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战期间,威慑主要依赖建立在强大有生存能力的核力量基础上的报复能力。实现这种威慑需要有可行的作战方针,其目标不仅是要毁灭城市人口,还要打击对手最有价值的目标,如常规力量与核力量、指挥中心,以及构成国家实力基础的工业设施。如今报复能力仍然是威慑的关键因素。
在巴以冲突持续,伊朗为首的反美力量与美以斗争激烈的背景下,伊朗开始采取各种手段对敌人进行威慑。
首先,伊朗通过展示其报复能力进行威慑。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周二表示,他们首次从军舰上发射了远程弹道导弹。在海军演习期间,从马达维舍希德号发射的两枚弹道导弹能够打击1700公里外的目标。另外,据伊朗国家电视台报道,在伊朗中部,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模拟了对特拉维夫南部以色列帕勒马希姆空军基地的地对地弹道导弹袭击。声明称,帕尔马希姆是以色列境内“F-35战斗机的主要基地”。通过此举,伊朗向敌人暗示其有能力攻击其常规力量中心,甚至是核基地。
其次,伊朗还利用“劝阻”的方式威慑敌人不要轻举妄动。“劝阻”也是威慑的因素之一,指运用除武力之外的其他实力,如政治、经济和技术力量,加上情报手段,以使潜在的对手相信,以进攻相威胁或发起进攻最终都是徒劳无益,甚至是得不偿失的。
日前,伊朗通过展示技术力量的形式进行“劝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已开始在布什尔建设新的核电站,这一大胆举动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随着伊斯兰革命卫队将其触角伸入核领域,人们越来越担心伊朗核项目缺乏透明度。伊朗前核主管萨利希日前称:伊朗已经越过了制造核弹所需的所有科学技术门槛。萨利希在回答采访时说:“让我给你举个例子。制造一辆汽车需要什么?你需要一个底盘、一个引擎、一个方向盘、一个变速箱……如果你问我变速箱和发动机是不是我们制造的,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作用。”萨利希的言下之意是:如果敌人对伊朗进行武力攻击,那么逼急了伊朗就会制造核武器,伊朗已经不缺少制造核武器的技术能力,缺少的只是政治意愿。
伊朗展示“报复能力”和实施“劝阻”的威慑策略无疑具有一定效果,但是效果仍然是有限的。因为:在核力量上,伊朗仍远未同以色列形成对等威慑;在常规力量上,伊朗也不具备匹敌以色列的“抵消能力”(通过发展和部署积极防御体系,以抵消对手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因为以色列的导弹防御系统世界领先。1972年美苏《反弹道导弹条约》的签署,主要目的就是限制双方的“抵消能力”(积极防御能力),使美苏两国人民互为人质,都处于容易受到对方攻击的状况,实现“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均势。
稍微再扯远一点。根据新现实主义理论,如果有朝一日伊朗与以色列达成相互确保摧毁的核均势,那么中东地区将至少比现在稳定得多。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似乎应该支持伊朗拥核。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