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一部《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是由范铭执导的纪录片,于当年2月28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纪录片上映的时候,还是蛮轰动的,毕竟那会时不时都有一些关于雾霾的新闻报道。但随着事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柴静采访丁仲礼院士一段对话,以及后来陆陆续续报出的该纪录片拍摄背景等信息,引起人们更大的反思。
现在看来,丁院士只是站在了我们底层人民的角度,将问题的原因阐述清楚了。而柴静,则是站在了符合其身份的中产阶级地位上,没有考虑到绝大部分的底层人民。
其实这个问题根本上就是两个阶层的利益冲突问题,柴静代表的中产阶级希望自己的健康权利能够得到国家的保障,而丁院士则是代表底层人民,提出人民的生存权同样也需要被满足,在这个问题上不能简单的将它们一刀切。如果贸然将许多重工业企业停止发展,那么中国将会有很大一部分人失业。
这里谈到的事情有个大背景,即碳中和和碳达峰。“碳中和”起源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2015年为了拉更多国家入伙,在美欧的带领下,签订了《巴黎协定》。所谓达成“碳中和”的意思是通过化石能源改成新能源发电,植树造林+碳回收技术,等不同方式的节能减排,做到吸收的二氧化碳和排放的二氧化碳抵消,达到相对的“零排放”。当时西方国家的如意算盘是,利用自身相对先进的碳技术来遏制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或者通过收取诸如碳税的方式,变相阻碍中国的发展。
9年时间过去了,大多数人都只猜出了开头,没想到如今的结局。如今的结局就是,以英德为首的西方国家竟然公开宣布退出碳中和目标。
2023年10月,德国取消2035年碳中和的目标!2024年1月18日,英国也坐不住了,首相苏纳克表示,英国也将取消2035年碳排放目标!在《巴黎协定》上定目标的是他们,高高在上理直气壮地拉着大家加入的也是他们!好嘛!现在接连退出的更是他们!别家都在想尽办法争取达到各自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但这些早就吃到红利的老牌工业国,如今却翻脸了?
2023年10月1日,就连美国下届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在为自己选举造势的集会上发表演讲,宣称美国应该继续且鼓励生产燃油车,因为要保住美国的汽车工业就必须反对电动车。特朗普说石油才是美国的优势所在,如果美国继续支持电车,中国车将一统天下,美国的汽车工人们都将失业。要知道,美国的特斯拉是世界上首个推出量产的新能源车公司,到目前为止都还在吃首发的红利呢。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在短短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面,西方发达国家又纷纷退群了呢?!
说穿了,道理很简单,就是大批中国公司完全掌握了光伏、风电、储能、电动车等新能源全产业链,对,你没有看错是全产业链!现在的中国企业早已不是国外巨头们提提硅料价格,就能让大批中国公司破产的年代了。
2023年全球光伏行业前20强,中国公司占据前12名、14-18名,韩国排第13,美国第19名,中国公司碾压!我国在高纯多晶硅原材料生产、太阳能电池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相关生产设备的制造、储能等都是全产业链领先,在下一代钙钛矿等无论研发还是量产也都处于领先位置。光伏电站除了西部几省全面开花,还在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国建立起光伏电站。
近日一个刚刚传来的消息是,西班牙可再生能源开发商Grenergy公司宣布与比亚迪签署协议,为其全球最大储能项目-智利OasisdeAtacama(阿塔卡马绿洲)4.1GWh储能项目采购首批电池储能系统。Grenergy表示,已经完成对比亚迪1.1GWh大型储能系统的采购,打算将其用于该项目的一期和二期。根据协议,比亚迪将供应2136个MC Cube ESS 装置。就在去年3月,华为再签全球最大储能大单,最近在土耳其一口气签订2000MWh储能系统,打破前年在沙特实施的1300MWh纪录,领跑万亿新赛道,而这只是华为数字能源军团崛起的一个缩影。
风电领域,全球十强中国公司分别列第1、第4、第6、第8-10,国外公司只有四家。
动力电池全球前10名中国公司占了6家,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欣旺达;韩国企业占三家,分别是LG新能源、SK On以及三星SDI;日本企业则为松下一家。不仅如此,中国公司市场占有率还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不仅如此,中国公司还在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材料和锂电生产设备方面也是无敌存在!即便最弱的锂矿资源,也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拥有或部分拥有全球相对稀缺的几大锂矿资源。而且,不依赖锂矿的钠电池也开始进入批量生产阶段了。
新能源车,全球除了特斯拉还有一定竞争力之外,中国的比亚迪、华为(问界)、理想、上汽、吉利、埃安、蔚来、小鹏等均处在高速增长阶段,比亚迪已经连续两年成为新能源车全球第一,特别是去年四季度,纯电车也超过特斯拉成为全球第一!国内的新能源车无论从外观、续航、内饰、悬挂、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多维度碾压国外品牌,连老牌的德国车企也纷纷与中国公司合作。新能源车也成为去年汽车出口大户,以上汽、奇瑞、长城、吉利、比亚迪等为代表车企出口力度越来越大,在许多国家都出现爆火。
现在的西方国家真的是左右为难。直接竞争吧,又干不过中国公司。自己立的FLAG,都快玩不下去了。只好设置各种门槛,希望能把中国公司产品拒之门外。于是,欧盟对中国汽车开始了反补贴调查;美国对中国车、中国电池各种限制。但这丝毫不能阻止中国公司技术前进的步伐。
苍穹之下,技术为大!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我们是认真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