可以应对销量增长的需要,还能提升发货速度。快速送到客户手里,让客户早点儿出发去哈尔滨玩,对扩大商机大有裨益。此外,丰富商品种类也是应对多样化客户需求、占领市场的必经之路。
刘鑫淼深知机会稍纵即逝,想要让生意在哈尔滨真正扎根,就不能错过当下风口。他计划投入更多精力来抓住这波富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频频涌现的“尔滨”:区域经济联动崛起
最近,广西送给黑龙江200万元砂糖橘,哈尔滨回赠10万箱蔓越莓,引发不少惊喜。原来亚洲最大蔓越莓产地就在黑龙江,这才是真正的惊喜。紧接着,网友们掀起一阵热潮,挖掘家乡特色冷知识。
超12%鱼子酱出自四川,江西烤鳗鱼全国第一,六安是全国最大的鹅肥肝基地,张掖有中国首批盐碱水养殖南美白对虾......样样都是让人惊叹的特产。这种城市或区域之间惊喜联动的模式,预示着区域经济崛起的新格局。
随着出行需求持续旺盛,类似哈尔滨这样的网红城市会越来越多,但任何城市都难以永远火红。最让人欣喜的是,一座城市成为网红后,外部流量和关注度提升的效应还会持续很久。
从哈尔滨的案例可以看到,网红城市带火当地经济,也让人们重新发现并喜爱上这个城市。我们不妨也体验一下身边城市的魅力,参与到区域流量经济中去,让家乡的故事更加精彩。
全国网友掀起一场挖掘家乡那些鲜为人知的特产的行动,他们发现,全球超12%的鱼子酱产自四川,江西烤鳗鱼产品销量位居全国前列,安徽省六安市有全国最大的鹅肥肝生产基地,甘肃张掖竟然有盐碱水养殖的南美对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这样的起底和城市联动的效应,不难预料,更多的“尔滨”正在路上。
但没有城市会一直是顶流。有人指出,“爆火之后,可能还是会回到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即便是回到了常态,网红城市所带来的流量,也依然会提高人们对城市的关注度。就像淄博烧烤虽然降温,但当地人表示,“热度流失只是相比于前期的峰值。经过这一轮游客对淄博的关注,相比于往年同期,现在淄博的游客数量已经增加了很多”。
人们开心于一座城市的爆红,也希望它一路长红。身处哈尔滨流量中心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维护着这泼天的富贵,他们抓住流量,也关心着“留”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红肠,徐林在网店里还上架了100多个产品。“北方人爱吃肉,得增加猪头肉、猪爪子;上海喜欢豆制品,店里就上架豆腐干、豆腐卷等,还有糕点、面包”,让喜欢哈尔滨美食的人,能一站式采购到心仪的美食。
每一批货,他都会给咨询的客户,认真介绍产品的干度硬度,相对之前有哪些变化。通过代购,他收获了一批铁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鑫淼也表示看好哈尔滨。他计划等老家的事情忙完,就赶回哈尔滨拓展生意,在哈尔滨再设个仓库提高发货效率,把生意做得越来越红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冬天会过去,但明年还会再来。他们在哈尔滨的故事,依然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