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陈太建五年,北周建德二年,北齐武平四年,公元573年,三月。

建康。

高大的朱雀门巍峨耸立,乌衣巷外云树堤沙,石头城下秦淮逶迤,春风和煦,丽日青天。

往日行人如织的朱雀桥上,今日格外肃杀。

从朱雀门内沿长干里向南,宽阔的御道上,五步一岗的羽林甲士持戟而立,直至建康城外。

“唏律律......!”

战马长嘶不断,每隔片刻,就有顶盔掼甲、风尘仆仆的将领在亲卫扈从簇拥下,怒马如龙直入朱雀门,向着台城方向疾驰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征南大将军、南豫州刺史黄法抃来了......

使持节、巴州刺史鲁广达来了......

左卫将军、武州刺史樊毅来了......

平南将军、霍州刺史任忠来了......

龙骧将军、安州刺史周炅来了......

明毅将军、巴山太守萧摩诃来了......

安远将军、豫章太守程文季来了......

看到这些平素镇守一方的大将今日竟齐至建康,长干里两侧的街巷行人和茶楼酒肆中的百姓无不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怎么这么多大将军都进京来了?出了什么事吗?”

“连这也不知?陛下决定北伐了!”

北伐?去和齐人打仗吗?日子过得好好的,为什么又要打仗?”

“为什么要打仗?这话你该去跟齐人说。齐人时时想着打进咱们建康,这次皇上准备把淮南夺回来,以后你就不用时时担心睡觉的时候被割掉脑袋了。”

“可是,打得过吗?我听说齐人打仗很厉害的!”

“看你那熊样,齐人厉害,咱们淳于量、吴明彻、黄法抃这些大将军不厉害吗?”

“皇上为了北伐,足足准备了五年,我看这次一定成功!”

自从五年前,南陈大将淳于量、吴明彻在沌口(今湖北武汉沌口)大败北周与西梁联军,南陈太傅、安成王陈顼凭借此战登上帝位。

此后陈军乘胜进取江陵(今湖北荆州),力图一鼓作气,拔除割据荆州的西梁傀儡政权。

西梁国主萧岿仓皇逃往襄州(今湖北襄阳),向宗主国北周求援。

北周朝廷命江陵总管田弘、副总管高琳率军协助西梁抵御吴明彻,攻战百余日,才将吴明彻击退。

半年之后,陈顼又命章昭达、程文季卷土重来,再度攻梁。陈军攻势凌厉,江陵危在旦夕。

幸得北周新一任江陵总管陆腾与大将军李迁哲来援,章昭达久攻不下,也只得撤军。

紧接着,北周、北齐之间爆发宜阳-汾北会战(详见《关陇长风之齐王论战、汾北会战》),北周大冢宰宇文护顾虑两线作战太过吃力,就派陈顼的老朋友杜杲出使建康,与南陈议和。

《关陇长风之齐王论战》

《关陇长风之汾北会战》

陈顼在北周生活多年,还曾担任北周的柱国大将军,在感情上自然更偏向北周,权衡利弊之下同意议和,不再进攻西梁。

此后,陈顼除了出兵平定广州刺史欧阳纥的叛乱,主要是韬光养晦、静观其变,暗中厉兵秣马、积蓄力量。

北周与北齐在宜阳、汾北反复拉锯三年,北周齐国公宇文宪对阵北齐平原王段韶、咸阳王斛律光、兰陵王高长恭,战争持续到公元571年,双方都筋疲力尽,只得罢兵议和。

但紧接着,周、齐两国内部都发生了重大政治动荡。

先是公元572年二月,北周天子宇文邕在苦苦隐忍十二年后,终于暴起发难,一举诛杀了自己的堂兄,把持朝政十六年之久的大冢宰宇文护(详见《关陇长风之权臣之死》),亲掌大权。

《关陇长风之权臣之死》

同年六月,北齐天子高纬在邺城以谋反的罪名暗杀了自己的岳父,北齐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

也正因为此,北齐兰陵王高长恭从此深怀忧惧,开始闭门谢客,称病不朝。

看着这一系列变故,已经登基五年的南陈天子陈顼开始按捺不住内心熊熊燃烧的斗志。

这五年,他跟哥哥陈蒨一样,励精图治、废寝忘食,没日没夜地处理政务,发展经济,广积粮草,整军备武,南陈的国力继续稳步提升。

虽然侯瑱、侯安都、徐度、章昭达、程灵洗等老一辈将领陆续逝去,但在陈顼的精心培养下,年轻一辈的将领不断得到提拔升迁,逐渐成为陈军的骨干。

“也该是我陈顼实现平生抱负的时候了!”

