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刁鲲鹏,连名字都展现着与动物难以割舍的缘份。2014年,他成为四川省唐家河白熊坪保护站最年轻的站长;2019年,一家专业从事保护地技术服务的科研保护机构--青野生态成立,刁鲲鹏也迎来了他作为机构创始人、负责人的新身份。

身着熟悉红色冲锋衣的刁鲲鹏接受采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着熟悉红色冲锋衣的刁鲲鹏接受采访

唐家河的十年里,刁鲲鹏经历了从纯公益组织开展活动到以企业形式进行工作的转变。带领青野生态发掘自然教育商业价值的同时,他也一直思考如何以不同形式、不同身份继续坚持动物保护初衷的问题。“从公益运营模式转向商业企业管理,如何找到公益情怀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平衡点,是我们要花心思的地方。”

本期《青年公益人访谈》对话青野生态创始人刁鲲鹏,探讨保护地、自然教育话题,了解自然教育的行业环境与发展前景,为青年公益创业人如何成长提出更多有效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益创传播:为什么被称为“刁站”,什么样的动力让你离开城市走进保护区?

刁鲲鹏:我读研究生的时候就在陕西佛坪一个比较偏远的保护区开展大熊猫的研究。当时就对保护区这种开展一线工作,尤其是对大熊猫这种珍稀的动物的研究保护充满兴趣。

刁鲲鹏与大熊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刁鲲鹏与大熊猫

毕业之后一个在我们从事动物保护研究人员心目中像圣地一样的地方--四川省唐家河保护区内的一个保护站正在招站长,我当时就想,一定得去到这样的一个地方,当上站长,就可以把我自己的很多想法付诸实际了。

而且站长这个称呼还挺有意思的,像电视剧《潜伏》里边的站长,会觉得这是一个特别酷的叫法。来到保护站工作后大家都叫我刁站长刁站长,简称刁站,这个名字就这样被叫下来了。

益创传播:从事自然研究长期生活在保护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有哪些困难和挑战?

刁鲲鹏:对我来说在保护站生活其实还是特别有意思的一件事儿。在茫茫的森林里坐落着那样一个保护站,就像茫茫大海上远洋的一艘船。站上的工作人员吃、住、生活、工作都在一起,彼此之间的关系也会特别紧密融洽。

我们日常的生活和那种朝九晚五的上下班还是非常不一样的,平时睡醒了两秒钟就能走到工作岗位上,几秒钟就能走到我吃饭的地方,总体来讲生活、工作还有业余爱好基本上是处于一种完全分不开的状态。

真要说困难和挑战的话,就是和城市发达的交通、物流条件相比,在生活在保护站还是会有一些不方便的。比如说我们没法半夜饿了点个外卖,或者说从网上下个单快递一两天就能收到。当然现在情况也要好很多了,以前可能需要四五天、五六天,现在可以快一点了。

除此之外对于特别有社交需求的同学来说保护站的生活可能略显枯燥,因为来的人相对来说要少一些,平时的社交也会少一些。

益创传播:你曾经说过:“保护区来的人多,走的人也多。”那保护区如何才能留住年轻人?

刁鲲鹏:加上读书时期的三年,我去到保护区工作现在算起来有十多个年头了,和之前相比现在来到保护区的人已经越来越多了。大多数年轻人都怀着非常浪漫的情怀,带着自己幻想的一种状态来到保护区,但过来之后的实际生活可能和想象中的在遥远大山很深的森林里有一个小木屋的这种生活会有些偏差。所以有些人在中间会选择离开。

保护站需要有年轻人在这里开展工作,不过后来我们也想,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对于保护区、保护站来说,能做到随时都有年轻人在这开展工作,能让最有冲劲的年轻人在最有活力的年纪在这儿开展工作,本身就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了,所以现在我们不会想要说去刻意的留住某个年轻人。

益创传播:成立青野生态的理想和目标是什么?

刁鲲鹏:青野生态是一家从事自然保护地技术服务的专业机构。我最初工作时的保护站是由保护区和公益机构共建的,原本项目五年合作期满之后我们当时的这群工作人员是要跟着公益机构撤出的,但因为我们在这边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对唐家河保护区也特别有感情,所以几经商议之后,我们在唐家河保护区及四川省厅的支持下和平独立了出来,成立了一个专门做野生动物植物保护的机构。因为是一群青年人做野生动物保护,所以就取名为“青野生态”。

唐家河保护区内色彩鲜艳的红腹锦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家河保护区内色彩鲜艳的红腹锦鸡
漫步的羚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漫步的羚牛

成立青野生态的时候也是野心勃勃,因为我们既然选择留下来就要把工作做得更好。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是希望把青野注册成NGO组织,但是后来阴差阳错注册成了社会企业,就以企业的形式来开展工作了。五年又五年,我们一直在摸索一条以不同形式、不同身份来继续做原来基于科研保护的工作,其实初心是没有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益创传播:提到青野生态就不得不提到自然教育,“自然教育”的概念属于“西方舶来品”吗?青野生态是如何走上“自然教育”道路的?

