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不仅眼瞎,脑子也不好使。

换个角度拉一条历史线:如果你是匈奴人。

从上古到前200年,我们的部落最远只能打到内蒙(河套)。可南边有个叫嬴政的一登基就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170年,伟大的冒顿统一草原让我很自豪,顺带还阴了刘邦一手,我们都觉得赢麻了。没想到跟汉人结下梁子,在上百年时间内被他们打得满地找牙。

我们只是南下晃悠而已,没想到举国被一个叫卫青的汉人直接赶到了辽宁(龙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族们常常吹嘘我们的铁骑:机动性很强,可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族人也未见过什么山东啊、五岳啊?

紧接着,到处都是通缉令、各族都在北方捉拿匈奴族。在自己家也待不下去了,只能往西跑。一路艰辛,族人差不多死完了,到意大利的时候倒是吊打特里尔,但仅有少数的贵族活了下来。为了保持血脉纯正,我们只能在匈牙利搞近亲繁殖。

就这?你能说游牧民族能够经常打败农耕民族?

换突厥。

没什么好说的,自唐以下,一直被南方的汉人踩在地上摩擦。

结果还是只能往西跑。边跑边努力学习沿途的民俗,结果先是丢掉自己光荣的突厥名,然后跟着西亚人学母系重名制。最后连光荣的突厥名都不敢提了,一提就会被同族羞辱,说我盲目自大、坐井观天。

末了,在修理了一顿君士坦丁堡后,只能在土耳其找了块地,跟我们的游牧哥哥匈牙利当邻居。

高官们说我们赢麻了,说我们总有一天能回到老家去。

但如果老家的人不放过我们咋整?因为到了21世纪,我们也只能对途经国家空域的老家运输机群视而不见啊?奇怪了,我们不是投靠西边那个强大组织了吗?腰杆不是硬了吗?打呀,打下来呀!

我不管,我们突厥人确实是宇宙第一。

换鲜卑。

更没什么好说的,自汉以下,一直被分裂和同化中。

因此,如果问我一个鲜卑人同样的问题,我会说:会写兵法的农耕民族怎么可能会被不会写的游牧民族打败?

换蒙古。

哎哟,腰杆一下硬起来了是不是?曾经的第一帝国哦,踏平欧亚有没有?吊打南宋汉人对不对?

问题是,问问阿拉伯人、东欧人、德国人、北欧人,他们算不算农耕民族?

怎么,连我们家大汗的战绩也要怀疑?

然而不过100年,明朝那个朱八八干什么就不说了,朱棣是怎么长时间修理我们铁骑的?好了好了,今天为了稳定,我们还是安安分分在草原上载歌载舞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作为游牧民族我要吐槽了:承认人家农耕强很难吗?出来看看世界,我们几乎每500年就要往西跑一次。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为什么我们连500年的语言和文化都保存不下来,连史书都编不出来?

还有,为什么我们要放弃温和的南方去那些苦寒之地?你说我们这是在主动磨砺自己的意志?我就想送你一句:认真校校稿子再说话。

兵法有没有用?

首先,当然没用,因为冷兵器时期的装备迭代也是日新月异的。你拿宋朝的兵法根本没法指导明朝的府兵。即便把孙子兵法背得滚瓜烂熟,也找不到拿下冒顿的答案。

刨开原则性的观念(这也是《孙兵》《战争论》等著作经久不衰的原因),你用《孟德新书》去指导戚继光试试?让他拿着这玩意去巡海?

军事技术一直在发展,白马之战,汉军不过数万却能和几十万游牧军队周旋。李陵虽败犹胜,被俘后却被匈奴招赘,都是汉兵用先进装备打出来的。伴随着不同装备,必然要辅以不同的打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才叫“存乎于妙”,而不是生搬硬套。

其次,战争是庙堂的延续,不能说精通兵法就一定能打赢战争。

几千年来,汉人亡国也就2次半,哪一次不是诸如赵构、崇祯、光头这样不懂兵法的搞微操?生怕被自己人夺了鸟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庙堂内耗最严重的时期,再厉害的兵法也要受到12道金牌的压制。

最后,就这2次,无论是元还是清,哪一次不是靠着汉人带路打下了江山?

如果你是农耕子弟,听官家说打败鞑靼都不好意思在史书上多提1句,偶尔内耗的失蹄,当然要奋笔疾书,怒骂无能。

只要你骨子里是个华夏子孙,清楚地明白你永远变不成白皮的那种,也会自动默认我们永远是胜利者,如果看到100次战争里我们输了10次,你也会觉得我们是遭遇了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