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48年,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落下帷幕,经过紧张的殿试角逐之后,来自庐陵安福的彭时被钦点为状元。
按照当时的规矩,殿试结束后的次日,前三甲都要向明英宗谢恩。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彭时却出现了差错,还差一点丢掉了状元头衔。
第二天上早朝时,榜眼和探花悉数到场,唯独状元却迟迟未到。一开始明英宗还认为,彭时应该是路上耽搁了,耐着性子等了约莫半个时辰左右。
但彭时却仍然未到场,明英宗有一点不耐烦了,派人去彭时的住处一探究竟。结果,当锦衣卫找到彭时的那一刻却傻眼了。
原来,这位新科状元正趴在几案上鼾声大作,无奈之下锦衣卫只能将他叫醒,并带到了大殿之上。明英宗得知原委之后,被气得哭笑不得。
那么,为何说彭时是一代名臣?他的人生有哪些传奇故事呢?
彭时自幼聪慧过人,在叔伯的影响下博览群书,尤其是对儒学经典《春秋》的研习,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参加乡试之前,彭时就以擅长做文章而闻名于乡里。据说他在写文章时有如神助,从起笔到落笔可谓一气呵成,文辞更是令人惊异不已。
25岁那年,彭时参加乡试并中举,4年后又以真才实学考中举人。
而这也只是彭时的起点而已,在进入国子学研学期间,深受国子祭酒李时勉的赏识,他认定彭时将来必成大器。
1448年,33岁的彭时参加会试,并在此次考试中位列第三名。在接下来的殿试中,彭时过五关斩六将,最终赢得了状元的头衔。
从彭时的科举经历来看,的确是一位拥有真才实学的大才子。毕竟,放眼整个明朝文状元不足100位,彭时就是其中之一。
此后,彭时以状元的身份被任命为翰林院修撰,堪称明英宗身边的近臣。但就在彭时准备大干一番之时,明朝却遭遇了惊世骇俗的土木堡之变。
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之后,于谦本着国不能一日无君的想法,将郕王朱祁钰推上了皇位。
此后,彭时和明朝另外一位名臣商辂,在于谦的举荐下进入内阁,并开始参与和处理国家大事。
彼时,距离彭时入仕仅一年有余,这不仅充分证明了彭时的能力,而且也开启了彭时的内阁之路。此后,明代宗赐给彭时金带和五品官服,并擢升他为翰林院侍读。
景泰年间,彭时的仕途出现了一些波折。原因是他的继母因病去世,按照当时的规定,为人子女者要回家守孝。
但彼时正处于明代宗用人之际,他并不想让彭时离开,但彭时却不顾挽留执意回乡守孝,继而忤逆了明代宗。
此后,彭时被明代宗排挤出内阁,先后担任过左春坊大学士和太常寺少卿等。至此,彭时远离内阁长达8年之久。
公元1457年,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人,在策划“夺门之变”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明英宗时期的旧臣彭时。
但却被彭时严词拒绝了,本以为明英宗复位之后,彭时会受到排挤,但明英宗却不念旧恩,在复位的第二天就命彭时重新入阁。
重新登上皇位的英宗,急需培养一批忠于自己的朝臣,当时一个名叫李贤的人,深受英宗的信赖。而李贤则极力向英宗推荐彭时,认为他才是一位真君子。
看过《大明王朝1566》的读者,想必对明朝的内阁都记忆犹新。无论是“三杨”、严嵩、徐阶还是张居正,都将内阁当做战场。
而彭时进入内阁之后,却能和李贤、吕原二人融洽相处,三人在一起工作之时,不仅配合得十分默契,而且经常能化腐朽为神奇。
英宗对彭时也是信赖有加,并且非常欣赏彭时做人的风度,在处理一些国家大事之时,都会耐心地向彭时询问建议,而彭时也总是知无不言。
英宗去世之后,彭时在明宪宗时期也同样受到了重用,最终官至内阁首辅一职。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彭时堪称成化阁臣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公元1475年,彭时因积劳成疾外加久病缠身,于同年三月二十二日离世。
临终之前,彭时慨叹:“我只是冒居高位罢了,上不能报国、下不能终养老父,这是我一生最大的愧疚!”
彭时去世之后,宪宗因伤心欲绝而为他辍朝一日,并为他上谥号“文宪”,足见彭时在他心目中的分量。
史书对彭时也是充满了溢美之词:“他入仕三十载,孜孜奉国之心日月可鉴”。诚然,彭时绝对称得上是一代克己奉公、廉洁自律的名臣。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