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吴文化博物馆

注意!!!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吴文化博物馆不断寻求新思路、探索新方法、构建新业态、完善新机制,在建设“高水平、有特色的区域文化综合体”的目标引领下,积极探索各项业务的转型发展。全馆上下合力推动数字化转型,运用数字技术赋能展览、开放教育、品牌宣传、文物保护等各环节,活化利用吴地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厚植人文情怀,融入“人文经济”的大洪流,以“文博热”带动“经济热”。

展 览

2023年,吴文化博物馆在立足吴地文化的基础上,加强与国内外各博物馆、艺术家的合作,共策划举办了9场特展,涵盖江南文化系列、中华地域文明系列、亚欧文明系列、“再问”系列的首展及“匠艺”非遗展系列等。

9场特展分别为“山水舟行远——江南的景观”“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青莲衫子藕荷裳——甪直水乡妇女服饰展”“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经典与范式——平城实力和云冈时代”“和•合——中韩民间绘画交流展”“艺术的帝国——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古罗马文物精品”“苏作非遗文创品牌展”和“仕业——徐谓礼和南宋时代百态”。

展览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山水舟行远——江南的景观”于2023年5月18日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

2.“世间乐土——吴县文物数字展”于2023年9月15日荣获第二届(2019-2022年度)江苏省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精品奖

展览时间线:

2022.12.22-2023.5.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2.17-2023.6.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3.8-2023.6.1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4.28-2023.8.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7.1-2023.11.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7.25-2023.9.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10.23-2024.2.2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11.16-2023.11.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12.30-2024.4.2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放教育

2023年,吴文化博物馆为社会公众带来

2823场导览服务

103门博物馆课程

52场讲座沙龙学术活动

46场非遗系列活动

70场演绎社活动

36场博物馆研学

6场专题博物馆之夜

线下覆盖受众超30万人次

吴博志愿者累计服务2659

走入25个基层单位,

在“吴博说”志愿课堂基础上推出“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银龄学堂”,受众覆盖超0.5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社科普及方面,还完成苏州市社科联、苏州市科协科普教育活动课题2项,馆平台升级成为“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全年接待机关、企事业单位、国内外学校、专家学者和各类团体1100余批次,累计接待观众31.7万人次。国家文物局、省文旅厅(文物局)对本馆事业发展给予了鼎力支持,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馆调研和指导工作,来自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代表团、文旅部门、文博单位、高校等多次到馆参观交流,来自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驻上海韩国文化院、列支敦士登国家博物馆、日本八女市代表团等外籍专家团队多次到馆开展跨文化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吴文化博物馆主题悦读沙龙”荣获第二届(2022)全国文博社教优秀案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2023年度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打造对象(入选)

品牌宣传

2023年,吴文化博物馆在各类媒体首发新闻报道共201篇/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官方微信号发送619篇专题推文,

阅读量112.17万,粉丝累计15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浪微博全年发文1578条,

阅读量1095万,粉丝累计15.4万

新浪微博、B站、小红书粉丝20万

全年制作宣传视频100余个,全年线上直播95场,在线观看634.5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容分发平台累计阅读量/播放量805.3万
官网的线上服务覆盖约10万人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宣传奖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山水舟行远——江南的景观”“四两千斤——梁绍基、杨诘苍双人展”“天堂里——工艺的苏州与杭州”“艺术的帝国——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古罗马精品”“青莲衫子藕荷裳——甪直水乡妇女服饰”五个展览进入中博热搜榜全国十大热搜展览

2.吴文化博物馆连续4个季度进入中博热搜榜全国热门博物馆百强

3.吴文化博物馆基本陈列及“艺术的帝国——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古罗马精品”“青莲衫子藕荷裳——甪直水乡妇女服饰”进入中博热搜榜2023年度全国100个热门展览榜单

