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1月12日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023年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各项贷款保持较快增长速度,都实现同比多增,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同时,2023年信贷增长结构有所变化,企业贷款增长较快而居民贷款增长乏力。2024年货币政策应更加灵活有效,适时实施降准降息,并加强与财政政策等协同配合,更有力地激发有效融资需求,保持社会融资和各项贷款平稳增长,助力宏观经济继续恢复回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我国加快调整优化宏观政策,出台一系列稳增长、扩内需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下半年开始,政策组合拳加快落地实施力度,叠加效应逐步显现,进一步提振了经营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从金融数据看,全年M2、社会融资规模、贷款增速均保持在10%左右的相对高位。其中,社会融资规模全年增量累计为35.59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3.41万亿元;人民币贷款累计新增22.75万亿元,同比多增1.31万亿元。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民营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持续提高。与此同时,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1-11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17%,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其中企业贷款利率为3.8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均处于历史低位。总体来看,2023年金融为支持服务实体经济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为经济持续整体好转营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信贷增长的构成看,2023年全年住户贷款增加4.33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7.91万亿元,呈现“二八”现象。其中,企(事)业单位贷款增量占各项贷款增量的78.73%,是信贷增长的主要贡献项。这表明,在政策推动之下,企(事)业单位融资需求恢复较快。在企(事)业单位贷款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3.57万亿元,占增量的75.77%,比重较2019年的62.22%明显提高,企(事)业单位融资的稳定性不断提升。但同时要看到,住户贷款增量仅占各项贷款增量的19.03%,远低于2019年的44.20%,“企业强,居民弱”问题贯穿全年。这反映出2023年房地产市场较为低迷,居民住房消费需求的意愿不强、能力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信贷投放月度和季度之间波动较大,特别是受一季度贷款集中投放以及四季度财政政策发力等影响,全年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特点。近期,央行多次强调注重新增信贷均衡投放 提高存量资金使用效率。叠加2023年较高的基数,如果政策未进一步加力,预计2024年社会融资规模和各项贷款增速或将小幅回落。但考虑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等要求,预计下一步仍将出台和落实一系列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2024年信贷保持平稳增长或可期待。

因此,市场对开年之际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抱有较高期待。1月15日,央行开展890亿元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和99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中标利率分别为1.80%、2.50%,为2024年第一次平价加量续作。从量的角度看,1月MLF到期量为7790亿元,因此本次操作向市场净投放中长期流动性2160亿元。近期来,政府债券发行加速以及年初信贷投放速度加快,对市场流动性带来一定影响。央行连续三个月加量平价续作MLF,向市场注入较多流动性,有助于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保障开年之际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但从价的角度看,本月逆回购和MLF中标利率均与上月持平,意味着本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保持不变的概率较高。2023年MLF中标利率两次下降,累计降幅为25个基点,引导市场利率显著下行。目前,无论是企业贷款利率还是消费信贷利率均已处于历史低位。维持LPR不变,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银行保持息差基本稳定,增强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持续性。但在市场普遍希望政策利率下降引导市场利率下行的情况下,此次平价续作,让市场降息预期再次落空。

虽然目前国内经济加快恢复的迹象增多,多项经济指标回升,但恢复的态势并不十分稳固。特别是经营主体的信心和预期仍在恢复之中,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因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灵活适度”,要求货币政策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前瞻性地进行预调、微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精准”,主要从结构而言,将运用好结构性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有效”,主要从结果而言,强调主要从质效而不是单纯从数量来观察和评价货币政策,将既用好增量又盘活存量。

从内外部环境看,随着美国加息周期结束以及我国物价水平走低,2024年我国货币政策加大调整和实施的空间较大。下一步,应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并举,长短结合,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适度上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的支持服务,以更大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

日前,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将强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从总量、结构、价格三方面发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一季度,央行仍将可能降低政策利率5—10个基点,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25百分点,引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进一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LPR特别是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降,助力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进一步激发有效融资需求,为2024年经济实现良好开局和持续回升奠定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住户贷款增长较慢,是信贷平稳增长和结构优化的主要拖累因素。2024年,提振居民消费需求是重中之重。因此,建议继续采取更有力有效的政策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加快发展消费金融,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同时,建议以更坚决的态度出台一揽子、系统性的政策,全面提振对房地产市场的信心和预期,稳住和扩大居民住房消费。比如,除一线城市之外全面取消限购、限贷、限售等限制性措施,继续降低或取消房贷利率下限,降低存量二套房贷利率;加快落实住房租赁“金融17条”,继续增加补充抵押贷款(PSL)额度,促进“三大工程”建设,加快形成房地产发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