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他死后两千多年,又重新被人提及,甚至登上热搜。

有不少人称他为“我那迷人的老祖宗”,更有甚者称要通过时光机把唐僧肉给他吃,实现他长生不老的愿望。

而秦始皇再次被人提起,与他在位时所做的一切有着极大的关系。

从一件小事说起,那就是不同型号的手机需要不同的充电线,这让不少网友苦“统一插头”久矣,可秦始皇在统一之后,就进行度量衡的统一。

没想到秦始皇的“改革”具有前瞻性,有些“改革”至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一统帝国,统一一切

从秦始皇在位时期的所有政策来看,统一是秦始皇一切行动的核心。

秦始皇自从十三岁岁登基之后,他车裂嫪毐,处死吕不韦,解决内患之后,便开始展开自己的宏图霸业。

他历经十年时间,先后消灭其他六国,最终实现大一统。

这是在国家疆土问题上,秦始皇通过一系列手段,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国家吞并消灭,将所有的国家集中进行管理。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在管理上进行了突破性改革,推出了一套由中央集权管理的郡县制和官僚制。

他将最终的决定权紧握在自己手中,安排不同部门的领导处理不同的事务。

这样的政策不仅方便管理,并且有利于国家的稳定。

而郡县制的颁布一定程度上给普通民众提供了上升的空间,打破了之前世袭制度下贵族阶段垄断的现象。

这一决定的诞生,不仅极大地削弱了贵族的权益,并且让更多的人才有了晋升的机会。

如果说,郡县制的实施是为了更好地管理地方,那么下面这些制度的诞生不仅对方便人们的生活,更对后世有着巨大影响。

秦始皇为了方便管理,他统一了度量衡,货币还有文字。

对于度量衡和货币的统一,方便了当时统一之后“六国”人们进行互通有无方便买卖。

同样对于文字的统一,他推行的文字更加简便,方便人们的学习和生活。

而文字的统一,方便人们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也得以让中国历史得以保留。

同时,秦始皇还十分重视交通和水利。

在兴修水利工程时,就有其他国家想通过“疲秦”战术拖垮秦国。

韩国人郑国主动替秦国修建“郑国渠”,可郑国的身份暴露,韩国想拖垮秦国经济的阴谋败露。

好在最后“郑国渠”在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修建成功,对后代有超过百年的影响。

这些说明,秦始皇在位时期,无论是文化还是经济方面,他都推出些对应的政策进行改革。

这些政策的实施,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直到现在都便利着人们的生活。

这些突破性的政策,不仅便于国家的管理而且对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影响。

同时,他对防御措施的修建也有自己的规划,他花费大量的人力来修建长城。

如今,长城作为世界上工程量最大的防御建筑,可见当时秦始皇的超前眼光。

尽管这些项目利在千秋,但对于当时底层人民的剥削也是十分残酷的。

可秦始皇的统一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让中国在历史上实现了第一次所谓的“大一统”,正是在此基础上,才让中国的历史得以发展壮大。

沉迷仙道,寻求长生

尽管秦始皇在制度上的改革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但他的一些措施确实过于残暴。

比如被后世一直诟病的焚书坑儒,而焚书坑儒其实是两件事。

焚书并不是人们认为地将所有的书籍全部烧毁,烧毁的只是《诗》《书》等一些儒家经典的书籍,对于医学和农业,甚至是其他诸子的书籍都没有被焚毁。

而焚书的原因,也是因为法家的李斯认为儒家的思想太过保守迂腐,不懂得创新,这才有了焚书。

而所谓的坑儒,并不是针对主张儒家思想的人,更多的是针对一些江湖方士。

这些江湖方士,利用秦始皇追求长生的心理,胡说八道,只因这些方士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便在背后诋毁秦始皇,这才惹得秦始皇暴怒,从而迁怒所有方士,活埋460人。

