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市场一再证明了:只有优质电影的相关营销,才能催出观众的观影需求与热情,如果电影的自身质量不过关,再多的声量也很难转化为票房

1月20日,电影《花千骨》上映。截至今日,据猫眼专业版,上映6天的影版《花千骨》累计票房只有约537万元,可谓惨淡。电影导演和制片人相继致歉、发声,导演表示对不住制片人和团队伙伴,制片人则大谈电影拍摄时的不易,导演和制片人都期待有更多观众能够走进电影院支持电影、检验电影。

影版《花千骨》票房如此惨淡,确实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毕竟2015年由霍建华、赵丽颖领衔主演的剧版《花千骨》是当时的全民爆款,不仅收获超高的收视率和讨论度,更是引领之后持续多年、方兴未艾的仙侠剧浪潮。从IP视角上看,《花千骨》属于顶级IP,理应具有票房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左为电视剧《花千骨》,右为电影《花千骨》。

如果观众真的走进电影院观看《花千骨》,就会发现电影的票房惨淡在情理之中。因为诚如一些观众所评价的,电影《花千骨》是“开年第一烂”,在剧版的对照下,它呈现出多方位的降级。

比如剧情降级——50集的篇幅浓缩为97分钟的时长,影片编剧似乎并未根据电影的形态,对剧情做出有效改动,更多是省却逻辑与过程的“加速”,导致剧情像“故事梗概”,没有打动人心的魅力。比如特效降级——在国产电影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电影《花千骨》的绿幕拍摄、五毛特效均相当出戏。又比如演员和表演降级——影版的两位主演不仅号召力不如剧版的两位主演,表演看起来也比剧版轻浅、生涩。

2015年以来,国产影视剧总体上一直在进步,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作为一部2024年上映的电影,影版《花千骨》却多方面落后于2015年的剧版,让人大跌眼镜,遭到观众差评也是自然而然。

面对惨淡至极的票房,导演公开向制片人和电影团队致歉,可以理解。导演是电影创作的总指挥,是第一责任人,导演应该对电影的质量负责、不辜负制片人的信任。只是,多数网友对于导演的道歉、制片人的创作辛苦谈无感。

一方面,导演固然应该向制片人、向合作伙伴道歉,但更应该向观众道歉,向那些因为喜欢《花千骨》IP看了电影、却被电影的糟糕质量狠狠伤害了的观众道歉。电影最终直面的是观众,为电影买单的是观众,电影的衣食父母是观众。只有对观众负责,向观众提供高质量的作品,作品才可能得到观众支持,投资人才有可能获得商业上的回报。所以,对制片人负责的基础与前提是,导演首先得对观众负责。

另一方面,导演与制片人的道歉与发声,其实也是电影营销的一部分。这在营销界有个专门的称呼,叫“卖惨营销”,比如主创者出来说创作是多么不容易、创作有着怎样的情怀云云。或有真情实感,但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可能是帮电影赢得声量,让更多人知道电影,并带动更多人走进电影院。就像制片人投资电影是商业行为一样,“致歉”也是商业行为的一环。事实也是,“电影花千骨制片人发文”“电影花千骨导演道歉”接连登上热搜。

只是,声量并不一定能够转化为票房。电影市场一再证明了:只有优质电影的相关营销,才能催出观众的观影需求与热情,如果电影的自身质量不过关,再多的声量也很难转化为票房。眼下,电影《花千骨》的票房并未因为多上几个热搜就立即有好转。

目前来看,如果说影版《花千骨》有什么意义的话,就是再一次向业内传达一个看似常识却又常常令人遗忘的道理:顶着一个IP头衔就能卖座的时代,早已经过去,IP可以锦上添花,前提为作品是“锦绣”。“卖惨营销”奏效的前提,也是影片质量一定过硬,否则再多声量也可能只是浮沫。

而任何一个创作者,心中一定要有观众,并且要把观众放在第一位。心中有观众,才会有对内容的敬畏与精益求精。以优秀的内容赢得观众,才是影视创作的正道和未来。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从易

编辑 赵瑜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hxpl202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