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年夜饭”是重头戏。年夜饭上桌,“年味”也就进入了最高潮。年夜饭,年年有,也都大同小异,但关于年夜饭的故事,年年各不同。

不知不觉中,眼看着就要奔四了,结婚也进入了第9个年头。娘家的、婆家的、自己小家的年夜饭,也已经吃了快40顿了,但要说“最难忘”的年夜饭,当属我结婚第一年,在婆家做的年夜饭了。

我是2015年底结的婚,婚礼后第5天就是除夕了。老家早些年有新妇婚后3日入厨房,给公婆及婆家亲戚展示厨艺的习俗。不过,现在的年轻人,是不会在意这些礼仪习俗的。

我和老公是自由恋爱,但为了尊重传统的礼仪习俗,公婆还是请了老公的五姨夫做媒人。在公婆和媒人带着他儿子(我的准老公)上门提亲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我之前压根儿就没进过几次厨房,不会做饭,请公婆多担待。婆婆笑吟吟的说“现在的孩子都养的娇,像我这样一直在上学的,没学过做饭很正常”,他儿子立刻抢过话头,“她不会做饭,我会呀,以后我做饭”。

果然,男人婚前说的话,当不得真,婆婆的话亦是如此。农村的传统婚宴,要摆3天酒席,请了专业的团队(乡厨,5人的团队,专门承接农村各种宴席)来做。婚宴才刚刚结束,一些亲近的亲戚也还没走,婆婆的“下马威”就来了。

婆婆说人多的饭菜她一个人搞不定,让我和老公去帮忙。这要求倒也不过分,有她儿子帮忙炒菜,我给打打下手,做十几个人的一桌家宴,问题不大。我是这么想的,婆婆却自从和我老公进了厨房,就只洗菜、烧火,其他一概不干了。老公之前自称“会做饭”,原来只是能把饭菜做熟的水平,现在得由他主厨,做一大桌子的待客菜,顿时慌了神。

婆婆厨艺不佳,做不了宴席是事实,但之前那么多年,不也应付过来了?她儿子的厨艺是什么水平,我事先不知道,婆婆能不知道吗?很明显婆婆这是故意不帮忙,想要“考验”我的。作为一个刚进门的新媳妇,我虽明白婆婆的心思,却也不想被人低瞧了去。我虽厨艺不行,但我老妈的厨艺,在方圆几十里地,却是数一数二的。早些年附近村子谁家有个红白喜事办酒席,都是请老妈去主厨的。我虽不会养猪,却既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不管婆婆是考验也好,刁难也罢,我先把这顿饭应付过去再说。我和婆家同省不同市,饮食习俗文化差距颇大。我不知道婆家这边的酒席怎么做,但对娘家那边的却是门儿清。婆婆不帮忙,不是还有老公吗?我先根据现有的食材(前几天才办的婚宴,年前一天我们又去赶了集,买了年货,家里的食材还是很丰富的),寻思着列了菜单,然后我一边配菜,一边指挥着老公炒,最后又和老公一起做了几个我娘家那边的简单易做的特色菜。于是,有凉有热,融合了两边的饮食习俗的一桌菜端上了桌。我原本只想着把这顿饭应付过去的,没想到婆婆和老公都说比婆婆之前做的家宴都要好,在场的亲戚也赞赏有加。

这次“试水”反响不错,年夜饭的时候,婆婆以“两地饮食习惯不同,这是我第一次在她家过年,饭菜都要以我的口味喜好为先,她不会做我们那边的菜,还是让我喜欢吃什么自己做”为由,直接摆烂了。既然婆婆发话了,还说是为了照顾我的口味习惯,我也不好直接拒绝。做就做吧,反正我们也不一起住,一年半载的,也就做这一回,我自己吃的舒坦最重要。

相比第一次的临时被赶鸭子上架,这次我有了准备。我娘家逢年过节,摆酒待客,有统一的宴席标准,叫“八大件”,全套包含8个凉菜,8个热菜(炒菜),8个蒸碗。吃饭的人少的话,8个凉菜不变,热菜和蒸碗共8个(婚宴例外,是10凉10热,象征“十全十美”)。传统的“八大件”是有固定的菜单的,而且有相应的礼仪文化说辞。现在不需要每一道菜原样照做,但可以套用。

凉菜4荤4素,我只要配好菜,焯水、摆盘,让老公给调一个凉菜汁,放在中间即可。上桌时摆好的菜放在四边,中间置一拌凉菜的大盘,将凉菜适量放入中间空盘,再将调好的拌菜汁子浇上,搅拌均匀便可食用,称之为“和菜”,取“和美”之意。

