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不是儒家圣贤?被误解两千多年的大儒,只因思想太“前卫”

孔子、孟子、荀子被称为儒家三大巨头,由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我们现在知道这三位先人都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的大人物,但在当时,儒家圣贤的名单上却始终没有记录荀子的名字。

荀子名况字卿,有时大家尊称他为荀卿。虽然儒家思想本质是以它的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为重心的而发展的,但具体到不同的人身上便会有不同的思考和看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荀子所提出的的“性恶论”,就与孟子所提的“性善论”看法相悖,同时儒家一直将孔子的孙子子思与孟子视为贤人,而荀子却觉得他们俩是祸乱天下的罪人。

正因为老是和儒家正统唱反调,所以荀子一直受到后世儒家的抨击。但荀子提倡的“性恶论真的有错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荀子所谓的性恶论中,认为:想吃、想玩、好逸恶劳这都是人的天性,所以才有七情六欲。这些天赋自然的本能并不是不好,可是如果依人天性顺其发展,必然会引起争夺暴虐,这个世界便成为自私恐怖的世界了。而圣人,自然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克制了恶的本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荀子的《劝学》也非常明显地表达了他对于人不可以停止学习的观点——“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故诵数以贯之,思索以通之,为其人以处之,除其害者以持养之。使目非是无欲见也,使耳非是无欲闻也,使口非是无欲言也,使心非是无欲虑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思是君子知道学得不全不精就不算是完美,所以通过读书思考,效仿良师益友来实践,去掉自己错误的习惯性情来保持养护。使自己在感官上不会产生邪念。

现在看来其实还是很有道理的。人从一出生便要送去幼儿园学习,然后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努力的考高中,大学。不仅仅是为了能跨过“求职”这道门槛,更大的程度也是为了提升自己,约束自己。人若是活着不知道约束自己,那和动物有什么分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性恶论理论的衍生,荀子也反对平等。因为在他看来,人性本恶,若没有等级制度的约束,社会便会产生混乱。但这种不平等并不是绝对的,不管是哪一等级的人要是不符合“礼”、“义”,都应该受到惩罚。

这种思想又很接近于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的观点了。这也是荀子为什么身为儒家思想的发展者,却教出了李斯和韩非这两位法家弟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荀子还提出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认为万物必然有其自然发展的规律,并不会因为人类的好恶而发生变化。

这点观念完全漠视了宗教迷信,宗教仪式只是为了尽“人道”而非“鬼事”。这种观念在他那个“不科学”的时代,完全就是另类怪谈,他打破了人们寄予神鬼的心理慰藉,所以也并不是很受人待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来看,荀子的许多思想虽然有些部分脱离了传统儒家思想,但是却融合了更多“前卫”的想法,也非常符合当今社会对于文化学习“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观念了。

荀子一直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在继承孔子思想的同时他又批判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思想学说也具有颇为深广的影响,如张衡、王充、柳宗元、王夫之、戴震以及近代的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他的影响。

同样是战国时期的大儒,相比于孟子,荀子所碰的壁是真的多。到了宋代,理学家更是抬高孟子贬低荀子,将他从儒家“道通”中排除出来,不禁要为荀子感叹一下:谁说我不是儒家圣贤,真的很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