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青春期就是检验父母和孩子的亲情质量

也有人说,青春期的孩子能上天、也能入地

那些本身关系就不好的亲子关系,在青春期阶段就像是渡劫

你感化了孩子,那就是皆大欢喜的情感蜕变

若没有感化成功,糟糕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糟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青春期之所以是一种“危险”的存在,主要还是关系相处出现了问题

特别是那些和孩子拌嘴、有意见分歧的日子里,如果家长没有意识到相处问题、并及时调整

随着孩子的年龄逐渐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独立观念变强后,很多问题就会在青春期爆发

那个时候你所认为的青春期叛逆,其实也就是曾经埋下的问题隐患

所以,青春期是一段有因果关系的成长经历,你跟孩子较劲、孩子就会跟你较劲

你之前跟孩子的相处方式,也决定着孩子今后对你的相处态度

特别是和青春期孩子争输赢这件事,一定要当回事,别争赢了道理、输了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别和孩子争输赢

当心他急着和你脱离关系

有一位做律师的爸爸,他总是喜欢拿自己的条条款款去要求儿子

“你今天必须做什么”,“明天还有什么事情要做准备”

为不懂得规划的孩子做好行程计划,这本来是好事

可规划的前提一定是建立在孩子的自主意愿上

如果孩子是带着勉强、无奈、或不得不的心理去做xx事

那么,效果肯定也是马马虎虎、勉勉强强的

有句话说得好:“不入心的东西,就是在对牛弹琴”

我们和孩子相处也是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你只顾着和孩子争输赢了,也在悄悄输掉孩子对你的满眼爱意、与依赖

律师爸爸就经历着这样的遗憾

因为工作比较忙的原因,爸爸每次看到儿子都是在批评教育

特别是回家看到孩子在玩手机,那唠叨的话就跟机关枪一样突突个不停

比如:

“你知不知道经常玩手机的人,大脑会变笨”
“打游戏也跟吸烟一样,容易上瘾还有害健康呀”
“你不好好学习,以后怎么办,就这么玩物丧志下去,肯定是要废了”
“我现在是看不到什么希望了,就怕你以后连普通大学都考不进”

面对律师爸爸的唠叨和批评,儿子一开始还不服气地拌嘴、争个输赢

可那些批评人的话听多了,慢慢就左耳进、右耳出

再说得多了,直接会置若罔闻、惜字如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便是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是连陌生人都不如

平时一谈话了,也是故意往爸爸所讲的形象上变本加厉地照做

仿佛在说:“你说得对,我就是这样,改不掉了”

这就是典型的破罐子破摔

当你觉得孩子是在变坏、摆烂,其实他们只不过是烦了,不想再听爸爸妈妈的唠叨与批评

而让耳根清静的方法呢,就是不理人、或者两耳不闻窗外事地自娱自乐,为的就是让父母一个人去唱独角戏

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要和孩子陷入争输赢的权利斗争中,你急着让孩子服从听话,也是在不断地敲打命令,那反复的高位感又怎会让孩子觉得舒服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陪伴是最好语言

孩子比想象中更需要父母

好好陪伴,是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也是送给青春期孩子的最好礼物

有人说,青春期孩子根本不需要父母的陪伴,甚至还讨厌父母的出现

其实呀,那些觉得青春期孩子不需要陪伴的想法,本身就出现了叛逆、和亲情危机

一个心里有爱、眼里有父母的孩子,都会忍不住分享、牵挂,还有遇到开心、不开心时的撒撒娇

曾经,有这样一个男孩

他在14岁的时候叛逆、厌学,每天不思进取

爸爸为了让男孩重新认识读书的意义,他毅然决定辞职

没有上班的日子里,也是带着孩子自驾游参观了大半个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一路跋山涉水,在更大更远的世面经见下,原本话不投机半句多的父子矛盾,也因为那次旅行而重归于好

旅行结束后,男孩有了不一样的认识水平,也主动要求再回到学校继续读书

这件事后,很多人都以为孩子能悬崖勒马主要是“见世面”的功劳

其实,世面是提升孩子的眼界、扩展他们的认知水平,而真正让父子矛盾破镜重圆的,还是在于旅行过程中能让孩子感受爱的亲子陪伴

陪伴一直是不需要过多装饰的真情语言,孩子也比你想象中更需要父母的陪伴

特别是能经常和孩子聊聊天、尊重倾听,还有遇到困难能开导情绪的高质量陪伴

当我们试着把这些陪伴做好时,用不了多久,孩子身上的叛逆、烦躁、还有各种青春期问题,都会在爱的养护下不断得到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爱玩是孩子天性

辛苦学习是反人类的行为

好的学习状态,一定是在相对于轻松、活跃的环境中产生的

小时候一直都不太明白,为什么学习好的同学一个课间就能完成课堂作业

长大后再去看这件事就简单多了

因为学习好的背后是理解能力强,学习的过程自然也就简单多了

如果孩子学习的过程很辛苦,在高度疲劳下,孩子接受知识的能量也会被不断消耗

像很多家长说:“我家孩子整天就知道玩,就这样下去以后能有什么出息”

