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行不行啊?细狗”

—“谁说细狗不行的,细狗不仅行而且行的不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一般说的细狗也就是中国细犬,土生土长的古老狩猎犬类,即可以追逐打猎,也可以看家护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也是传说中“哮天犬”的原型。当年一口咬猴哥腿肚子上,导致猴哥被擒的就是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可是唯一一只入了仙籍成了仙的狗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宋《二郎神搜山图》中的细犬故宫博物馆藏

细犬,顾名思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有点瘦,排骨型的身材,掐都掐不出来二两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它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主人可真黑心,都不给饭吃的啊,或者认为这是十几天没吃饭的野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它只是没在你面前展示出真本事,颇像武侠小说里的扫地僧,真正的强者从不锋芒毕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细犬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猎犬,跑起来速度非常快,高达五六十迈,说像离弦的箭一点儿也不夸张,是实打实的狗中博尔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得益于它细长的身体,发达有力的肌肉,流线型的整体结构。看着瘦,实则精壮,从头到尾没有一丝多余的赘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细犬的历史很久远,能够追溯到《战国策》中的“驰韩卢而逐蹇兔”,古韩国在今陕西境内。

韩卢,战国时期韩国的名犬,也就是中国四大细犬里的陕西细犬。

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曰:“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黄”即是当时流行的细犬,它与苍(猎鹰)是当时贵族打猎的惯用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宋 《鹰犬图》(采自中华珍宝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动传神

因为足够优秀,细狗受到了历代君王的追捧,李渊、成吉思汗、耶律阿保机、康熙都对它视若珍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三彩细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代 胡瓌《回猎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元 王蒙 《楚将军出猎图卷》局部

清朝宫廷画师郎世宁为康熙的爱犬所画的《康熙十骏图》里,除了一只黑胖的藏獒外,全是大长腿细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十骏图》

细狗撵兔本是皇族狩猎的一种方式,渐渐流传到地方民间。

到了今天,在陕西关中一带,还保留着细狗撵兔的民俗竞技活动。“天凉了,人闲了,兔肥了,撵开了,美咂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到秋冬农闲时分,关中多地细狗爱好者汇集在一处,参与这一场近万人的赛狗盛会,尽情地博一博狗技。‍‍‍‍‍

组织者一声令下,放跑手中的野兔。

同时放开的细狗如离弦的箭,蜂拥而上,大长腿带着大长嘴,再灵活的野兔也无法逃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时今日,人们不再有狩猎看家的需求,细犬的狩猎作用不明显了。

国外细犬灵缇的引入,也抢占了本土细狗的市场。

我们中国细犬虽然在速度上略逊色于外国竞速细犬,但在长久以来与兔兔们的博弈当中,随机应变和弯道迂回的能力可比老外强多了,耐力也是外国猎犬比不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细狗其实挺厉害的,在狗中可以说是“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本土帅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别再骂人是细狗啦,中国的细狗们真的很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end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