刁鲲鹏:按照现代意义的自然教育来讲,说实话这个还确实是个舶来品,可能我们追溯到几千年前一些古代的理念可以与现在的环保理念契合,但是狭义上的“自然教育”在中国的历史发展非常短,大约是从2010年以后开始,到2014年左右蓬勃发展。

青野生态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野生态开展自然教育活动

我们最开始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是希望通过在大自然中进行人类环保意识的培养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自然保护的。最开始的五年,在公益资金的支持下,我们以纯公益的模式进行了很多环保理念的科普、教育活动。成立青野生态之后,一是有了之前工作的经验积累,二是正好赶上2014--2019年这段自然教育在国内的蓬勃发展时期,我们也就慢慢开始去发掘自然教育公益行为中的商业价值和产业价值。确实独立出来之后我们也需要靠自然教育活动为我们筹得工作经费,可以说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把整个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慢慢做起来了。

益创传播:你觉得自然教育的市场前景怎么样?

刁鲲鹏:自然教育在中国的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国内相关机构从2010年开始的只有几家到现在的一两万家,发展的速度还是非常快的。而且各种模式、不同业态也随之显现。因为首先我们的整体大环境特别好--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支持,现在讲要传播中国独有的人与自然的生态观,整体的社会大环境是支持大家去做自然教育的。再加上咱的人口基数大、各种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所以在中国做自然教育的空间还是非常大的。

益创传播:在林林总总的机构中,青野生态的优势在哪?

刁鲲鹏:我们大家最开始就是做自然保护出身的,自然教育的初衷就与自然保护相关。现在我们去会遇到一些教培机构或者旅游机构也在宣传自然教育的相关内容,当他们在去进行活动的时候,可能大家会想你们的内容还是应该回归到自然保护上去。那这种情况对我们来说就不存在,因为直到现在我认为我们做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自然保护来的,这也是我们当年创立青野的原因。

野外观察布置红外相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野外观察布置红外相机

再者,我们另一大优势就是青野所有的创始人以及我们现在的主要工作团队都是做科研出身的,而且我们自己也承接了很多科研项目,所以在野生动植物相关研究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上,是我们和其它自然教育机构也好、研学机构也好能够拉开差距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益创传播:青野生态:“用一流的服务做一流的保护。”这个目标达到了吗?

刁鲲鹏:离这个目标还是在一步一步接近的。当时我们怀着对动物保护热忱与情怀提出了这个口号。“用专业和服务意识来做自然保护。”总体来看这几年还是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这个目标。青野成立后和原来作为公益机构时依靠社会募捐的模式是有差异的,在资金来源和经营运作模式上有非常大的不同,我们也处在不断探索、试错的过程中,但是总体来看方向性是没有偏差的。

益创传播:青野生态现在做的事情,是公益更多一些,还是商业更多一些?

刁鲲鹏:其实之前有投资人跟我们聊过这个事情,对方会觉得你们看起来不太像是一个商业机构。确实是的,因为当时创立青野的最初目标就是想要创立一家保护机构。虽然目前我们的形式是企业,也有商业手段,也做了很多商业行为,但这些都是奔着我们的自然保护目标去的,我们更多还是以自然保护为核心去做事情的。

益创传播:对青野的发展状态满意吗?

刁鲲鹏:总体来看,目前我们的方向性和大家的干劲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也还没有达到特别满意的状态吧,从公益运营模式转向商业企业管理,如何找到公益情怀和企业绩效之间的平衡点,是我们要花心思的地方。另外在我们的机构管理、形象展示、工作成效监督机制还有商业运作手段等等方面,也都还是需要好好花精力去学习的。整体来看,如果打分的话我给现在的青野打8.5分,剩下1.5分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完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益创传播:恭喜青野生态获得“2023福特汽车环保奖”,能否透露下得奖过程以及奖金用处?

刁鲲鹏:这个说起来还是挺挺荣幸的,中间的过程比较曲折,我们从2021年开始申请,前几次有入围但最终没有获奖。通过和专家评委的沟通交流,也找到了问题所在,就是需要在项目对社区、当地环境、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反哺问题中投入更多精力,终于今年非常幸运地通过了评审和答辩,最终获评了。

至于奖金,说实话我们还没有太想好具体的用法,我希望这个奖金可以对我们团队建设方面有一些帮助,比如我们现在比较欠缺的像企业管理或者是商业运营上的一些东西,还是计划用这笔钱去学习吧,去学一些能够让我们走得更远、走得更好的知识和技巧回来。

益创传播:作为青年公益创业者,你觉得公益创业需要怎样成长环境和土壤?青年公益人能借助哪些外力,自身又该如何努力呢?

刁鲲鹏:以我自身来说,我们从事的自然保护是有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大的环境需求的,而且中国的自然保护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有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机构来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我们可以说是迈出了通过企业方式运营自然保护机构的第一步。其实当时还很忐忑的,会觉得做自然保护的都是科研院所、高校、政府还有公益机构,那我们作为一个商业机构会不会很难得到人家的认可呢。

刚开始时候确实有非常多这样问题的担忧,但是慢慢的我们发现大家是可以看到你们在做什么事情的,这让我觉得哎其实可能形式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是还是你们在做的事情。就我们来说整体环境对在从事公益工作人群的包容度还是非常高的,大家并没有过于苛求我们的身份。

对想从事公益创业的年轻人来说呢,第一点我们说顺应环境需求,第二点要看社会的包容度,第三个就是你需要找准公益领域的空缺部分,再一个最好还是有一定相关经验的支持。以我自己为例,我在创立青野之前是有在保护区、地质行业七八年的科研工作经历,也有5年多在公益机构做项目官员的经历,对自然保护尤其是我们后来聚焦的野生动物保护、保护地的技术服务都是相当了解且有丰富经验的,有这样的背景再进行创业的话,会比白手起家要好的多。

文章图片来源:青野生态

图文编辑| Yne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