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广东徐闻港闸口发生了件黑色商务车上的一位男士“加塞”不成路怒发作用拳头砸与其争执的白色小轿车引擎盖的事件。

之所以给“加塞”加上双引号,是因为这位男士到底是不是加塞,目前还没有定论,估计也不可能有什么定论。

根据徐闻警方的通报,男士的这辆黑色商务车是和白色小轿车因通行顺序发生纠纷,黑色商务车男士“下车站到白色小轿车前,拦车辱骂,并用拳头打砸白色小轿车引擎盖,导致引擎盖凹陷。”警方对这件事的处理是,对这位男士行政拘留10天,罚款500元。

由这个处理结果来看,是按治安案件来办的,而不是交通违章,因为在警方的通报里有这么一句:“
随后,双方各自驾车前行离开。”也就是说交通警察当时并未介入。

可以说,当时发生纠纷的双方,或者至少是男士这边没把这事儿当回事,拌两句嘴,发泄下情绪也就算了。

如果事情就到各自离开这儿,这事儿也就过去了。之所以会上升到治安案件,一是通报中提到的,是白色小轿车的车主将事件经过的视频传到网上“在网上传播后引发关注”和白色小轿车引擎盖凹陷的定损高达5200元。就网络引发的社会舆论和车损情况,警方对黑色商务车的男士做出通报中的治安处罚没问题。

这事儿能成为热点,公众关注的也不是这个处罚是否适当,而是另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

这件事儿现在受到这么大关注,网上争议不断,其实已经是这件事儿引发的第二波热点了。

第一波热点是1月29日出现纠纷双方离开,白色小轿车的车主将当时的视频发到网上之后。

谁对谁错这事儿先撂下不说,视频发出后,几个关键字是引发热议的重点。

首先是男士这边的,黑色商务车是什么车,是个奔驰车。

而白色小轿车是奇瑞,开车的是女性,还是个71岁的女性,这给人的心理暗示就是男方那边恃强凌弱。

另外,这位71岁的女性还是个有30多万粉丝的网红。

一男一女、一少一老、从车的价值来看,又是一富一贫,双方巨大的反差让公众有了维护公平正义的冲动,加上这位白色小轿车上的徐姓老太本身自带流量,这事儿不成热点都难。

所以这事儿能引发关注的实质从开始就不是到底谁插队有没有插队的问题,也并非砸引擎盖那下造成的伤害有多大,而是公众同情弱者,热衷于主持正义的人性本能被徐老太账号所发的视频内容给调动起来了。

徐老太利用自己的弱势地位和网红身份通过引发舆论关注为自己维权,那这属于发挥自身优势,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孟姜女哭长城,杨三姐告状都属于这种形式,同情心本来就是人类的优秀品质,可以促进人类的社会公平,被合理利用也是每个人、特别是弱者最基本的权利。

但是如果同情心被恶意利用,那就是对整个社会的道德体系来了记重锤。这事儿第二次冲上热点就是因为徐老太有恶意利用公众情绪的嫌疑。

其他车辆的视频证据表明,当时发生纠纷时白色小轿车的司机并非71岁的徐老太。但在徐老太的视频第一次冲上热点后,徐老太的女儿徐女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说过:71岁的妈妈事发时是司机,当时被吓坏了……。

也有媒体报道称:当时坐在驾驶室的正是徐老太,徐老太的女儿徐女士坐在副驾用手机录下的事发过程。

可当第二次舆论热点来袭,公众质疑司机不是徐老太的时候,徐老太的女儿徐女士又站出来澄清,说她从来没说过当时是徐老太在开车!

有一点是确定的,白色小轿车品牌方对车主进行慰问时,出镜的是徐老太,不管徐老太基于什么原因出镜,单就镜头语言来说,这就是在表达徐老太就是司机,何况发布相关视频的也是徐老太的账号。

这到底是媒体编造事实还是徐女士在撒谎?

第二次舆论热点的起因是黑色商务车的男士将行车记录仪拍摄的画面传到了网上,与徐老太先前发布的视频相对比,徐老太的视频明显是剪辑过的。

徐老太这边是否恶意剪辑视频,保留对自己有利的,剪掉对自己不利的,混淆是非,误导舆论这就又成了问题。

对此,徐女士的解释是:在拍摄视频过程中,她确实停下来多次,以便放下手机安慰孩子和自己的父亲,因此视频剪辑长度较短并非恶意剪辑。

这个解释是否合理不做评价,但既然是剪辑过的,在发布时是不是要做个说明,添加个文字说明对一个有大量粉丝的网红应该不难。

最后说下结论,警方对黑色商务车男士的处理从维护正常社会秩序的角度看没问题。任何人试图借助自己的强势地位欺负弱者都应该付出代价,就像网友说的,如果白色小轿车上坐着的是几个彪形大汉,这位男士恐怕没勇气给引擎盖来那么一下。

但是从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的角度看,如果这事儿最终成为一个谁也搞不清楚的罗生门。谁流量大,谁的话语权更重,谁就有理,那么受伤最深的是绝大多数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公众,要是这样,真正的弱者就永远都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