凉菜亦为下酒菜,多取农家常见的原料精心制作而成。四素一般以时令菜蔬搭配,或青、或黄、或绿、或白,颜色较清爽,四荤多以酱肉、动物肝脏等杂碎入品,颜色较为深沉。上席正中必须放叶青的菠菜,左右两边分别为卤猪耳朵和酱香牛肉等;左右两边正中为豆腐干、魔芋、黄豆芽等,下边正中一定是莲藕,两边可以是变蛋、酸辣鸡胗等。

“八大件”是当地饮食风俗最正宗的代表,不仅味道多样,而且在摆盘和上菜顺序上也有一定的讲究。一定要按上青下白,四角为荤四边为素菜的摆法,青叶在上代表青天,莲藕为根代表大地,尊天敬地的思想完美的体现在饮食中。“八大件”的凉菜在细心的刀功下有着优美的外型,四素与四荤交相呼应,开席便注重色调的搭配,体现出色香味俱全的别具一格与特色。

热菜也是八道,四荤四素,要求做到“烂、脆、酥、润”,八个热菜分为四汤四菜四蒸四炒,间隔而上,程序讲究。凉菜正吃着,热菜就按照一汤一干,先蒸后炒,先咸后甜的顺序缓缓而来,热菜以红烧、清蒸、烹炸为主,口味上有酸辣、甘甜、清淡、醇浓之别。吃“八大件”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第一道热菜必上清蒸鸡皮粉,鸡肉要带皮,粉条一定要宽;第二道菜为糖醋或者红烧鲤鱼,合起来寓意为吉(鸡)庆有余(鱼),以图时时吉祥。其余菜肴以时令安排,按照一个带汤的蒸菜一个炒菜为序,上齐八个菜为标准。蒸菜为提前备好的菜肴,给厨房的主妇烹制下一个菜提供了充足的时间。

但是,我的厨艺,自然是做不到的,尤其是炒菜不行。不过,没关系,把做工复杂的菜式换掉就是了。我选择了网上比较受欢迎的创意蒸菜。配好菜,做好造型,上锅蒸熟,有的可以直接上桌,有的再浇个汁即可。这样不仅做法简单,对厨艺的要求不高,即便是我这样的“小白”做出来的味道也不会很差,而且成品菜配色好,摆盘精致,颜值高。

果然,菜一端上桌,就惊艳了众人,再配上对其中的食俗礼仪文化的讲解,众人无不折服,赞不绝口。我们结婚的时候已经临近过年,小姑子一家3口就留下来一起过年了。五姨一家,以前就和公婆家走得近,住的也近,而且五姨夫是我们的媒人,他家的博士后表哥还是我们的主婚人,本来是要单独设宴答谢的,干脆也凑在了一起,人多热闹。小姑子和表哥还拍了照片视频,发到了朋友圈和亲戚群里。这一下,婆家的所有亲戚都知道了,纷纷夸赞婆家娶了一个“巧媳妇”,上得厅堂,下得厨房,把众位表姐妹表嫂都给“比下去”了,“有文化”就是不一样啊。

这一顿年夜饭,我是出足了风头,也给婆家挣足了面子。当然,“后遗症”也很明显,就是后来但凡我回去,婆婆再也不做饭了,理由是她无论如何也做不出我那个标准的饭菜,怕我吃不惯,看不上她做的饭菜。

话说,我那是年夜饭兼宴客菜,自然是竭尽全力,做到我能达到的最高水平,日常吃饭,哪有一直要求按照这个标准来的?不过,我们一年到头,也就回去一次,甚至孩子小、疫情的时候,直接选择了“就地过年”,干脆没回去。所以,结婚至今,已经第9个年头了,我在婆家也就做了这一次年夜饭。

今年,我们按照婚前过年一家一年轮流的约定,在我娘家过的年。之前过年,年夜饭一直都是老妈操办,如今老妈上了年纪,手抖眼花,一个人操持一大桌子菜,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结婚这么多年,我也早已不是婚前那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姑娘了,尤其是近两年,一日三餐大半是我在做。厨艺虽不敢说是大有长进,但做家常菜或者简单一些的待客菜,已经不在话下。所以,今年的年夜饭,就自告奋勇我来主厨。依然是传统的“八大件”,列菜单、配菜、该蒸的蒸,该炒的炒,该焖的焖,该炖的炖,蒸锅、炒锅、高压锅,同时开火,再没有了当年在婆家做年夜饭的紧张与为难。老妈打下手,老公在客厅招呼客人,井然有序,有条不紊。饭菜上桌,一大家人围在一起,边吃边聊,其乐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