尽管被方士欺骗,但他一直没有放弃追求长生,他本人甚至死在追求长生的路上。

秦始皇追求长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秦始皇40岁左右的时候。

他统一秦国之后,通过一系列政策让百姓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之时,为了能够永远地统治,他开始追求长生。

在追求长生的过程中,尽管被方士欺骗,但他依然听信方士的话,不断地服食丹药,以求延年益寿。

秦始皇除了服食丹药之外,还多次派人寻找长生不老药。

其中最著名的典故就是徐福东渡。

当时,秦始皇派遣徐福带了三千童男童女乘船去寻找“三神山”,他深信“三神山”上的仙人手里都有长生不老药。

但是徐福不仅没有带回长生不老药,反而率领童男童女在日本安定下来。

至于徐福为什么没有回来,想来也与秦王的残暴有关。

毕竟徐福夸口道自己见过仙人,他如果无功而返,必然没有好下场。

尽管徐福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但秦始皇并没有放弃寻找,于是有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东巡。

而秦始皇也正是在这第五次东巡中丧命。

相较于之前秦始皇的东巡都有彰显实力,考察民情的任务,但这一次东巡的目的十分单纯,他是为了长生而来。

这一次出游他带了丞相李斯还有小儿子胡亥,本来一路顺利地巡游,等到了平原津的时候,秦始皇毫无预兆的生病了。

这一场病持续的时间也比较久,秦始皇没能回到咸阳,死在了沙丘。

秦始皇享年49岁,这个岁数显然与长生没有一点关系。

他一生所追求的,在死亡面前也不过是一场梦。

始皇帝之死

秦始皇死在了沙丘,千古一帝死在了追求长生的路上,实在有些可笑。

关于秦始皇的死因,至今都众说纷纭。

一些人认为,秦始皇的死与他常年服食丹药有关。

当时的丹药的主要成分是水银朱砂,这些成分都含有剧毒,长年累月地吃下去,对身体的伤害是不可逆的。

更何况秦始皇迷恋长生,对方士们献上的所谓仙丹是来者不拒,长期服用,他的身体早就已经亏空了。

加上秦始皇东巡的时候快50岁了,他的身体机能也大不如前,这才导致了他的病逝。

一种说法认为,秦始皇是累死的。

自从秦始皇摄政之后,无论是铲除内乱还是一扫六合,还有统一六国之后的后续管理,都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

秦始皇此前还有4次东巡,加上长时间的处理公务,这些都对他的脑力和体力有着很大的要求。

长此以往,秦始皇的身体自然是越来越虚,这也不难解释他一把年纪在东巡的路上生病,最终死在东巡的路上也是极有可能的。

以上两种对于秦始皇之死还算基于客观事实,接下来还有其他一些观点。

在郭沫若的《秦始皇将死》中写道,秦始皇在东巡时癫痫发作,撞到椅子上晕了过去,等醒来之后病情加重了。

但因为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只用了5天,所以郭沫若认为秦始皇被人谋害的可能性更大。

因为秦始皇的右耳中有黑血流出,这让他怀疑秦始皇是被钉子钉死的。

而给秦始皇钉钉子的人,正是他的小儿子胡亥。

但因为这种说法没有依据,很多人对这种说法有所质疑。

还有一种说法也十分有争议,那就是秦始皇被赵高害死。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赵高在秦始皇发病之后的表现十分奇怪。

