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一个“成功”的骗子都是“心理学大师”,为取得受害人信任,犯罪分子会想方设法抓住受害人贪财、恐惧、避险等心理,为受害者量身打造“剧本”骗取钱财。各类型的非法集资案、电信诈骗案等都普遍存在相似的犯罪逻辑,我们今天不谈骗子的套路,我们自己为自己把把脉,看看自己是不是一个“易骗体制”。
什么人容易被骗?
1你是骗子最不喜欢的那类人吗?
有一类人,骗子遇见就泄气,不用干啥就能把骗子劝退。骗子们经验丰富,知道这类人基本搞不定,毕竟骗子的时间也很“珍贵”,遇见也就自觉绕行了。先来看看你是这一类人吗?
红包都不要的——“给红包?给红包也不加微信!”此言一出,骗子就知道十有八九你已经看出问题来了,那他准备好的套话就会一句都不愿意再跟你说。
直接点破的——“骗人的吧?你是不是想骗我啊!”一语道破,直指核心,骗子不仅要转头就跑,而且还怕跑得慢被你抓。
会找帮手的——“我这儿有个明白人,我先让他听一听你说的。”骗子一听就知道你已经起了疑心,而且身边也有明白人指点,多说无益,只能铩羽而归。
特别明白的——“你这逻辑上说不通。这么高的回报率不符合市场规律。”你比他还明白,你比他还逻辑清晰,你比他还了解市场和政策,那么骗子自然知道不是对手,三十六计走为上吧。
其实以上几类人,正好是规避了骗子最爱利用的人们的心理弱点,比如,红包不要也就是不贪小便宜,更不会贪财;会找帮手,说明兼听则明,不封闭,愿意广泛接受他人意见;特别明白,说明勤于思考和收集资料,对于新事物有相当的敏感性。所以,犯罪分子遇见他们,只会选择敬而远之。如果你没有上述表现,那接着往下看,检验一下我们自己是否有以下心理活动。
2你有这些心理活动吗?
脸皮薄,容忍骗子的“得寸进尺”——这是人的一种“认知协调”心理,自己的认知发生改变之后,或者接受了对方一个小要求后,往往为了避免给他人或自己产生前后不一致的印象,我们就会努力维持自己的这个“形象”,进而满足别人的进一步更大的要求。骗子一顿“吹捧”,让你都觉得自己捡了便宜、参与了大项目、是成功人士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掏更多钱、投更多资,远比第一次掏钱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小得多,半推半就也就跟着骗子的节奏走了。
倾向于遵守自己喊出的“口号”——在各类骗局的推介会、讲演、沙龙上,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大家一块喊着“赚大钱”、“发大财”、“搞钱搞钱搞钱”,气氛烘托下,自己也在很多人面前做出了“公开承诺”,表达了自己支持的态度,开始了自己的行动。一旦态度和行动出现了,我们的思想往往会为了这个“承诺”儿不自觉进一步支持态度和行动。而在这个封闭的群体内,这种效应会被无限放大,最终使人深陷其中。
跟权威、跟风、随大流——觉得“专家”“权威”说的都假不了,觉得这么多人一块干肯定没问题。骗子最会利用这一点,不仅能打造高大上的各种推介会,还能请来各种站台嘉宾,安排一堆托儿在你周围,最夸张的是,一个群里几十号人,就你一个是目标对象,其他人都是同伙。一旦我们自己容易犯这种毛病,那么在犯罪分子的精心布局下,想必就容易上当受骗。
胆小怕事息事宁人——一旦发现自己被骗,不是想争取解决,争取对抗不法分子,而是本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态度,甚至还有想破财免灾的想法。这就更增长了不法分子的“信心”,助长了他们肆无忌惮的态度,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即使行骗,也很可能受不到什么真正的制裁,而一旦得手就获利颇丰,简直就是低风险高收益,何乐而不为。那还不什么招数都往你身上用啊。
如果我们发现我们自己常常按以上心理对待这些问题,那么基本可以确定自己就是“易骗体质”了。因为这些心理弱点常常会使我们趋于贪图小利、惰于思考、信息封闭、怯于否定。那么,你就是骗子最喜欢的一类人群。
3为何他们的攻击如此“精准”?
一旦不法分子拿捏住了我们的心理弱点,便会针对弱点对我们展开攻击,他们如何能做到精准攻击呢?
多方获取个人信息“对症下药”——不法分子团伙会利用社交平台、聊天谈话、以及非法渠道获取个人信息,对诈骗对象进行“画像”,再实施精准策略。如利用网购信息进行网购退款类诈骗、利用学校信息进行网贷注销类诈骗、利用退休老人信息进行养老金诈骗等。信息越精准,越容易取得受害人的信任,也越容易得手。
捡受害人专业知识欠缺的漏洞——近几年,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新事物层出不穷。我们各自的教育背景都有局限性,获取信息也并不丰富,尤其老年人,甚至会有一些脱节。诈骗团伙利用受害人对这些新兴、专业、热点领域的了解不足,引诱受害人进行新兴领域投资。
利用“黑产业链”提供支持——当前的各类诈骗,常常是团伙型作案,有固定的作案流程,有完备的话术培训,甚至配备精通网络技术的“黑客”和熟练拿捏被害人心理的“销售”。作案工具也大为现金,智能群呼网关、GOIP等设备、远程操控、机卡分离、隐藏行踪等技术也大行其道。而其内部也是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我们往往面对的并不是一个骗子,而是一个团体。
受骗者的心理弱点
贪念
大部分的电信网络诈骗是利用人的贪念实施成功的。
施以小利,诱骗上钩,放小抓大,最后拉黑走人。
网络贷款诈骗:以无抵押、低息、放款快,让你觉得仿佛天上掉馅饼一般,逐步按照对方所说的去操作,最终越陷越深。
恐惧
诈骗分子利用人的恐惧心理实施诈骗。
利用身份信息,加以威胁,诱骗转账,删除拉黑。
注销校园贷诈骗:骗子常常这样恐吓受害人——“如果不注销贷款记录会影响征信,影响未来贷款买房、买车”,最后诱骗其一步步进行转账操作。
不谨慎
“粗心”,转账汇款不经过任何核实。
骗子冒用“熟人”头像和昵称,在QQ(微信、支付宝)上用各种理由和方式诱导转账。
冒充熟人诈骗:“熟人”包括领导、老师、朋友等,对于此类诈骗,骗子最怕你进行核实,会不断地催促你,说这件事很急,要马上办,就等着你的一个“不谨慎”。
结语
如果你是骗子“讨厌”的那类人,那么恭喜你,请继续坚持做自己;如果你是骗子“最爱”的那类“易骗体质”人群,那么只有具备识别诈骗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自己的财产损失。一方我们要从多方渠道丰富自己的金融、经济等基础知识,避免被盲点信息蒙蔽,另一方关注骗局惯用手法,警惕被犯罪分子利用贪财、恐惧、封闭、盲从等心理,筑牢我们自己的心理安全防线。
(来源:宁夏处非办)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