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都有名吃:无论是豪华宴会的高档佳肴,还是民间流传的风味小吃;无论是频频登上大雅之堂的千古名馔,还是绵延弥漫街头巷尾的童年回味。每个城市几乎都有一大堆让人唇齿留香的名单。而且这个名单几乎一定是各个城市的永远骄傲世代流传。
名吃仅仅是因为“好吃”才这样千古流传么?其实未必。因为首先“好吃”其实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四川的麻辣让很多江南小女子终生不敢尝试第二口,贵州的鱼腥草会让海边的食客初嚼即吐的,山东的肉食最佳伴侣大蒜大葱也会使一些不习惯它们的雅人们避之不及,草原上大家都喜爱的奶茶也有外地人滴“奶”不沾。怎么叫“好吃”:那其实是“李逵爱板斧关公喜大刀”各有所爱的:这和多数外国人不喜欢臭豆腐而很少国人饭必备黄油一样。
但不管怎样说,“好吃”毕竟是“名吃”的第一要务。那么,好吃就一定是名吃么?非也。每个婴儿的母乳都是天降甘霖一样好吃,但没有一个母亲因此而成为“名吃之祖”;妈妈的饭菜也一定是儿女们感觉天下最最好吃的东西,但不是每个母亲都可以成“名吃之集大成者”。好吃的东西一定要承载另外的因素才能必然成为名吃。
这因素就是“文化”。
好吃是给人的感官享受,如果这感受没有文化承载,它就是一湾深山老林中人迹隔绝的泉水,它就是茫茫大海中转瞬即逝的一滴浪花。而如果我们给它涂抹了童年的色彩,它就会是一幅绝美的画面;如果我们为它谱写了思乡的乐章,它还会是一双展开的翅膀;如果我们将它增添了亲情的风铃,它或许会是传递情谊的信使;如果我们给它镶嵌上家人的印象,它更会是我们心中永远的记忆和最柔软的灵魂栖息的心房。而这些涂抹、谱写、增添、镶嵌,可能只是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一个神话,一个小小的内幕,一勺神秘的粉料或一捧特定的泉水或者只是几个字的简单语言~~但“好吃”因此就成了“名吃”:这是文化的魅力,这也是文化的力量。
胶东依山傍海,气候地质和光照也相当宜人宜物,是好吃之物成堆的宝地。仙境烟台不仅是指山水之美,也是美食享仙:烟台不仅是公认的鲁菜发源地之一,也是八大菜系海纳百川百花争艳之地,还是世界美食争相比艳之地:一个酒店的自助餐厅就可以汇聚了法、意、俄、印、日韩、泰、澳等各地风格的特色美食。我们从小在这里的好吃名吃之间耳濡目染,也对胶东名吃充满了眷恋和自信:无论是烟台苹果烟台大樱桃,还是对虾海参鲍鱼海胆海肠子;也无论是九转大肠、葱烧海参、炸蛎黄、清蒸大对虾还是焖子、烧烤、手擀面渔家包子鲅鱼饺子,我们都喜欢都佩服都极力推荐都终生怀念
:这是我们心深处的乡土情怀和文化自信文明骄傲呢!
这种情怀和骄傲再加上时间的积累,就出现了这本我“烟台系列”的又一新书。
我一直认为时间是最公正公平的—任何人也不能也不会比别人多一些时间或少一些时间;但只要用心珍惜时间,任何人也都可以比空耗时间的人增多出了很多的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讲,那些比别人多干了很多活儿的劳模们实际上已经比别人多延长了好多的生命空间—而我的生命空间也已经延长了:在这些写作美食体验感受的新书劳动中得到了真正的延长。这对过去一个一线记者现在一个业余作家足可以欣慰的了。
感谢很多内行—包括烹饪内行、品尝内行和文化文字内行朋友给我的支持和帮助,谨以这本不成熟的《烟台名吃故事》献给烟台,献给家乡的父老乡亲,献给我所有的朋友—愿你在文字的墨香中,来烟台体验一把—
做一次味蕾之旅,做一次文化之游,做一次舌尖与心灵间的交流体验~~
尹浩洋
2022年4月29日于烟台东山浩冰斋
备注:此书主要是以我的个人体验写成的,受个人局限所拘,难免有很多名菜佳肴特色小吃我失之交臂或体验不够或孤陋寡闻,因此也就没能第一时间收入此集中,敬请行家和读者谅解并期待本书第二季。
作者简介:
尹浩洋,50年代肖狗男。高中毕业后下乡插队幸遇恢复高考,考入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四年获文学士。
旋在烟台乡村教学6年,因爱好写作1990年参与创刊《华夏酒报》,1992年初参与创刊《海南经济特区报》,夏天回乡参与创刊《烟台晚报》并任首席记者多年。发表作品近两千万字,百余篇文章获得全国一二三等奖和全省一等奖好新闻。
现任烟台市作协副秘书长兼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专心研究烟台文史文化多年,出版著作30余册。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