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位是“神箭无双”——贺拔仁。

贺拔仁很早就追随在高欢左右,是高欢手下将领中箭法最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在沙苑大战中惨败,大军溃退至蒲津浮桥,想退回河东。

此时西魏大将王罴已率军包抄到了蒲津,他派了一个全身重甲,手持巨棍的大力士守在桥头,东魏士兵冲上桥不是被他砸成肉泥,就是被他击落河中。

东魏军用箭射他,却无法射穿他的重甲,被他堵在桥头,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时身后西魏追兵越来越近,形势千钧一发之际,贺拔仁飞马赶到,一箭从大力士眼中射入,将他射死,这才使东魏大军渡过了浮桥。

西魏力人持大棒守河桥,衣甲厚,射之不入。贺拔仁候其面,射,一发毙之。——《北史·卷五十四·列传第四十二》

贺拔仁因为骁勇善战,北齐建立后官至右丞相、安定王,此后积极参与废黜高殷,拥立高演的“云龙门之变”,出了大力。

高演继位后,将贺拔仁封为太师,算是官至极品,死后谥号为“武”,也是武将中的最高等级。

第十位是“奇谋无功”——斛律羌举。

斛律羌举原为尔朱荣部将,后来追随尔朱兆。韩陵一战中,尔朱兆被高欢击败,斛律羌举便归降了高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斛律羌举作战非常讲究谋略。公元537年,高欢率大军征讨关中,宇文泰率西魏全部主力在沙苑(今陕西渭南大荔西南,渭河以北、洛河以南)集结,跟高欢决一死战。

由于高欢兵力远在宇文泰之上,斛律羌举就对高欢建言:“宇文黑獭兵少粮绝,就像一条疯狗,十分急迫想与我军决战。而此处土地泥泞,不利于我军骑兵冲锋。我建议我们大军在这里与他相持,另派一支精锐直取咸阳。咸阳是西魏的根本,如今又是一座空城,定可不攻自破,宇文黑獭必然不战自败!”

从神武战于沙苑,羌举曰:“黑獭若欲固守,无粮援可恃。欲一死决,有同狾犬。且渭曲土泞,无所用力。若不与战,径趣咸阳,可不战而克。拔其根本,则黑獭之首,可悬军门。”——《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

应该说这个建议完全符合《孙子兵法》“以正合,以奇胜”的精髓,是当时形势下最完美的作战方案。

可惜这时的高欢骄傲自满,根本不予采纳,最后在沙苑被宇文泰打得大败。

如果高欢采纳斛律羌举的建议,中国历史可能就是另一番完全不同的面目了。

第十一位是“张飞再世、喝断河桥”的——万俟受若干。

万俟受若干是匈奴部落首领万俟普拨之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万俟普拨与高欢是忘年交的好友,原本在河西一带游牧。宇文泰割据关中以后,万俟普拨率领全族千里迢迢投奔了高欢。

高欢对万俟普拨非常尊敬,上马下马都亲自搀扶。万俟受若干见高欢对父亲如此尊重,大受感动,免冠跪拜,发誓愿意为高欢效死力以报大恩。

河桥之战时,宇文泰的西魏军一开始攻势极为猛烈,东魏军十分被动,各军都争相向河桥溃退,只有万俟受若干的部队始终顽强阻击,绝不后退,死守河桥。

万俟受若干见西魏军攻势如潮,便冲上前立马持槊,大吼:“万俟受若干在此,不怕死的就过来吧!”

他吼声如雷,分贝值爆表,黄河之水为之倒流。西魏军被他吼声震慑,一时大为恐惧,竟纷纷撤退。

东魏军这才转危为安,为后来转败为胜奠定了基础。

战后高欢听闻此事,十分赞叹,在此地筑城,取名为“回洛”,用以纪念万俟受若干的功绩。

河阴之战,诸军北渡桥,洛一军不动,谓西人曰:“万俟受洛干在此,能来可来也!”西人畏而去,神武名其所营为回洛。——《北史卷五十三·列传第四十一》

这应该就是后世罗贯中老先生写《三国演义》时,张飞喝断当阳桥的创作灵感来源吧。

第十二位是“战略高手”——潘乐。

潘乐原本和高欢都在河北叛军葛荣的部下,关系很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欢鄙视葛荣只知道烧杀抢掠,政治上没有前途,就投奔了尔朱荣,并追随尔朱荣征讨葛荣叛军。

滏口之战前,高欢秘密找到潘乐,劝他投降,潘乐被高欢说动,果然在决战时临阵倒戈,对剿灭葛荣叛军起到了关键作用。

后来,高欢在信都起兵,潘乐积极响应,在广阿、韩陵之战中立有大功。

潘乐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将领,高欢曾经想撤掉东雍州(今山西运城新绛),潘乐极力反对,说:“东雍州东连太行,西控黄河,北接塞上,南抚龙门,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不能撤销。”

高欢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听从了。

邙山之战后,东魏险胜西魏,宇文泰亡命逃回关中。

高欢在追击和回师之间犹豫不决,就搞民主投票,赞成追击的将领站西边,赞成回师的站东边。

由于这一战太过惨烈,东魏将领兀自心有余悸,绝大部分人都站在了东边,希望回师,只有潘乐和刘丰两人站在西边,支持继续追击。

高欢理智上也觉得应该追击,但毕竟自己都刚刚从鬼门关里转回来,感情上还是下不了决心,就对潘乐和刘丰赞扬了一番,还是率军撤退了。

后来高欢每每想起此事,都捶胸顿足,后悔没有听从潘、刘二人的建议,导致西魏坐大,无法收拾。

高欢临终前,对潘乐的评语是:“潘乐是个有德行的人,性格和善、心地厚道,你们兄弟(指高澄、高洋等)应该会得到他的帮助。”

潘相乐今本作道人,心和厚,汝兄弟当得其力。——《北史·卷六·齐本纪上第六》

高欢死后,潘乐为高澄、高洋兄弟征战沙场,屡立大功,果然没有辜负高欢对他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