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故事的开篇,是从雪球敲入开始的。

伴随着年初的指数逐步下行,雪球开始零星敲入,然后在自媒体的渲染下,很多人开始恐慌,想先跑,结果进一步触发了指数下跌。

雪球背后的券商交易台止损盘被点着,开始集体平仓中证500和1000股指期货,由于平仓的量太大,期指的贴水被越扯越大,最大的时候到过年化百分之四五十。

这么大的贴水,市场中性产品扛不住了,中性的收益是超额,成本是贴水,这种贴水下再做下去,铁定亏死,所以赶紧得平仓。

然后大家开始平,结果发现,所有的中性都拿了一堆的小票,流动性很差,稍微一卖,股价蹭蹭往下掉。

要命的是,指增也拿了这些小票,还有DMA,小票一砸,本来正超额,瞬间集体变成负超额。谁跑的慢,谁更吃亏。大家都不顾一切地抢跑,结果只能是集体踩踏。

最惨的是DMA,交易端在券商自营盘上,还自带高杠杆,负超额一来,平仓的冲动最大,但是又受到了某些不能说的特殊制约,不让卖平不了仓又带了高杠杆的DMA,最终成为笼中之鸟,被活活困毙。

雪球也好,指增也好,中性也好,DMA也好,大家之前都在中小票上讨生活,本来其乐融融,但只要有一个人开跑,就出现了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把所有人都拖下了水。

所有这一切就是个链式过程,就发生在几个交易日以内,好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卷入深渊,粉身碎骨。如果不是国家队出手开始救中小票,这个反噬链条不知道还要吞掉多少人。

这场风暴值得全行业去反思。风险是怎么在不知不觉中累积起来、又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摧毁一切的。每一片雪花都是无辜的,但结果就是雪崩了。这里面有人做错了什么吗?好像没有。大家都很理性,都对市场变化做出了合理反应,问题是,个体的合理反应加在一起,就变成了整个市场的过度反应。

国家队此次救市行动结束,最后以量化行业的均值回归为短期结果。但是我们仍然关注节后的几个核心矛盾:

1.流动性的分摊占比,看市场节后的真实买单意愿。

2.几个宽基ETF出货的情况,看国家队的坚持意愿。

3.市场这波被动量化的调整仓是否会形成一定的负向抱团。

4.市场是否会形成高轮动结构。

【关于DMA业务】

1、这项业务是否重要?

首先,DMA是各家券商目前重点研究和发展的衍生品业务之一,主要是替代此前被监管喊停的AB互换业务;DMA业务本质上是借用券商的系统进行多空互换,主要指的是量化基金通过券商自营交易台加杠杆的形式。在DMA中,私募向券商交易柜台支付20%的保证金,后者收到保证金后可以出80%的资金,相当于放大四倍杠杆,这也可以理解量化策略融资的一种方式。

2、叫停这项业务的意图?

暂时无法揣摩,原因在于DMA业务既有多头、也有空头,不是单纯的市场理解的减少做空力量;我们猜测可能是为了降低特定业务杠杆率,将资本家金腾挪出来,发展监管支持的业务模块,包括做市、跟投等。

3、券商在这项业务中主要获益点是什么?

券商获益点主要包括三个:能够贡献交易量,体现在股基成交额市占率提升;增加托管规模,私募托管是券商近年来重点的业务转型方向;提供杠杆资金,能够获取一定利息收入。DMA产品要满足高频交易的挂钩需求,有的券商自建了DMA系统,可以在收益互换场景下给客户使用,客户下单经过券商自营系统报送交易所,专门的系统成本可能要花上千万。

【关于量化产品】

1、今年来为何小票、微盘股下跌这么多?

今年以来,上证 50、沪深 300 代表的大盘风格指数基金受到资金大幅流入,市场大小市值风格出现快速切换,小盘和微盘股出现下跌。同时受到各类对微盘股流动性枯竭的恐慌情绪蔓延影响,进一步促进了微盘股下跌的负向循环。

截至 2024 年 2 月 7 日,万得微盘股指数下跌 45.81%,中证 2000 指数下跌 33.33%,北证 50 指数下跌 25.21%,跌幅居前。

2、为何一些对标中证 500 的量化选股产品,相对于指数负超额那么大?

2023 年不少对标中证 500 的量化选股产品因获得了超额显著超额而被投资者所关注,也获得了不少资金的加购。从 2023 年度各主要指数的涨跌可见,这些超额显著的产品,大多 2023 年表现优异的产品在市值的选择上,或多或少向小盘、微盘成分股做了倾斜。

这里有一个需要科普的知识点:对标中证 500 指数不代表只能从中证 500 指数成分股中选择股票投资,这要看具体是什么产品。一般名称是“XX 中证 500 增强基金”的产品中, 80%以上的股票选自中证 500 成分股,剩下 20%的股票可从全市场选股。而其他一些名称中不明确包含指数名称的量化选股或其他产品,通常限制会更宽泛些,比如在基金产品整体平均市值和行业占比上做到对标即可。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为何一些明明对标中证 500 的产品,会跑输指数那么多。其实不是基金经理风格漂移,而是基金经理在基金合同范围内一直是在全市场选股,而 2023 年主要的超额贡献成分股在 2024 年调仓流动性受限的情况下,反而成了产品底层的主要负超额贡献来源。

3、为何当前大部分的指增产品,相对于指数是负超额?

在⾏情机会较为分散的时候,往往收益来源也⽐较分散,分散化的机会有利于提升量化产品超额的稳定性;但是去年年底来市场机会较少,⻛格⽐较集中,这会导致⼀旦⻛格转向,或者预测模型对关键⻛格判断失误都会造成超额回撤。

指增产品在各家模型的指导下建仓,为了赚得超额收益,通常相对指数进行行业、个股的偏离,并不是直接复制指数。在政策资金拉动基准指数的情况下,和指数成分股不一致的基金往往会出现负超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