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多年前的黄河南岸,乌骓咆哮驰骋,马槊凌空翻飞,西楚霸王项羽一骑当千,三军辟易,大破汉王刘邦大军。

困守荥阳的刘邦岌岌可危,谋士陈平献计,让大将纪信化妆成刘邦模样,出城诈降,拖住项羽。刘邦则趁机窜逃成皋,等待援军。

项羽发现上当,怒不可遏,当即火焚纪信,继续追杀刘邦。

幸得韩信再派大军来援,刘邦稳住阵脚,采取深沟高垒战术,以持久战消耗楚军兵力。

项羽久攻不下,将刘邦之父带到荥阳东北的广武山,隔着山涧威逼刘邦:“你若不降,我就把你父亲用鼎烹死。”

刘邦若无其事道:“我二人共同反秦时就已结为兄弟,我父就是你父。你要烹了咱们的父亲,别忘了分我一杯羹。”

项羽狂怒,要杀刘太公,幸得项伯劝阻,刘太公得以幸免。

此后,楚汉双方在荥阳鏖战四年,相持不下。

而这四年间,韩信大军纵横往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尽取河北、山东之地。

萧何又从关中源源不绝为刘邦送来兵员、粮秣,楚汉之间的强弱渐渐易势。

项羽无奈,提出议和,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

这便是楚河汉界,这便是“两京襟带,三秦咽喉”的荥阳!

时间一晃已来到七百多年后的北魏永安二年,五月。

一支白衣白甲的军队正缓缓从荥阳城下退回,撤往城东五里之外的营垒,军士们满脸疲惫,满身灰尘和血污,显见今日的攻城又失败了。

营垒之外,一个四十五、六岁的白袍将领不时轻声抚慰受伤的军士,面容平和,神态自然而亲切。

军士们看着这位身形略显单薄、面容温婉清秀的中年将军,心中涌起一股钦佩敬仰之情。

是他,在铚城厉兵秣马,与士卒同甘共苦,待兵士亲如手足;

是他,虽不善驰射,却身先士卒,在睢阳指挥若定,连克魏将丘大千三座营垒,逼得丘大千献城投降;

是他,在考城之下亲扶云梯,让兵士踩着他的肩膀向上攀登,一举击溃北魏济阴王元晖业两万羽林军,将元晖业生擒。

睢阳、考城之战,打出了南梁军人的风采,令南人尽皆赞叹,北人无不震恐。

他,就是南梁假节、飙勇将军——陈庆之。

陈庆之,字子云,义兴国山(今江苏宜兴)人,自幼便是萧衍家仆。

萧衍平生酷爱围棋,常命人通宵达旦陪他下棋。其他人都叫苦连天,唯有陈庆之甘之如饴,召之即来,萧衍对他非常喜爱。

萧衍起兵反齐,攻入建康,建立梁朝。陈庆之一路追随,戎马倥偬之间,为萧衍处理文书事务,受到萧衍的高度信任。

但自东晋以来,南朝一向以门阀为取仕之道,王、谢、袁、萧、顾、陆、朱、章八大高门垄断仕途。

陈庆之一介家奴,出身低贱,萧衍也没有办法,只能封他为奉朝请这样的散官。

陈庆之虽然生得文弱,“射不穿劄,马非所便”,却始终有一颗征战疆场、建功立业的雄心。

他轻财好义,结交豪杰,心中念念不忘的是有朝一日能够挂帅出征,报效国家,手下也招揽了一批如胡光、马佛念、宋景休、鱼天湣、杨忠、程道雍的悍勇之士。

然而冯唐易老、岁月如刀,陈庆之已经在忧郁叹息、壮志难酬中迎来了自己的不惑之年,却始终没有机会实现心中夙愿。

直到五年前,北魏徐州刺史元法僧叛变,投奔南梁,萧衍命豫章王萧综率军接应元法僧。

陈庆之再三上书,恳求萧衍给自己一个沙场建功的机会。

萧衍也深知陈庆之多年的志向,无奈之下,只好同意,命陈庆之、胡龙牙、成景俊随萧综前往徐州。

北魏当时由安丰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统军前来征讨,前锋大将正是丘大千。

陈庆之果断迎击,一战击溃丘大千所部,为南梁拔得头筹。

可谁曾想,南梁主帅萧综早已发现了自己其实是前朝齐废帝萧宝卷遗腹子的真相,一直蓄谋叛逃北魏,投奔叔叔萧宝夤。

这次难得的领兵出征,正好给了萧综叛逃的机会。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萧综毅然决然率领几名心腹逃往魏军大营(详见《菩萨皇帝》一集)。

两军交战之际,竟然发生了主帅临阵投敌这样荒唐狗血的事情,梁军顿时大乱,不战自溃。魏军趁势掩杀。

危急关头,又是陈庆之挺身而出,冷静应对,随方据守,且战且退,将梁军完好无损地带了回来。

丘大千观兵近境,庆之击破之。后豫章王弃军奔魏,庆之乃斩关夜退,军士获全。——《南史·卷六十一·列传第五十一》

这是陈庆之第一次领军作战,虽然是败退,但已经展现出极强的军事指挥能力,也引起了萧衍的重视。

四年前,当看到杜洛周、鲜于修礼在河北再次掀起大乱,北魏朝廷焦头烂额,萧衍又起了趁火打劫的念头,就命安西将军元树进取寿阳(即安徽寿县)。

元树,是献文帝拓跋弘的孙子,咸阳王元禧的儿子,孝文帝元宏的亲侄子,北魏近枝宗室。

宣武帝元恪继位后,大肆屠杀宗室大臣,利用高肇逼死了元禧,元树也被宗室除名,穷困潦倒,幸得彭城王元勰收留,养育他长大成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元勰又被高肇毒杀,元树对北魏再也没有一丝眷恋,只剩下刻骨的仇恨,当即只身出逃南梁,一心想借兵打回洛阳,为父亲和叔叔报仇。

这次,萧衍命元树出征寿阳,但顾忌他终究是北魏宗室,万一再发生萧综那种主帅投敌的糗事怎么办?

就命整天喋喋不休央求出兵的陈庆之为假节钺、总知军事,实际掌管军队。

这时的北魏寿阳守将李宪远不如他的诸位前任,被陈庆之打得毫无招架之力,只得献城投降。

陈庆之干净利索地为南梁夺回了军事重镇寿阳,军事生涯的第二次出手堪称完美,萧衍对陈庆之的军事能力也有了全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