4.吴文化博物馆获得“全国博物馆百强第35名”(2023年度)。

对外交流与合作

与意大利驻沪总领事馆、韩国驻沪总领事馆及相关博物馆、艺术机构合作,联合打造古罗马及中韩民间绘画交流展览,并联动开展博物馆主题夜场、学术讲座等活动。挂牌苏州市中韩文化交流基地、中法文化交流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馆内开展20余场中韩、中法文化交流体验活动。联合驻上海韩国文化院成功申报Traveling Korean Arts展览项目,该中韩工艺交流展览将于2024年在吴文化博物馆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断拓展对外合作朋友圈,与苏州金普顿竹辉酒店开展“金普顿遇见江南国宝”系列联动,开启文创产品开发、展览展示及客户互动等活动;与诚品书店苏州及苏州龙湖策划开展罗马主题书展及相关活动;与苏州湾大剧院、保利剧院、吴中区文化馆等机构保持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开展10余场联名艺术类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物保护

2023年,吴文化博物馆文物保护部组织、参与文物布展及文物点交项目11项,涉及文物1200余件/套;参与展览支持项目4项,出借馆藏文物41件/套。依托吴中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中数江南数字文化产业(苏州)有限公司开展馆藏文物数字化采集项目,共计采集文物1459件/套,完成可视化三维模型建模及数字化转化文物389件/套,实现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的数字转化、保护和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保实验室本年度共完成新增藏品拍摄221件/套,其中包含馆藏文物80件/套,特展借展文物141件/套,满足藏品宣传展示、著录研究等需求。配合陈列展览、文物研究需要,完成藏品养护36件/套,藏品科技分析19件/套,为深化展陈内涵、提升文物研究水平提供了有力支撑。持续开展藏品日常保养维护、展厅藏品巡查、藏品环境数据监测、藏品微环境控制、藏品光环境治理等基本工作,保证藏品始终处于洁净、稳定的保藏环境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在专项文物保护方面,吴文化博物馆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实验(书画装裱)室改造提升及藏品预防性保护工程,编制书画藏品保护修复工作方案。期间,召开并顺利通过了书画藏品消杀保护实施方案专家论证会;依照既定的“充氮脱氧+植物源熏蒸剂+调湿剂”密封消毒保护实施方案开展藏品消杀保护工作;召开书画藏品修复方案专家论证会,结合博物馆实际条件及藏品现状,依据藏品保护基本原则,编制藏品保护修复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研究

2023年,吴文化博物馆编写出版制作了《世间神祇——中古以降山西寺观与墓葬中的图像》《风雅江南:吴中博物馆基本陈列策展笔记》《青莲衫子藕荷裳——甪直水乡妇女服饰》3部图书图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年馆员积极参加了博物馆展览、宣传教育等多场学术研讨会,2023年4月13日参与“铸就文化新辉煌-国家文化公园内的博物馆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联盟代表大会,2023年4月21日参与民族服饰展览创新策展策划暨博物馆创新传播研讨会,2023年5月10日以线上研讨会形式组织并召开了首届“八府一州”博物馆社会教育研讨会,2023年6月10日以线上研讨会形式组织并召开了“当代艺术与博物馆”学术研讨会,从不同的角度探讨当代艺术与博物馆的关系与实践,众多国内国外当代艺术家和博物馆界专家学者一同参与了本次研讨会。召开2023年度学术委员会会议,对全年业务及学术工作进行总结与展望。此外,本馆研究人员还在《人民日报》《中国收藏》《大众考古》等出版物发表了多篇学术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非 遗

2023年,吴文化博物馆非遗业务不断创新保护发展路径,多维度推动非遗传承发展。保护机制方面,修订出台《吴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起草《吴中区非遗保护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为非遗可持续保护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名录体系方面,新增省五批非遗代表性项目3个,市八批非遗代表性项目2个,市级非遗保护单位6家,省级非遗工坊1家,市级非遗工坊1家,区级非遗工坊27家。人才培养方面,培育8名姑苏乡土人才“非遗传承优青”,做好苏州非遗“后继人才”“新秀人才”申报推荐,完成47名市级以上代表性传承人评估。创新性传承和产业发展方面,筹建“非遗实验室”,开发吴中非遗数字地图,探索非遗创新性开发宣传及产业化传承发展,举办“苏作非遗文创品牌展”,推出“洞庭山碧螺春体验之旅”并入选“水韵江苏”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创发展

