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同时降低再贷款、再贴现利率。此次全面降准是2024年首次降准,既在意料之中,又出乎意料,向市场发出了三个明确的政策信号,有助于稳定信心和预期,也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降准的原因看,此次降准在情理之中,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虽然目前国内经济加快恢复的迹象增多,多项经济指标回升,但恢复的态势并不十分稳固。特别是经营主体的信心和预期相对较弱,需求有待进一步提振。因此,在1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按兵不动”的情况下,央行宣布以较大的幅度降准,叠加推出多重政策“大礼包”,大大提振了经营主体和投资者信心,更好地支持经济恢复回升,也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

而从降准的时间和力度看,此次降准超过预期。一般情况下,降准幅度为0.25个百分点。如2023年两次降准幅度均为0.25个百分点。而此次降准为0.5个百分点,为常规降准幅度的2倍,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同时,央行还宣布下调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这些措施都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引导银行进一步降低贷款利率,推动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岁末年初,市场对资金需求较多,往往是流动性相对紧张的时段。去年12月以来,央行已经采取多方面措施,向市场注入较多流动性。如加量续做995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推动落实新增5000亿元抵押补充再贷款(PSL)。在这种情况下,央行提前在开年之初宣布大幅度降准,呵护市场流动性的用心良苦。此次降准在2月5日落地实施,有助于维护春节前后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进一步保障春节期间金融市场平稳运行。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虽然是常规性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但不像公开市场操作工具那样频繁使用。因此,此时央行宣布大幅度降准,以远超市场预期的方式,彰显了货币政策的前瞻性和灵活性,表明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向市场和投资者传递出三个明确的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将稳增长、促发展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在内外部环境仍有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央行这次选择年初推出一揽子措施,体现了货币政策继续做好逆周期调节,及早发力,灵活适度。这表明,稳增长、促发展是现阶段货币政策主要目标,央行将适时出手助力巩固国民经济恢复向好的基础,持续改善宏观经济基本面。

第二,货币政策加大实施力度有空间有条件。与其他主要经济体的量化宽松相比,此次全面降准不是“大水漫灌”,具有不改变基础货币和央行资产规模、通过影响央行负债结构就能投放流动性的优势。此次降准后,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未来降准还有空间,仍将是补充银行体系中长期流动性的有效工具。

第三,引导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稳中有降。全面降准以及下调政策利率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让银行在保持息差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继续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如此次降准,每年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超过120亿元。预计央行将在2月份推动 MLF中标利率下降,引导LPR下降10个基点左右,进而推动贷款利率继续下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内外部环境看,随着美国加息周期即将结束、中美货币政策周期差收敛以及我国物价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2024年我国货币政策加大调整和实施的空间较大。除了全面降准和降低政策利率之外,央行此次还宣布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认定标准从单户授信不超过10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同时还放宽经营性物业贷款用途管理。这一揽子政策叠加效应将在下一阶段显现,有助于提升货币政策实施效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灵活适度”,要求货币政策加大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力度,前瞻性地进行预调、微调,助力宏观经济熨平周期波动和外在冲击。“精准”,主要从结构而言,将运用好结构性工具,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滴灌”;“有效”,主要从结果而言,强调主要从质效而不是单纯从数量来观察和评价货币政策,将既用好增量又盘活存量。

下一步,预计央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量价并举,长短结合,在总量上保障流动性更加充裕,在价格适度上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稳定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各类经营主体特别是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的支持服务,以更大力度支持金融机构做好五篇大文章。2024年,央行将继续采取降准降息等措施,并指导银行降低存款利率,引导LPR特别是5年期以上LPR适度下降,继续降低经营主体融资成本,进一步激发有效融资需求,为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创造更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更好地发挥政策集成效应,减少合成谬误。2024年,应综合用好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同时促进非经济性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保持一致,让各类政策相向而行,协调推进,协同发力,使政策效用更加明显、有效,从而增强对稳消费、稳投资、稳就业、稳外贸等支持力度。特别要运用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组合,更精准有力、有效地刺激消费、增加投资、扩大出口,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力度促进宏观经济持续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