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加入到上山下乡的队伍当中,正常情况下,知青们在农村工作几年后就会陆续回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这样一位知青,下乡来到北大荒整整41年,直到战友来接,这才得以回城,回到原本的故乡。

这位知青经历过什么,为何多年来迟迟没有返回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兄弟分离

早年间的北大荒,指的是黑龙江以北的大部分荒芜地区,地如其名,此处未经开垦十分荒凉。

如今我们看到的是开垦后的肥沃良田,上世纪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在大批知青的开垦下,这才慢慢形成了如今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雪生原本只是一位普通中学生,家中还有一个弟弟,一家四口生活在北京其乐融融。

邹父因为某些政治原因,必须回到江西老家,幸福的家庭就此离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父走后不久,邹母也离开人世,邹雪生只能与年幼的弟弟相依为命。

1968年,全国知青上山下乡的热潮就此开启,按照要求邹雪生也在下乡名单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与父亲一别就此断了联系,如今即将下乡,身边也没有任何亲属,邹雪生只能将5岁的弟弟带在身边一起下乡。

17岁的邹雪生被分配到了大西北开荒的队伍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织上担心孩子无法忍受北大荒艰苦的生活,只能要求弟弟返回北京,只将邹雪生留在此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好婚姻生活破灭

在北大荒生活的那段时间,邹雪生吃苦耐劳热心助人,很快被提拔成为班长,并有了一位无话不谈的好兄弟叶明。

北大荒是苦寒之地,白天已经足够寒冷,但夜间更为恐怖,气温能够下降到零下三十多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青们干着最辛苦的开荒体力活,经常会热的满身大汗,感染风寒更是常有的事,生活的十分辛苦。

不过好在知青们都拥有差不多的人生经历,共同话题颇多,休息时在一起说说话,精神也算有了寄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0年过后,各地知青可以分批回城,邹雪生最好的朋友叶明踏上了回北京的火车,但邹雪生却因心仪当地某位姑娘而留在北大荒。

之后邹雪生与心爱的女孩结婚,婚后不久两人生下了一个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北大荒地处祖国边缘,又是正在开荒的地区,此处异常贫困。

贫困的生活导致邹雪生与妻子频繁争吵,久而久之感情消耗殆尽,两人选择离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妻子走后邹雪生独自一人抚养女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将女儿拉扯成人,女儿也被贫困的家庭所拖累,初中便终止了学业。

为了生存种地,搬砖等邹雪生都做过,却始终入不敷出。

多年来邹雪生的生活一直悲苦,直到2008年,命运迎来了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友亲迎

早早返回北京的叶明,多年来心中始终惦记邹雪生,从叶明回京之后,两人便断了联系。

之后通过多方打听,叶明才得到了邹雪生的联系方式,2008年两人终于见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得知邹雪生多年生活的十分不易,叶明表示自己要将其接回北京。

邹雪生当年放弃了回城机会,如今已经几十年过去,知青办早已取消,邹雪生要想回到北京有些困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明将手中的钱留给邹雪生后,急忙赶回北京,为好兄弟办理回京事宜。

叶明首先找到劳资科,为邹雪生开具证明,然后返回北大荒,帮助邹雪生迁回当年的知青户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明一番忙前忙后,终于顺利将邹雪生改回了北京户口。

连同邹雪生的女儿也随着父亲,成为了北京户口,父女俩终于不用在北大荒继续过苦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个下乡的潮流中,有一部分知青都留在了当地。

这些人当中,有的是因为不舍得脚下的这片土地,有的是为了留下帮助当地改善教育或医疗等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的是下乡的过程中有了爱人,结婚生子后不愿抛弃家人,种种原因最终导致一部分人永远的留在了农村。

北大荒虽然是苦寒之地,但是也有以邹雪生为代表的一批知识青年留在了当地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像邹雪生一样,在乡下生活几十年,还能回到城市的情况少之又少。

邹雪生能够顺利回城,多亏叶明一次次奔波操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年代的友情淳朴又真心实意,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朋友的事要比自己的事更加上心,更加认真对待,这种友情着实令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