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八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514年1月22日),人称“海青天”的海瑞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明朝著名清官。海瑞一生,经历了正德、嘉靖、隆庆、万历四朝。

️一个举人搅动大明风云️

早年从学,举人出仕

海瑞四岁时,父亲海瀚去世,由母亲谢氏抚养长大。四岁时,父亲海瀚去世,由母亲谢氏抚养长大,并对读书人为求取功名专研八股的行为深表不齿,奠定了日后崇陆贬朱的学术思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瑞不善应试,直到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三十七岁时才中举,多少得益于乡试时写下的名篇《治黎策》。他既反对与黎人议和,也反对“宣传教化”之策,主张以大军进剿,设立州县,迁徙汉民,把黎人赶走,是个狠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赴京会试时,又上《平黎疏》,继续宣扬其主张。三年后再次参加癸丑科会试不中,遂决定以举人身份出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绰号:海笔架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海瑞选授福建南平县教谕。当时明朝的法律,禁止教职人员向官员下跪,海瑞遵守朝廷体制,参见上官时只是作揖,而身旁两位县学训导则跪拜左右,三人形似笔架,因此被戏称为“笔床博士”。福建提学副使朱衡因此十分敬重海瑞,曾把他借调到正学书院修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升任浙江淳安县知县,任上勤于政事,做了不少实事。如重新丈量土地,平均徭役;对上司送礼只送米酒等物;又减少百姓正税之外的负担。他还擅长断案,邻县不能解决的疑案,也送到淳安请海瑞解决。巡盐都御史鄢懋卿路过淳安,认为招待太薄,遂唆使御史袁淳弹劾海瑞,原本海瑞被擢升嘉兴府通判(正六品),却因此被降调为兴国州判官(从七品)。后来鄢懋卿、袁淳都因为贪污被革职,海瑞才重新升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海瑞被降调为江西赣州府兴国县知县。兴国是个穷县,税收不足十分之五。海瑞向南赣巡抚吴百朋上陈《兴国八议》,针对地方利弊提出各项改革,因升职而未及实施。

开骂帝王:步步高升

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因时任吏部右侍郎的朱衡提拔,海瑞升为户部云南司主事。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上《治安疏》,既肯定嘉靖帝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又认为其颓废日久,使得朝纲不振,官员腐败,人民困苦,甚至调侃嘉靖年号的含义是“言家家皆净而无财用也”;并指责百官一意媚上,为满足皇帝修道而进贡香料;希望皇帝能重新振作。嘉靖帝读后大为震怒,将疏卷用力甩在地上,,但却因内容句句属实,一看再看,无法反驳,最终心中气愤无法平息,因此把他抓进诏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冬,嘉靖帝驾崩,隆庆帝奉遗诏命海瑞出狱,又改任为兵部武库司主事。海瑞听闻嘉靖驾崩消息后悲痛大哭,把刚才吃的东西全部吐了出来,晕倒在地,一夜哭声不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隆庆元年(1567年)连续升官,历任尚宝司丞、大理寺右丞、大理寺左丞、南京通政司右通政。

余荫上海:没有海瑞就没有大上海

隆庆三年(1569年)夏天海瑞出任应天巡抚,正好赶上长江发大水,江南被淹。此前明廷曾多次疏浚吴淞江,治理了几十年都没有成功。海瑞一上任,实际考察,发现黄浦夺淞势不可免,决定另辟蹊径,将黄浦江改为主河道,经过几个月的治理,解决了数十年的水患。黄浦江畔的上海县也由此发展起来,后成为中国最大的城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抗首辅,获名青天

隆庆元年(1567年),徐阶被御史齐康所弹劾,海瑞上言说:“徐阶侍奉先帝,不能挽救于神仙土木工程的失误,惧怕皇威保持禄位,实在也是有这样的事。然而自从徐阶主持国政以来,忧劳国事,气量宽宏能容人,有很多值得称赞的地方。齐康如此心甘情愿地充当飞鹰走狗,捕捉吞噬善类,其罪恶又超过了高拱。”

海瑞当上江南巡抚时,首辅徐阶家族世代共占田二十四万亩,百姓向海瑞投牒讼冤者日以千计,海瑞要求徐阶退田,徐阶退了一些,海瑞并不满意,弄得徐阶很难堪,最后退了一半的田地。

此时海瑞被誉为“海青天”,亦称“包公再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瑞巡抚应天半年后,被改任南京粮储。

老病去世,遗名千古

万历十三年(1585年)以荐被任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南京吏部右侍郎,但都没有实权。

万历十五年(1587年)十月十三日,卒于任上。

去世的前几天,海瑞退掉了兵部送来的六钱银子。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王用汲到海瑞家收集遗物,仅余葛帏旧衣,无以为殓,不禁潸然泪下,幸赖同僚捐治葬具。赠太子少保,谥忠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丧之日,“市民送者夹岸,酹酒而哭者百里不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口的海瑞墓

编辑|卧阑听鱼

文献资料| 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