当时就觉得:“预言家都有测不准的时候,更何况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孩子呢”

我们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学好习的标准绝不是天天苦学苦练

11岁男孩熙熙,原本是一个学习不错、上课也认真听讲的孩子

可母亲寄予的期望实在是太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考第十名的时候,想着要进步到第五名

到了第五名,又在往第一名、第二名的路上冲刺…

如果学习一直稳定前行,那一切都好说

如果学习成绩下滑,考试成绩不如以前了,妈妈就会疯狂地为孩子安排补习

后来,男孩很多次都崩溃地说:“学习太累了,我不想读书了…”

或许,当我们面对孩子厌学时会觉得恨铁不成钢,可让孩子整天埋头苦学、两耳不闻窗外事,就能写好习、将来成文成才吗

并不会,学习的积极性是来自好的学习体验

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允许孩子贪玩、也允许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劳逸结合才是帮助孩子快速成长的自然定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教育是共同成长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和青春期孩子相处,最好的教育就是共同成长

特别是我们看待孩子的时候,要多一点“我理解你”、“我想了解你”的共情

这一教育理论,就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你期盼孩子成为什么样子,就需要先成为这样的灵魂,然后去唤醒孩子的那颗灵魂

我认识一位妈妈,就是一个懂得共情的家长

她的女儿菲菲,是一个性格比较腼腆的孩子

在学习方面呢,平时很用心、也很努力

可是,学习成绩就是没什么起色,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不敢问老师

每当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时候,菲菲的表情就别提有多沮丧,好像下一秒就要掉眼泪了

好在,幸运的是菲菲妈妈并没有给孩子施加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次看到孩子沮丧的时候都温柔地关心说:

“我看到你的努力了,你已经很棒了,如果累了就好好休息一下”

当菲菲和同学一起偷零花钱,事发后不肯供出其他同学时,妈妈也没有说教

她坚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然后用之前经历的故事去启迪孩子

比如,“我知道你不想出卖朋友,我之前也跟你一样,对朋友绝对忠诚,可如果朋友做的事情是错误的,我们的坚持是不是害了对方呢”

懂得共情的妈妈,仿佛在什么时候都能把复杂的事情轻松化解

当别人问她“有何秘诀”是,妈妈毫不吝啬地说:

“我只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成为孩子的共情对象,也比讲很多大道理管用的多”
“当你不把成长当成教育,站在旁观者角度去看待孩子,很多问题就没有那么复杂了”

共情力,是孩子成长中最需要的情绪拐角

能在共情下得到鼓励、支持、关爱,还有给予困难帮助的孩子,他们才能真正地感受到自己,那是一条有爱、也有希望的期待之路

所以,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尽量和他们产生共情,你的体察、理解、接纳、还有帮助,都会成为孩子情绪里最好的降噪佳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感化是个慢过程

把期待放低才能产生希望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是一杯咖啡,你想要咖啡不苦不甜,那就需要一点一点地加糖,直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口味

咖啡如教育,和青春期孩子相处也是一样的道理

你想完全了解孩子,那就需要在相处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获得孩子的信任

前几天,遇到一位和孩子闹矛盾的妈妈

她一脸忧愁地说:

“并不是哪个孩子都能被感化,我家的孩子就无能为力了”
“我已经把示弱低声下降到极点了,他还是不领情,像仇人一样,不知道怎么办了,管得太严厉,又怕走极端,不管看到又脑火”

听完妈妈的描述,我发现深陷青春期矛盾的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点-急于求成

正如,我遇到的那位妈妈,她对孩子“被感化”的期待感就特别强烈

而人一旦有了执念,对待过程就会格外苛刻,每做一件事情都希望能达有所成

可人生哪有一帆风顺?孩子的学习、和成长也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化孩子就像是高质量陪伴,不是透过一件、两件事情就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被爱,也无法短时间内为孩子建立充足的安全感

我们感化青春期的孩子也是一样,特别是叛逆阶段的孩子一定要有足够多的耐心

有位女孩,上初中的时候出现英语偏科的情况

妈妈很想帮助,可孩子不愿意、还大发脾气地把人赶走

被孩子拒之门外后,本以为会气急攻心地对孩子一顿批评

可妈妈并没有那么做,她趁着月色给女儿写了一封信

信的内容就是毛遂自荐,希望可以当孩子的“英语顾问”试用期为一个月

如果适应期合格可以继续合作,如果不合格,或者哪一天不需要了,也可以随时解雇

就那样,原本态度强硬的女儿接受了妈妈的应聘,很多学习上的问题也得到了有效的解决

所以,感化孩子就是一个慢过程,如果你觉得当前这个方法感化不了孩子,那就换一个、两个、甚至更多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