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萌仔妈!

长大以后后劲足的孩子,就像那些后来居上的马拉松选手,一开始不显山不露水,但到最后关键时刻,他们总能加速超越,给人惊喜。

这些孩子的成长,就像是一场悄无声息的蜕变,让人感叹:哇,原来他们可以这么厉害!

究竟是什么力量,在这样的孩子背后默默蓄能,让他们一路向前呢?

这样的孩子背后往往站着3种父母。

01

01

第一种:“情感滋养型父母”

第一种:“情感滋养型父母”

他们像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园丁。

谭松韵之前在采访中,聊到自己现在乐观和不惧挫折的性格,都是得益于自己的童年,并笑谈,自己就像以《以家人之名》里的李尖尖,是被童年治愈一生的人。

“被童年治愈一生的人”作为热门话题还曾一度冲上了热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我会有一股力量,来自于可能是我的童年,可能是我父母给予我,我家人,亲朋好友给予我的爱。所以我有时候不开心也好、难过也好,或者是所有负面情绪来的时候,我会告诉我,这些都不重要,你开心、你好,他们愿意看到的是这个。你就努力地让自己去更好的、向上的生活。”

有的父母会在孩子遭遇失败或情绪低落时,及时给予温暖的拥抱和倾听,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处理情绪。

这类父母养大的孩子,拥有强大心理韧性和心理弹性,即使面临再大的压力,也能迅速调整心态,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去应对。

就像谭松韵这样,从出道到现在,经历了许多,却依然带着治愈系的笑容,一路前行中展现出更强的心理适应力和抗压能力,从成长走向成熟,跨向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02

第二种:“成长思维型父母”

第二种:“成长思维型父母”

他们是孩子们人生舞台上最懂教育艺术的导演。

我曾经的领导张哥,是一个深谙教育智慧的人。他的女儿小玲,还在读幼儿园时,张哥便察觉到了她对钢琴的兴趣,而张哥并未像许多父母那样,将孩子的学琴之路变成一场追逐的竞赛。

不管是练习还是比赛,他关注的事是孩子在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而非仅仅盯着那个闪亮的奖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始终给孩子灌输“进步比成绩更重要”的理念。

当周围很多学琴的孩子,从刚开始的热情洋溢,逐渐转变为应对父母期望的痛苦时,小玲却在音乐的世界里找到了无尽的乐趣。

这种注重过程与成长而非单纯追求结果的教育方式,让女儿像闯关升级般,在一次次尝试中锻炼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内核。

拥有成长思维模式的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往往走得更稳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03

第三种:“启发思考型父母”

第三种:“启发思考型父母”

斯坦福大学关于批判性思维教育进行过研究,

研究表明,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孩子在未来的社会舞台上更容易崭露头角。

启发思考型父母会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在孩子遇到作业难题时,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引导他通过查阅资料、画图分析来独立解决。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就像掌握了解密钥匙的小侦探,面对任何问题都能自主思考、独立破局。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并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设性的建议,这种类型的父母通常会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和空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激情。

同时也会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和支持。

他们相信通过启发思考,孩子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并成为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萌仔妈说】:

这三种父母并非生而完美,但他们懂得尊重并激发孩子的潜能,以无条件的爱滋养孩子的心灵,用理智且包容的方式教育孩子的人格。

每一位期望子女未来,能够展翅高飞的父母,他们所“站”的角色,不在于塑造完美的孩子,而在于成为那助力孩子积蓄后劲,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

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与本文内容无关,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