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青春期父母很多都是高高在上的”
可在我看来,没有任何关系是突然性的改变
孩子的成长与教育,也是如此
家长和孩子之间也是存在不可忽略的因果关系
倒不如说这些家长和孩子的相处本身就存在问题
•好态度是颗糖,小朋友们都喜欢这个味道
有人说,青春期的父母简直是太卑微了,不说话不行,说话又怕被孩子嫌弃
其实,每一份糟糕的关系背后都有一份恶劣的态度在影响着
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反抗意识比较强?还不是因为他们的自我意识在增强
那些小时候不敢做的事情,长大后也自然要连本加利地“讨回来”
特别是控制性的母爱是最让人窒息、让人迫不及待想要逃离的
36岁朵妈就是这样的情况
她平时在外边对谁都热情好助,一回到家后就变了一副嘴脸
对自己的女儿朵朵尖酸刻薄不说,还经常拿别人的孩子对比,拿自己的不容易和付出去道德绑架
对于朵妈来说,她觉得自己一心一意为孩子着想,孩子就必须要学出一番成就来回报她
如果在学习和成绩方面没有达到理想期望,那接下来肯定是少不了一番言语羞辱
朵妈还一直坚信“没有学不会的东西,只有努力不够”,可这份期待背后却忽略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每个孩子都是从不会到会,从不懂事到懂事,你无法完全决定孩子的人生,更不能单一地控制孩子的喜好
正如,你现在对待孩子的语言方式,将会成为孩子未来和你说话的方式
这就是态度的力量,也是孩子需要的成长养分
如果说“会哭的孩子有糖吃”,那你包容孩子的好态度就是那颗糖,没有小朋友不喜欢这个味道
当然,糖果易蛀牙,好的态度可不是随意满足、无底线纵容,这份好的态度是取决于你跟孩子说话的方式
包括,先认真听孩子把话说完、后耐心等待孩子慢慢成长
像这种被完全尊重、接纳的态度,是对孩子最好的甜而不腻糖果,也是家长对孩子最好的相处态度
•爱不是感动谁,而是一种双向奔赴的感觉
15岁女孩糖糖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和妈妈最大的问题就是沟通不畅
而在养育之路上呢,糖糖的母亲是一位单亲妈妈,也是属于典型的“付出”类型
经常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那么努力,那么辛苦,还不是为了孩子”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这是多么无私的奉献、也是多么伟大的爱呀
可现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就是因为妈妈经常说“一切还不是为了你”,糖糖从初中开始就变得暴躁易怒、烦躁不安
特别是遇到意见不合时,说出的话真的让你怀疑人生:
“你闭嘴吧”
“你别管我,看着就烦”
“你没长眼呀,没看到我在做xxx”
这种充满攻击性的话听上去就有些接受不了,更何况是一心一意为孩子付出的家长呢
十几岁的孩子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基础的礼貌应该是有的,但为什么会如此厌恶自己的母亲呢
一次聊天才发现,原来糖糖内心被一块石头压得喘不过气
而这块石头就是来自妈妈的“自我感动”
过去那些日子,特别是孩子还小的那些年,为了给糖糖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糖妈可是吃尽了苦头
糖糖喜欢跳舞,囊中羞涩的糖妈就一天打三份工去报名舞蹈班
舍得在孩子的身上投资,这本来是具有正能量的好事,可如果你抱着有投资就必有回应的心态去加大筹码,那么给孩子造成的心理压力是何其之大
糖妈就是这种心态,她觉得“付出就必须要有回报”,面对跳舞投资这件事情自然也是结果大于过程
比如,糖糖在练舞方面懒散、不用功时,接下来就是唉声叹气般地进入诉苦模式:
“妈妈每天起早贪黑,就是为了你能学跳舞”
“你现在如此懒惰,将来怎么能考得好成绩呢”
“真不知道上辈子做了什么孽,这辈子要生活得如此辛苦”
起初,糖糖妈也许是希望通过这种诉苦来感动孩子,但期望过高也是一种压力
特别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别看他们大大咧咧、性格急躁,实际孩子最渴望得到父母的信任
而爱孩子也不是感动谁,是属于一种双向奔赴的感觉
•别和孩子较劲,要懂得做个“会认输”家长
好好爱孩子这件事,我认为,爱就是懂得服软、知道认输
这几天雨季天气多见,早上送女儿上学时就遇到这样一幕
