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的是孔子写的《春秋》,那么在生命即将终了的时候,孔子不惜耗费宝贵的精力和体力,写这样一本书,是出于什么目呢?

孟子是这么解释的:“孔子惧,作《春秋》”。就是说,孔子感到担心害怕,这才写作了春秋。那么,他到底害怕什么呢?在春秋这一时期,礼崩乐坏。臣子弑杀君主、儿子弑杀父亲的,大行其道。《史记》写道,“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而孔子这一生所追求的,就是要恢复周礼,恢复天下的秩序,所以他怕的是礼崩乐坏。因此,孔子写作《春秋》的目的,就是要使“乱臣贼子惧”,让他们不要再破坏周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不禁怀疑,孔子写了《春秋》,就能让“乱臣贼子惧”吗?孔子如果只是如实地记录史实,当然不会有那么大的威慑力,孔子肯定是使用了一些手段的。是什么手段呢?那就是“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也就是,孔子以他的道德标准,有倾向性地叙述历史。但是,他并不是直接地表达观点,而将他的观点隐晦地藏在文字之中。对于他认为好的,就暗示表扬。他认为恶的,就暗示声讨。所以说,《春秋》是一部有态度的史书,它表达了孔子的好恶。孔子借《春秋》之口,警告那些破坏周礼的人,“你看,那些乱臣贼子的下场,都在《春秋》里写着呢,多行不义必自毙,他们将遗臭万年,你们也好自为之吧”。这是对坏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方面,《春秋》这部书,也是孔子写给君主看的。孔子一生的“道”,得不到实现,满腔愁绪,无处诉说。于是,就把他的治国理念,写进了这部《春秋》,让后世的君主和掌权者都看到,以推行他的“道”,让他的大“道”不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子自己曾经说,“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就是说,那些真正懂得《春秋》意义的人,一定会理解我的用心。但是,按孟子的说法,“《春秋》,天子之事也”。历史是天子的事,不是孔子这样的普通人能随意评论的。所以,孔子以春秋笔法写作历史,一定会遭到一些人的指责。孔子要表达的意思是,无论后人是怎么看我,我都要把《春秋》写下去。走自己路,让别人说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