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运河琴缘》专家论证会

日前,备受瞩目的原创音乐剧运河琴缘》专家论证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此次会议汇聚了众多业界权威专家、知名学者以及音乐剧创作团队,共同探讨并评估该音乐剧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和市场潜力,在该剧首演之后旨在为未来大运河流域及沿岸巡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音乐剧《运河琴缘》现场剧照

《运河琴缘》是表现大运河的古琴音乐剧,它不仅是对古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更是对大运河文化的深度挖掘与展现,是两项世界级非遗的全新碰撞,它以古琴独特的音韵、哲理为载体,结合戏剧的张力,将历史、文化、艺术完美融合,旨在打造一部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音乐剧作品。

北京乐器学会古琴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古琴博物馆副馆长、古琴文化学者白依墨发言

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委会副会长、北京乐器学会古琴专委会会长、本剧编剧及耶律铸扮演者张子盛发言

本剧的总导演,国家一级演员、北方昆曲剧院演员中心主任杨帆发言

本剧万松老人扮演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尹伟发言

论证会由北京乐器学会古琴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古琴博物馆副馆长、古琴文化学者白依墨主持。首先,由中国乐器协会古琴专委会副会长、北京乐器学会古琴专委会会长、本剧编剧及耶律铸扮演者张子盛先生介绍了该剧的缘起、创作历程及首演情况,他表示:“本次演出后,感觉还有很多想表达的没有表达出来,还有很多没能尽善尽美的地方,希望各位专家可以给出宝贵的意见。”同时本剧的总导演国家一级演员、北方昆曲剧院演员中心主任杨帆、本剧万松老人扮演者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尹伟以及本剧作曲青年作曲家、演唱家晏敏敏都一一讲述了在创作与排练过程中的艰辛与对本剧的热爱。

会议现场

会议现场

接下来,各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纷纷给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专家们对《运河琴缘》的剧本、音乐、舞台设计、服装道具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他们认为,该剧在保持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巧妙地融入现代艺术手法,使得整部作品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不失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特别是在音乐创作上,作曲家运用了多种音乐元素,除了突出古琴独特音韵之外,还加入了编钟、编磬、箫、埙等传统乐器,根据历史特定缘由还融入了马头琴的音色点缀,更加贴切地将人物、音乐和历史融合,为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琴剧不但具有历史性,还突出了其科学价值的一面。

国家京剧院一级编剧、故宫博物院博士后池浚发言

国家京剧院一级编剧、故宫博物院博士后池浚认为:“本剧一方面深耕资料极少又难以言明的元代历史,将史实依据和艺术创作充分结合,达到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统一;另一方面调研关于大运河、水利工程等自然科学方面的资料,对于郭守敬、耶律铸等人的成就做了大量案头工作,以‘半个水利学家’的研究功力完成了一部‘内行’的行业剧创作,非常难能可贵。”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陈谊发言

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协世界民族音乐学会秘书长张玉榛发言

天津城建大学教授、天津七弦琴院书记薄克礼发言

论证会还特别强调了音乐剧在传播中国文化、促进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作用。专家们指出,通过音乐剧这一艺术形式,可以有效地将中国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符号传递给全球观众,增强文化软实力。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陈谊表示:“音乐剧《运河琴缘》践行了党和国家的文化政策方针,以创新的角度诠释、演绎了通州人民、北京人民、中国人民自己的大运河历史文化; 以主旋律加正能量,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天津城建大学教授、天津七弦琴院书记薄克礼也强调:“本剧通过人与自然的矛盾,正与邪的斗争,将大一统的家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突出了中国文化特质。”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协世界民族音乐学会秘书长张玉榛认为:“该剧从创编到表演,主题突出,观点鲜明,将音乐与戏剧两个姐妹艺术有机结合,融琴、歌、乐、舞、剧等于一体,体现文学、音乐、戏剧、舞蹈、美术等综合艺术形式在当代社会中的普世价值。”

《艺术市场》杂志副主编、北京拍卖行业协会艺术金融委员会委员刘礼福发言

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委员会副总干事都晓杰发言

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主任、北京乐器学会交响乐团团长王狄发言

在讨论环节,专家们围绕音乐剧的市场定位、推广策略进行了深入交流。《艺术市场》杂志副主编、北京拍卖行业协会艺术金融委员会委员刘礼福认为,随着国内外对中国文化、中国艺术兴趣的日益增长,《运河琴缘》有望成为推动中国音乐剧走向世界的重要作品,应该加强与多媒体的合作,全方位的宣传与传播;中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委员会副总干事都晓杰也给出了吸引青年一代关注中国传统文化,关注原创古琴音乐剧的意见和方法。同时,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主任、北京乐器学会交响乐团团长王狄建议,创作团队应进一步加强与艺术机构、艺术院校的合作,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舞台效果,可以在大剧场演出版本的基础上形成多版本,轻量化处理编排进校园或其他演出场地,通过丰富形式感和缩短时长,去开展多元化的宣传活动,吸引更多观众的关注。

中国乐器协会器乐文化专委会秘书长、北京乐器学会秘书长金岩发言

西城区文化馆副馆长贺艳春发言

中国乐器协会器乐文化专委会秘书长、北京乐器学会秘书长金岩也提出:“我们的琴剧应该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让它发挥出更大的社会作用,体现更大的社会价值。”西城区文化馆副馆长贺艳春的讲话为该剧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更多的邀请,让专家们与主创团队都为之振奋。

通州区二级巡视员、原通州区文化委主任王立生发言

在论证会的尾声,通州区二级巡视员、原通州区文化委主任王立生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生态学等多个角度,高屋建瓴地给出了对该剧的总结与期望:“我们创作拥有2510年历史的这条南北向大运河上的琴剧故事,就应该有更高的立意和占位,去突出它的文化、经济功能,对新时期运河如何保护,运河文化如何挖掘有更好的唤醒作用。通过守正创新,提高品质,来赓续运河文脉,来弘扬古琴文化。”

中国乐器协会副会长、器乐文化专委会会长孙瑞勇发言

紧接着,中国乐器协会副会长、器乐文化专委会会长孙瑞勇的发言为此次论证会画上圆满的句号,他总结道:“两项世界级非遗附着在新的艺术形式——古琴音乐剧上,这是一种文化的创新,《运河琴缘》发起于在座诸位,呈现在运河一端的通州,为运河文化、古琴文化的挖掘与传播,梳理与传承,开启了大气磅礴而又跌宕起伏的一扇大幕。盼望着,从《运河琴缘》开始,各位以艺术为纽带,结下琴与河的缘分,制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此次论证会专家们对《运河琴缘》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未来的演出充满期待。专家们一致认为,该剧是大运河文化的延续,更是引领大运河文化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他们相信,这部音乐剧将成为中国原创音乐剧的一面旗帜,引领中国音乐剧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文/白依墨图/叶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