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你为什么想逃避亲戚?

看到很多人将“断亲”的标签贴给了越来越多的00后年轻人。

突然想到表姐的故事。我跟她的关系不算特别亲,小时候也不是一起长大的。但是父辈的关系走得近,一些基本的家庭情况也都清楚。

唯一的一次单独约出来,大概是七八年前。我们都在省会城市,那个时候她还是三甲医院的一名护士,那个医院很出名的。

我当时把她约出来的动机,是因为当时我们两个人都处在结婚前的焦虑,面对相亲对象而犹豫不决,最终选择约出来互相聊聊。

约在了一家当时比较新潮的火锅店,边吃边聊。我们聊到了各自的近况,还聊到了一些生活中的烦恼——关于亲戚。

她作为护士,其实工作很累,还需要上夜班,除了体面之外,也是很辛苦。但是手里并没有什么权利,对其他科室的医生护士,不是都熟悉的。

但是,老家的亲戚理所当然得不这么想。如果哪家的人生病了,想在省会城市看病,他们的首选就是先给表姐的爸爸打个招呼,基本上没有什么交集的亲戚,就会直接打电话给表姐。然后表姐就需要搭着自己的面子,靠着自己上班后,在医院护士圈里的一点点“薄面”,求其他科室的医生,照顾一下自己亲戚。

有的时候床位都很紧张,能住院都需要排队很久。但是老家的亲戚完全不是这样想的。他们认为你在医院上班,就可以“说得上话”。

他们理所当然的“直奔主题”麻烦着表姐,但是却没有任何感恩的心。谁让你当了护士呢。

表姐对于这样的事情,也是不胜其烦。本来上班就累,还得抽空跑到亲戚住院的科室“嘘寒问暖”。

这样的事情多了,表姐就更麻木了。

“你为什么逃避亲戚”,这个话题抛出来,答案已经出来了。

过去的时候,有一个词叫“驻京办”。曾经描写农村“凤凰男”与城市女孩结婚后,令人讨厌的“老家的亲戚”。

这些没有边界感的亲戚,让进入城市打拼的年轻人“喘不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断亲”这个词被频繁提起

“断亲”这个词已经被讨论了很久了,这并不是一种新的社会现象。

过去的人,在面临利益冲突或者情感联系的时候,会选择放弃亲属关系,从而“断亲”。

现代的年轻人因为各种原因试图拒绝与亲戚产生联系。

亲戚也是分很多种的。被年轻人选择“断”掉的亲戚,大多是日常接触很少,没有建立深厚的感情。这种亲戚,直接被年轻人选择性“放弃”了。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如今走得更远,也见识了更大的世界。快节奏的生活,也让年轻人的各种选择越来越“功利化”。这背后是年轻人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选择了更加忠于自我的处事方式。即便这在父辈眼中,是不懂事,过于任性,迟早会吃“苦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断亲”的背后是什么样的家庭?

断亲一直都有,无论过去是什么原因,现在又有什么样的理由。这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衍生品”。

过去的生活方式,导致个人无法通过“单打独斗”的方式获得好的生活。只有家庭,乃至于整个家族团结起来,才更容易生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自洽”,更愿意遵从于“自我意识”。

父辈基于过去的经验与认知,认为亲戚是需要往来维护的。尤其是在婚丧嫁娶中,颇为重要。在遇到红白喜事的时候,这些亲戚就是非常重要的力量,帮忙张罗,既能将事情办得体面,还会向别人展现一种“家族”的实力,面子上要求亲戚关系一直维系下去。

但是,年轻人不是这样想的。如今所有的服务基本上都可以用钱来购买,红白喜事有专业的团队来帮衬办理,只要钱到位就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而一些没有边界感的亲戚,大部分时间都让人感觉不舒服。

“断亲”更像是另一种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父母的老去,年轻人选择了效率更高的交往方式。一些或有似无的亲戚,被年轻人主动“筛选”了出去,拒绝再被道德绑架。

人性是复杂的,每个人的家庭情况又各不相同。很难从一个单一的角度来分析“断亲”这种现象。

“断亲”于现在来说,不过是父辈的老去,与年轻人的“秩序重建”。

属于年轻人的“话语权”,逐渐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