陈顼意气飞扬,北上伐齐的意愿越来越强烈。

是年八月,初掌大权的北周天子宇文邕派遣杜杲再次出使建康,向陈顼申明两国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不动摇。

陈顼亲自宴请杜杲,席上出言试探道:“子昕兄,朕有意与贵国联合,出兵伐齐。希望你们将樊城、邓州划给我大陈,不知道可不可以呢?”

杜杲正色道:“两国联手伐齐,并非只有我大周获利,陛下不也能获利吗?陛下如果真的想扩大疆域,应该去夺取伪齐的领土,哪有先向我朝索取的道理?”

陈顼哈哈大笑,不再提此事,但转而提出:“当年燕国公于谨攻灭江陵,掳去江陵百姓十余万口。希望贵国天子顾念上天有好生之德,将这些贬为奴隶的百姓恢复平民身份,以增进周、陈两国友谊。”

杜杲揖礼道:“陛下此言有理,小臣一定转告我朝天子。”

杜杲回返长安后,将陈顼之言禀告宇文邕,宇文邕喜动颜色,道:“江南有意伐齐,对我大周极为有利。朕方亲政,正有许多大事要做,陈人攻齐,不管成败与否,都为我们争取到了时间!”

又向陪侍在侧的新任大冢宰宇文宪道:“至于释放江陵奴隶,朕的爱妃李氏也曾多次进言,朕早有此意,就由五弟你去办吧。”

时间转眼来到公元573年,陈顼每日密召淳于量、吴明彻、徐陵、周弘正、孔奂、裴忌等心腹重臣入宫,筹划北伐事宜。

诸如兵力集结、将领抽调、作战部署、民夫征调、粮草准备等等等等,可谓千头万绪。

三个月后,一切基本准备就绪,只剩下最后一个关键问题——何人挂帅?

如今陈军中辈分最高、资历最老的,非侍中、中军大将军淳于量莫属。

当年王僧辩平定侯景之乱时,手下四大主力分别是陈霸先、王琳、侯瑱、淳于量,如今陈霸先、侯瑱已死,王琳兵败去了北齐,唯独淳于量还在江南。

可以说,如今大部分陈军将领都是淳于量晚辈的晚辈,故此,众人众口一词,推举淳于量为此次北伐的主帅。

唯独尚书左仆射徐陵排众而出,大声道:“陛下,臣以为,侍中、镇前将军吴明彻出身淮南,熟悉风土人情,而且谋略过人,无人能及,足可为帅!”

陈顼对徐陵十分尊重,当年徐陵曾在陈文帝面前弹劾他的心腹戴僧睿,搞得陈顼狼狈不堪、丢官罢职。

但陈顼胸怀广大、任贤重能,登基后仍大力提拔徐陵,让他当了尚书左仆射,成为文官之首。

见徐陵举荐吴明彻,众人担心淳于量不悦,气氛一时颇有几分尴尬。

淳于量却深知陈顼能登上帝位,吴明彻居功至伟,洒然笑道:“通昭兄兵法谋略远在我之上,徐大人之言有理,我完全赞成!”

陈顼大喜,当即决定以吴明彻为都督征讨诸军事,全面统筹北伐。并命所有参战将领入京,在台城太极殿面授机宜,传授方略。

此时,陈顼高居御座,看着下面肃立的文武众臣,朗声道:“诸卿!”

一时间,大殿上寂静无声,所有人一齐注视这个神态庄重、沉稳坚毅的天子。

陈顼缓缓道:“大家想必已有耳闻,朕此番召集诸位前来建康,就是商议北伐之事。此前,朝廷已经议定,由吴明彻将军为征北大都督,今日就由他为大家讲一讲北伐方略。”

现年六十九岁的大都督吴明彻面容矍铄,步履矫健,大步走至大殿西侧,探手将殿墙上的帷幕扯下,众人看时,壁上张挂着一幅巨大的江淮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明彻白须飘拂,声如洪钟,大声道:“各位,此次北伐,总体目标是夺回江淮地区!而齐人在江淮主要有两大基地,分别是淮南的寿阳(今安徽淮南寿县)和淮北的徐州(今江苏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