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巨人杨振宁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中最受大家关注的有两件事,一是获得诺贝尔科学奖,二是82岁娶妻了28岁的娇妻。

2003年杨振宁的原配妻子因病去世,杨振宁陷入痛苦和孤独中。他对自己的身体并不在意,在没有人照顾的情况下,杨振宁也病倒了。

这时,翁帆走入了杨振宁的生活,她非常尊敬这位为国家奉献一生的元老,她尽心尽力去照顾他,于是两人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感情。

2004年底,杨振宁和年轻的翁帆结婚。因为年龄的差距让这段感情一直不被外界看好,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用各种恩爱的行动证明了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有杨振宁的地方就一定有翁帆的身影,两人就像是一对“神仙眷侣”,从未单独露面。

在杨振宁写给翁帆的告白诗中,他形容翁帆是“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给我的老灵魂,一个重回青春的欢喜”。

翁帆也真的成为了杨振宁的灵魂伴侣,成为杨振宁暮年的青春所在。

同样是忘年恋的故事,发生在阿兰·卡德奥的笔下——《面包店的佐伊》这本书中。

阿兰·卡德奥是一位法国作家,他的文字充满诗意,独具一格,他用诗意般的语言编织起这部关于爱的动人故事。

六十岁的亨利,住在与世隔绝的地方。每两天,他都会去临近的镇上买面包。在面包店里,他遇见了佐伊——一位18岁的女学生店员。

渐渐地,他们互生好感,一种无声的默契悄然形成。佐伊悄悄地在亨利买的圆面包里塞进纸条,而他的回复也从未间断过。秘密的通信就这样开始了……

01.忘年交,用我所拥有的,弥补你所缺失的

“我有着如地球一般古老的年纪,而佐伊不过是像一个季节那样稚嫩。”

60岁的亨利在常去的蛋糕店邂逅到18岁的佐伊,她漂亮、青春,浑身散发着能够迷倒所有男人的魅力。

爱笑的佐伊其实并没有她表现得那么开心,她最亲爱的妹妹不幸患病离世,她没有通过中学毕业会考,需要补习一年。而且漂亮也为她带来许多烦恼,苍蝇一样的男性总是围绕着她。

孤独的她无处倾诉,直到她遇到了亨利。

她尝试将想说的话写在纸条,放到亨利买的蛋糕中。

“我喜欢读亨利的信,虽然不能完全理解里面的内容,但是我喜欢他像音乐一样动听的句子。”
“我每隔一天走十公里的小路去面包店见佐伊一分钟,却要花数倍的时间去回味和咀嚼那短暂的时刻。”

就这样,两个人开启了奇妙又神秘的书信之旅。

老人渴望爱,渴望青春,因为那些是他曾经拥有却已经失去了的;年轻的女孩渴望倾诉,渴望人生的指引,因为现实总是让她感到迷茫。

于是完全不相关,不匹配的两个人竟然有着最亲密的关系,他们是精神上的伙伴。

佐伊用书信的方式倾诉着少女的愁肠,点亮了亨利的余生,亨利则用文字沉淀人生的哲思,抚慰了佐伊的青春。

这让我想到经典的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杀手里昂,一个人从意大利到美国谋生,一个人执行任务,一个人深居简出。女孩玛蒂娜同样一直活在孤独中,那种伴随着她长大的痛苦,让她找不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

但是相互陪伴的两个人,却让彼此感受到爱的力量,他们各自都开始变得不一样。爱可以使人克服孤独和分离感,而且爱可以让人发现自己本身的价值。

“微不足道的举动就可以给养我,最小的种子也可以变成一座花园。”

这种忘年恋并不是狭义的爱情,可能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爱,一种精神上的爱,但是也恰恰是这种悬殊的年龄差和异性的相吸才使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尤为纯真。

02.文字是人类的骨与肉

“你永远都无法体会我有多么喜欢孤独。我喜欢孤独的沉默,它的卓越,它的谨慎,它流浪女伶一般温柔的风情和近乎死亡的风情”

亨利是孤独的,一个人住在远离人群的古堡中,他的妻子已离世,他的孩子也都有各自的家庭定居在其他城市。

“这就是我的生活,写作、雕刻、散步和思念我的孩子们,以据游走的灵魂。”

亨利孤独却又享受着孤独,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喜欢写作,他说:“读者并不是写作的必需品”,是的,写作仅仅是为了自己而写,写作是一次与自己灵魂的对话。

人在年轻的时候喜欢热闹,老了之后反而更加喜欢孤独,当你孤独的时候,拿起笔,写下点什么?这份孤独反而成为了你写作的催化剂,而写作又会让孤独变得不那么孤独了

“文字是人类的骨与肉。”这是佐伊写给亨利的第一封信,莫名其妙的一句话却在亨利平静如水的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浪。

两人的牵绊由文字开始,亨利的文字带给佐伊以成长的帮助,佐伊的文字让亨利暮年的人生亮起了光芒。

还记得那本《查令十字街84号》,一段20多年的书信之交,虽然故事情节简单却很温暖,那是人情的温暖,也是文字的温暖。

虽然全世界有着各自各有的文字,但是这些小小的文字却凝聚着巨大的力量,即使写下这文字的人永远地放下了笔,但是充满魔力的文字仍然会继续发酵,那是生命炽热的温床。

03.别让岁暮苍凉、夕阳不红,成为你我的遗憾

原本以为这本书的结局会是温情的,亦或有些许遗憾,结果看到最后,却被《面包的佐伊》的结尾震撼到了。

“明天,爸爸就去世一星期了。”原来,亨利在他的书桌上永远地睡着了。

而当他的孩子们读了那些和佐伊的书信后,他们去寻找佐伊,结果小镇里唯一的一家面包店中,根本没有人认识一个叫做佐伊的女孩。

难道佐伊并不存在?难道这一切都是老人的臆想?

这样的结局让人不禁唏嘘,一位60岁的老人,一位孤独的老人,在自己的笔记本中,幻想着与一位年轻女孩的文字交流,这一切都是假的。

那个沉思的老人,为了对抗孤独,为了留给孩子们“文字遗产”,就在这家面包店里,编织了一场虚幻的邂逅,制造了一场梦幻般的爱。

这个梦既美好又可悲,想想我们周围的老人,想想我们年近花甲的父母,他们是否也如亨利一样,被孤独围绕着。

毕淑敏曾说:“我相信每一个赤诚忠厚的孩子,都曾在心底向父母许下孝的宏愿,相信来日方长,相信水到渠成,相信必有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那一天,可以从容尽孝。

可惜人们都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我们的生命本身有不堪一击的脆弱。”

我们的父母不愿成为儿女的负担,独居在家,即使很想念自己的孩子也不会打电话打扰。

而我们总想着等以后自己的工作稳定了、功成名就了、小孩子长大了,一定会回去看望老人,或者接老人到身边。

但是我们却忘记了,老人没有那么多的以后……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

别让岁暮苍凉、夕阳不红,成为永远难以弥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