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王阳明之心

王阳明龙场悟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王阳明把自己悟道的过程,搞得神乎其神,就像程咬金在睡梦中,仙人入梦,给程咬金传了三板斧。

如果真如王阳明自己所说,他自己是通过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悟道,那么至少说明他可能没有认真研究过《易经》,也可能没有认真研究过禅宗六祖。

因为王阳明所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之意,先见于《观卦》六三,观我生,进退。又见于《无妄卦》九四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再见于六祖慧能: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人性中本自具有,不能自悟,须求善知识指示方见;若自悟者,不假外求。

王阳明对道教的情感是复杂的,迷恋了几十年的导引静坐,最后换来齿摇发落,弃道入儒。这个事实说明,他应当未得道家真传:铅汞当在身中取,龙虎不须意外求。

如果真如王阳明自己所说,他自己是通过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悟道,那么还有一种可能就是,王阳明窃儒、道、佛、易之精华而据为己有,以为宗师之名。如果是这种可能,那么其心可诛。

这里没有丝毫亵渎王阳明之意,因为无论王阳明之心,是否可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再一次为我们明确了——吾性自足,不假外求的大道。

更多《易经》内容,网易号,其德文化,《易经入门》、《易经进阶》专栏。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大道相通,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并非王阳明首创。儒家亚圣孟子早有此意。只要稍微静下心来,读读《孟子.尽心章句上》第1至第4章,得吾性自足,不假外求之意,并不难。

论中庸之性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其心为知其性,知其性,则知天矣。

为什么知其性,就能知天呢?因为《中庸》有云:天命之谓性。知其性,则知天命,则知天矣。

中庸之性,乃天生之心也。中庸之性,如《复卦》之一阳,自《乾》而来。中庸之性,如《复卦》之一阳,自天而来。

《复卦》彖辞有云:复其见天地之心乎!中庸之性,乃天之生心,正受坤之覆育。

此心之生,此心之长,此心之亨,可复至六爻之《乾》。此心之生,此心之长,此心之亨,可复至天。此心之生,此心之长,此心之亨,可达于天。知此心,知此性,则知天矣。——知其性,则知天矣。

何以知其性呢?孟子用尽心,孟子用反身而诚。《中庸》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诸正鹄,反求诸其身。”

何以知其性?儒家用的是反求诸其身,儒家用的是内求无疑。何以知其性?道家用《观》——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怎么观呢?道家知其性,观其复,用的是《观卦》六三,观我生。道家知其性,用的是内观我生。道家知其性,用的也是内求无疑。

至于佛家六祖,他把《中庸》之性,换了一个名词——自性。若自悟者,不假外求。佛家知其自性,用的也是内求无疑。

那么《易经》呢?《易经》求《中庸》之性、佛家之自性,用的也是内求——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九四:可贞。无咎。

《无妄卦》的九四爻,本来是乾卦的初爻,又在《无妄卦》。《无妄卦》的九四爻,本天生无妄。《无妄卦》的九四爻,本具天生之初心——如复之一阳。

《无妄卦》的九四爻,本具天性、自性,本具《中庸》之性,却下临震卦,面临着自性之动。《无妄卦》的九四爻,又有以阳爻处阴位的不正之象。

《无妄卦》的九四爻,本具天性、自性,本具《中庸》之性、本具佛家之自性。《无妄卦》的九四爻,固有《中庸》之性、固有佛家之自性。象曰:固有之也。

然而九四爻在面临着自性之动的同时,又有以阳爻处阴位的不正之象。九四爻有失自性而入妄之象。《无妄卦》的九四爻,入妄则有咎矣。

九四无咎,动则有咎。九四爻该怎么办呢?九四爻既是乾卦之初爻,初则弱,初则不易固,况且其下还有震动,在动摇着九四爻的自性。

九四爻之动则有咎,九四爻之动,绝对不可用。九四爻既是乾卦之初爻,又是艮卦之上爻,还是巽卦之中爻。艮则止,止则不动。九四爻之艮止可用。

艮则身,艮则成,艮则诚,巽则入。入于身,反于诚,则成矣。九四爻面临着自性之失、自性之动。

九四爻,用其艮止则不动,用其巽则入于身,反于艮、反于身则诚。九四爻用其反身而诚,内求则可无咎矣。九四爻之艮巽可用。

复则不妄矣,故受之以无妄。然而,在无妄面临将失、将动之时,当知止于自心、自性。在无妄面临将失、将动之时,当知静守自心、自性方可为无咎。九四:可贞。无咎。

怎么静守自心、自性呢?在无妄面临将失、将动之时,当用其艮巽,当用反身而诚,当用内求。

吾性自足,不假外求。吾性不复,不假外求。吾性复而不固,亦不假外求。圣人之道,大道相通,儒、道、佛、易皆如此。感谢阅读!!!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