其中最奇怪的是在秦始皇死后,他们带着秦始皇的尸体从沙丘返回咸阳。

可赵高没有将秦始皇的尸身妥善安置,反而在放着秦始皇尸身的马车里放了一石鲍鱼。

当时正值七月,气温炎热,海鲜的腥臭味十分难闻。

可赵高却说这是为了掩盖秦始皇尸身腐烂的味道,可掩盖尸身腐烂不一定非得用 臭味,这种行为实在可疑。

也有人说,赵高早前就已经做好了谋划。

秦始皇在沙丘养病期间,他特意将太子扶苏阵营的蒙毅,以替秦始皇祈福的理由派遣出去。

以至于秦始皇身边留下的赵高,李斯和胡亥,他们是一个阵营的人。

他们一行人隐瞒了秦始皇的死讯,反而将他的尸身和臭鱼放在一起,等到尸身到了咸阳才公布了秦始皇的死讯。

这种种行为实在可疑,这也提高了秦始皇是被赵高害死的说法的可信度。

可无论哪种说法,秦始皇死后都不太光彩。

只能说人死如灯灭,生前如秦始皇般威严尊贵的人,死后竟与臭鱼相伴,何其可悲。

秦二世继位,秦国破灭

如果说秦始皇之死成谜,引来众人猜测,那么对于秦二世的继位也众说纷纭。

当时秦始皇在沙丘休养的时候,他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便写下了让太子扶苏前往沙丘主持大局并继位的诏书。

显然扶苏并没有收到这份诏书,否则他也不会绝望自裁。

据说,秦始皇没有等到诏书送出就去世了。

但也有说法是,赵高私自将诏书和符玺都藏了起来,等到秦始皇去世才拿出来。

赵高将诏书交给胡亥,并建议胡亥毁掉诏书,自己当皇上。

而赵高这样做的目的,纯粹是为了自保。

他明白扶苏上位之后,自己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所以他便撺掇胡亥毁掉诏书,让胡亥自己当皇帝。

胡亥也是心存不轨,接受了赵高的建议。

当他们二人将这个想法告诉李斯时,李斯刚开始是不同意的。

赵高便对他开始了诛心之论,他让李斯思考自己的能力是否超过蒙恬,德行是否超过扶苏。

显然,李斯在这两方面并不如二人,见李斯有所松动,赵高便以事成之后的利益为诱惑让李斯加入他们。

于是,赵高伙同李斯和胡亥毁掉了诏书,甚至伪造了一份赐死扶苏和蒙恬的诏书。

扶苏当时因为和秦始皇的政见不同,被发配了出去。

当他接到假遗诏之后,没有任何怀疑,决然赴死。

他甚至没有听蒙恬的建议等一等,哪怕他们拖上几天,历史或许就会发生巨变。

就这样,手握30万重兵的扶苏自尽,而蒙恬也成为赵高的阶下囚。

赵高三人的诡计得逞,胡亥顺利登上皇位。

可三人的结盟并不牢固,心机深沉的赵高很快架空了秦二世,并且一步步涉及害死了李斯。

但赵高并没有带领秦二世稳住秦朝的繁荣,反而加速了秦朝的覆灭。

秦二世胡亥的能力本就不如扶苏,他心术不正,不思进取,对朝政不上心,导致秦朝当时政局十分混乱。

赵高在背地里扶持自己的势力,这也导致了当时朝廷上多方势力明争暗斗。

朝廷官员的重点放在扩大自己的势力,不管人民群众的死活,导致民怨沸腾,这也为后来的农民反抗埋下祸根。

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央集权制度的弊端也逐渐显露。

与此同时,秦朝的边境也并不安稳,匈奴等势力多次挑起战争。

多重因素下,加速了秦二世的灭亡。

对于秦二世的灭亡,是必然的。

当时秦始皇残酷的律法已经引发了很多人的不满,如果为人宽厚的扶苏继位,或许能够改变这一情况。

可偏偏是心术不正的胡亥继位,这样秦二世的灭亡是必然的。

细细想来,或许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秦始皇生于河北邯郸,死于河北沙丘,生于斯,死于斯,魂归于斯。

这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秦始皇作为始皇帝,有人称赞他能力出众,一系列措施造福子孙后代。

我们不可否认他对中国的统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他的一些决策下有着我们看不到对底层人民的剥削。

所以也有人认为他残暴不仁,认为他是个暴君。

但作为千古一帝,他的功和过又岂是一句话就能下定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