2023年,吴文化博物馆文创以吴地风土人情以及吴文化博物馆馆藏为灵感来源,积极丰富文创品类,开发50余种文创产品,新增2套文创自动售卖机,全年销售额增长近50%。与猫的天空之城联名打造明星产品“江南喵景图”,与苏州银行联名推出2024“龙行大运”新春礼盒,受到消费者与企业客户喜爱。在线上领域不断开拓,抖音文创商店“博物馆好物”完成带货直播7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吴文化博物馆文创还受邀参加十余场宣传推广活动,包括:“水韵江苏·有你会更美”文旅消费推广季、“好物江南 心上吴中”2023吴中好物节推广周、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字博物馆

数字博物馆深入建设,推出“伊特鲁里亚人”“山水舟行远”“天堂里”“经典与范式”4个VR线上展览、6个特展电子导览;官微上线“吴文化博物馆远程教育平台”,完善“吴中非遗数字平台”,推进博物馆的数字化与智慧化转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技术奖项

“Museverse博物馆开放服务平台”荣获第八届全国十佳文博技术产品及服务优秀奖

党 建

坚持党建引领,担起新的文化使命。2023年,博物馆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总书记对江苏、苏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把“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贯穿始终,落实各项规定动作,开展“立足岗位作贡献”活动,落实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以务实之风推进党员职工务实干、出实绩。全年接待“深化强国复兴有我——走基地、看变化、聚力量”主题实践活动参观逾万人次。

深化联建共建,融合赋能“聚合力”。5月与民进吴中区委会文艺一支部、教育一支部结对共建,探寻中共基层党组织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共建合作的创新案例。9月延时开放期间吴门医派传习课走进博物馆,11月与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元集团成立馆校企党建创新联合体,年内与苏州丝绸博物馆、吴中人民医院等单位党组织持续开展多形式的特色党日活动,组织文博党员进行学习研讨、实地调研、志愿服务,在共建联学中凝聚合力、共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全保卫

扎实把好“安全关”,守好“平安线”。紧扣博物馆职责,强化底线思维,提升防范能力,全力保障本馆安全稳定运行和馆藏文物安全,顺利通过省文旅厅安全生产督导、省公安厅内保总队安防检查、市卫监集中空调通风系统抽检,以及市、区主管部门的各项消防安防检查。

落细落实安全举措。以专题培训提高“人防”能力,补齐短板夯实“物防”基础,创新管理用活“技防”设施,健全制度织密“制度防”体系。坚持日常巡查、定期自查与专项安全检查相结合,形成基础设施趋于完善、工作机制日益成熟、防范能力不断提升的良好局面。

抓实抓好安全防范。对照馆内10余项安全规章制度和应急预案,强化学习培训,优化工作流程,落实制度执行,加强监督管理,在安防消防、设备维保以及展览布展、教育活动等工作中,始终把安全管理放在首位,通过召开安全工作专题会议、月度安全例会,组织防火防爆、应急处置等实训演练,切实提升全员安全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构筑多方位、全覆盖的安全保障防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吴文化博物馆将积极响应“人文经济学”的建设需求,深刻把握“人文经济学”的重要内涵,主动融入“人文经济”的大循环。全馆将以文物资源为支点,继续传承创新、活化利用吴地历史文化遗产,加强并创新文化产品供给,形成具有“吴博”特色的新业态,搭建人文经济融合共生的“新场景”,做好“人文经济学”落地的窗口和切入点,孕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为苏州的新经济发展贡献吴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