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1、唐伯虎点秋香;2、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3、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出处:《明史·文苑传》。

参资:古诗文网《一剪梅、鸡赏析》。

唐寅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寅画像

二、科考学霸,会试受牵连,削除仕籍

唐寅〔1470—1524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出身商贩之家。父亲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店,对就餐的文人雅士非常敬重,他希望自己儿子也能读书成才,成为跟他们一样的贵人,因此,他重视儿子教育,督促他走读书求功名的道路。

唐寅自幼天资聪颖,听话顺教。他不负父望,发愤读书,熟读儒经,博览史籍,还擅长诗画。16岁,苏州府试,他荣获第一。

就在他意气风发,准备乡试之际, 25岁时,父亲去世了,而母亲、妹妹、妻子与儿子,也相继去世。灾难的连续降临,使家境逐渐衰落,他也借酒浇愁,意志消沉,不求上进了。后经好友祝枝山规劝,他才振作精神,潜心读书,准备科考。

28岁时,他再战再捷,南直隶省乡试,荣获解元。第二年,弘治12年〔1499年〕,江阴徐经邀他同舟北上,赴京会试。

这届主考官礼部右侍郎程敏政和大学士李东阳,是两位饱学之士,出题十分冷僻,应试者多答不上来,可唐寅考前押对宝,又与徐经研究过,只有他俩答案贴切,且文辞优美。而俩人也不谦虚,到处张扬。

三场会试结束,诸生舆论哗然。户科给事华昶弹劾程敏政,卖题给唐寅徐经。明孝宗敕令严查,经李东阳、锦衣卫彻查,无卖题之实,但徐经曾携唐寅一道,拜访过程敏政。结果,为平息舆论,程敏政“不避嫌疑”、罢官致仕,华昶“奏事不察”、处以降职,徐经唐寅“汇缘求进”、削除仕籍、罚为县吏。一场科考案,以各打50板收场。

三、耻为小吏,埋头于诗画,诗画书俱佳

科考案受牵连,令唐寅威严扫地。当时,判官怜惜他年轻有才,宽待他去浙江做小吏,以争取今后仕途。可是,他耻为小吏,不去就职,归家后,又夫妻反目,第二任妻子弃他而去,让他从人生的高峰跌入深渊,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从此,他消极颓废,放浪形骸,走访于华堂玉宇,游荡于春楼酒肆,为人作画题诗,埋头于诗画之中,成为一名江湖画家

正德2年〔1507年〕,好友祝枝山、文徵明资助他,在苏州城北建了一座桃花坞产业,遂自称“桃花庵主”,终日潇洒,饮酒作画,吟诗抒怀,并创作《桃花庵歌》,高唱:“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他还写诗:“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种田。闲来就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这时,他已完全丧失了求仕进取心。

唐寅晚年,贫困窘迫,靠朋友济助生活。嘉靖2年〔1523年〕,风流才子病逝,享年54岁。

唐寅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寅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唐寅,擅长诗书画,求画人很多,他自刻了多枚印章,有一方叫“南京解元”,也有一方叫“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长期孤身,风流潇洒,又自称“风流才子”,当然就以此名而风传了。于是,后来的稗官野史,便演绎了许多关于他的风流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当是《唐伯虎点秋香》。

其实,历史上确有秋香其人,不过她比唐寅大20多岁。秋香虽然艳帜高张,而唐寅也洒脱倜傥,可是俩人却难有风流交集。

但也不是毫无瓜葛,唐寅曾写一首藏头诗:“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稠。秋月融融照佛寺,香烟袅袅绕经楼。”,于是,种种风流韵事,便从这藏头的“我爱秋香” 四字,生发开来,遂有了活色生香的“一笑”、“三笑”,以致“点秋香”了。小说家言,传说故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而已。

当代拍卖36亿元的《庐山观瀑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代拍卖36亿元的《庐山观瀑图》

四、“诗书画三绝”的著名画家

唐寅,凭着才华,在绘画上取得成功,而且诗词、书法俱佳,成为“诗书画三绝”的著名画家。

在绘画上,他融汇了南北画风,色彩艳丽清雅,风格秀逸清俊,笔法细秀,造型准确,疏朗有致,画面优美,笔简意赅,饶有意趣。画作有《庐山观瀑图》、《王蜀宫妓图》、《春山伴侣图》、《落霞孤鹜图》和《秋风纨扇图》等。他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也叫“明四家”。

《王蜀宫妓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蜀宫妓图》

在诗文上,他以才情取胜,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早年作品工整妍丽,有六朝骈文之风;科案之后,多为伤世之作,不拘成法,大量采用口语,常含傲岸不平之气,意境清新,情意真挚,颇具感染力。著作有《六如居士全集》。他与祝枝山、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他的书法,源自赵孟頫,丰润灵活,俊逸秀拔。代表作为《落花诗作》。

唐寅诗词作品,广为流传。当代有《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鸡》入选学生教材。

课题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课题图

五、《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赏析〔上〕

《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是诗人借思妇口吻,所作的一首闺怨词,语言清丽流转,描写回环往复,思念情真意切,思妇形象鲜明。“一剪梅”,为词牌名,双调,上下阕各6句3韵,计60字。全词为:

“雨打梨花深闭门,辜负青春,虚负青春。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大意为:深闭着房门,只听到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纵然有赏心乐事又能与谁共享?花下黯然伤神,月下也黯然伤神。//相思生愁,整日里都紧皱着眉头,脸上留下千点泪痕,万点泪痕。从早到晚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走路时想着你,坐着时也想着你。

上阕描写思妇在自我封闭之中黯然伤神的心理活动。首先,点明思妇在“深闭门”中,这是她特定的活动空间,它阻隔了内外联系,阻隔了滚滚红尘,从而,表明她爱情专一,不忘初心,自愿空耗青春,苦苦地思念着自己挚爱之人。

然后,再以她的听觉、也只能以听觉了,让她感知到外面世界“雨打梨花”的凄凉情景,从而,勾引出她心理上的失落感:我的青春年华,我的“赏心乐事”,就是在这一次次谛听“雨打梨花”中流逝了,也是在那一次次回忆“花下月下”时失落了,这样的空间阻隔与时间流逝的矛盾,深深地折磨着思妇,渐渐地让她黯然伤神,也久久地让她黯然伤神了。痴恋心态,幽婉动人,在我国古典文学中,这样细腻的心理描写,显得别具一格。

这么说,上阕描写的只是在特定环境中、苦苦相思的思妇心理活动,那么,下阕则全面刻画在无边相思中、坐卧不安的思妇立体形象。

诗人先用“愁聚”一词,表明相思生愁、聚积愁绪之意,很自然地从上阕的中心词“思”,引入下阕的中心词“愁”。于是,便围绕着“愁”字,从三个角度,刻画思妇立体形象:时间上,是“眉峰尽日颦”,一天到晚、没日没夜、没完没了的愁;表情上,泪水淋淋,脸上有千点万点泪痕,满面只有这一种表情;行动上,从晓到暮、看天看云、翘首企盼,行行坐坐、坐坐行行、坐卧不安,从而,刻画出一位在热切企盼、无边相思之中,陷入百无聊赖、无所适从境地,而显得坐卧不安的思妇立体形象。

唐寅名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寅名句

六、《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赏析〔下〕

这首词,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塑造了典型环境里的典型形象,让它从海量闺怨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名作。

首先,诗人把主人公置身于“深闭门”之中,隔离了外界滚滚红尘,拒绝了世俗花花草草,这是一个凝滞的空间。这个凝滞的空间,就是为塑造主人公形象,而设定的封闭的典型环境。

然后,在这个封闭的典型环境里,又在时空的阻隔与流逝的矛盾冲突中,诗人别出心裁,先在上阕,用单一的心理描写,丰富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以突出她不忘初心的忠贞高洁品格;再在下阕,进而从时间、表情、行动三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扩写,以表达空间凝滞、时间流逝,雨打梨花、花下月下,无处不思、无时不思,回环往复、互补互应的纷繁意境,从而,塑造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一位泪痕难拭的忠贞痴恋的思妇形象。

总之,这首词语言活泼,语句复叠,语势回环,语意蕴藉,意象鲜明,意境凄清,写法高明,形象典型,堪为经典之作。

七、童诗《鸡》赏析

《鸡》,是唐寅为自己画作题写的一首七绝,也是一首名诗,它跟骆宾王的《鹅》一样,语言通俗流畅,描写活灵活现,意象高洁优美,诵读琅琅上口,古往今来,都一直为启蒙教材。全诗为: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大意为:大公鸡头戴着不用剪裁的天生红冠,身披着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来了。它一生平时都不敢轻易地鸣叫,它一叫千家万户的门都得打开。

诗的前两句,描写大公鸡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它的高洁优美形象。它头戴天然的红冠,身披雪白的羽毛,雄纠纠地走将过来了。诗人用生动的描写和色彩的对比,从局部到全部,强调“不用裁”,突出自然美,从而,表现出大公鸡冠红羽白,仪表堂堂,动作矫健,威风凛凛的高洁优美形象。

诗的后两句,描写大公鸡的心理和天性,表现它的美德和权威。先用拟人法,写大公鸡终其一生、在平日里都不敢轻易说话的心理状态,接着,突出它的美德和权威,写它一鸣叫,就意味着东方破晓、黎明来临,千家万户都要打开门,迎接新的一天到来。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大公鸡平日里“不敢”叫,心理很收敛,维护自己的尊严,也为尾句铺垫、蓄势,因为它有“雄鸡一唱天下白”的权威!它的天性,就是向世界宣告:东方大白,长夜结束!

这首诗,描写大公鸡的威武神态、高洁心灵、权威鸣叫,描写生动,对比强烈,先抑后扬,动静结合,意象鲜明,意境高远,而又意蕴丰富,寄托了诗人渴望着成为时代先驱者的情怀与抱负。陈存选2024、02、14

“一叫千门万户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叫千门万户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