只见,一位妈妈着急忙慌地给她女儿送来一件外套
嘴里还不停地嘱咐说:“温度变低了,要穿上外套,别受凉了”
女孩不耐烦地听着,妈妈继续说着
看着依然不为所动的耳边风模样,妈妈欲上手帮忙穿衣服,被女孩迅速躲过了
女孩倔强地表示:“都说了不穿,冷了我自己知道穿外套”
紧接着,妈妈又追上去,把热牛奶塞进女孩手里
女孩说“我不想喝”
妈妈开始讲道理:“你现在正是长个子的时候不能亏了营养,把牛奶喝了,身体才更健康”
到这里女孩已经不耐烦极了,甚至直接吼出来“都说了不饿,能不能不要烦人了”
可妈妈还是不让步,压抑着愤怒直接把牛奶塞进女孩手里
在彼此推搡中外套不小心掉落,看着满是泥渍的外套,女孩开始发脾气说“现在好了吧,都脏了,这件衣服我也不要了”
这句话一说,妈妈终于忍不住爆发了
她低吼着说“看你能耐着,以后我不管你了,好吧,看你能蹦跶出什么”
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有些焦躁
特别是身为两个女儿的妈妈,我特别能理解这位妈妈的良苦用心
她只不过是尽自己所想的,去护孩子健康、希望孩子更好地成长
可在这份亲子关系里很容易陷入亲子之争,特别是孩子长大后是渴望独立,也希望自己的人生自己做主
如果我们依然把孩子当成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小毛孩去看待,在突破能力这条路上孩子是自卑的,他们甚至觉得“不管怎样做都得不到父母的认可”
所以,跟孩子“认输”不丢人,赢回孩子的信任才是智慧
同样是下雨天,同样是让孩子加一件外套保暖
曾经,我也如同这位妈妈一样跟孩子较劲
甚至说不过了,直接上手去强迫孩子穿上不愿接受的外套
而在这份权利斗争里我赢了,可女儿却变得越来越厌弃我
特别是和妹妹分享什么时,还故意叮嘱一句“别跟妈妈说,要不然我再也不理你了”
这是多么大的防备心理呀
意识到错误的教育方向后,我也及时跟女儿认错,并表示未来不会强迫她做不愿意的事情
本以为放女儿自由后,她会错误连连、甚至自理能力都费劲
事实证明,我还是小瞧了女儿,获得自由的她比之前的能力还要强大
包括自己整理书包、叠被褥,甚至洗衣服、刷脏鞋,这些事情都干得有模有样
原来,独立是孩子获得自信的过程,少了这个成长阶段孩子也无法完整
这就是为什么小朋友长大后,很多家长都想办法让孩子获得独立,因为独立也是一个人获得强大能量的精神象征
•说“舒服”的话,打好家庭关系的良好根基
有位女性长辈,我们都叫她秀姨
在外人眼里这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主人公
可在自家人眼里,秀姨就是一个不太受欢迎的老人家
和丈夫之间,没见面思念、一见面就三天新鲜,不出一个星期就会吵架好几场
和女儿之间,通话次数最多的就是“xx家办事,你们打算怎么办”
和儿子之间,不在一个城市很少沟通,联系的第一句话也是“有什么事”
人到老年,身边的一个个亲人却慢慢疏远
很明显,一个人远离你,那是一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但如果几个人、甚至更多人都疏远你,那就是自己身上的问题了
与人相处,这是一个很有深究的话题,懂得社交优势的人也不会孤单寂寞
秀姨可能就是属于那个不太占据优势的人
有一次,我带着女儿在电梯里和秀姨相遇
秀姨看到我们就热情打招呼,还温柔地夸女儿说“哎呦,小宝贝真漂亮,跟个小公主一样”
可转头对自己的孙女又态度大变:“你看看别人,跟你年龄差不多,人家多干净,就你整天玩得脏兮兮,看谁愿意和你做朋友”
充满唠叨、和抱怨的声音让我一愣,这是小时候老妈经常对我说的话,现在也会经常对我的孩子说
其实,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好不好都藏在平时对话里
那些关系不好的不代表就不爱你,而是表达爱的方式不一样
就拿秀姨来说吧
她就是传统的爱之深责之切,也是长辈们一贯流行的“刀子嘴豆腐心”作风
因为爱所以唠叨,这也是一份责任心
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最需要的莫过于“说让人舒服的话”
特别是每天要朝夕相处的家人,“说让人舒服的话”才能更好地进入话题、维护亲情,这也是打好家庭关系的良好根基
当家人、乃至和孩子之间和谐友爱时,还有什么是解决不了的问题呢,也不费焦躁之力就能轻松地解决问题
所以,和青春期的孩子相处要记得沟通大于教育,千万不要拿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刺激孩子的逆反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