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就以“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的姿态,聚焦经济运行、项目调度和政策宣传等重点工作,躬身入局、铆足干劲、全力以赴、决战工业,推动各项工作全面“争一等、争第一”,为工业企业实现首季“开门红”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提供“保姆式”服务

在位于山东蓝湾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5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赶订单,工人们也铆足干劲忙生产,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据了解,该项目全部建成后,年销售收入达百亿元,利税20亿元,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溶性高分子材料生产基地,其主要产品聚丙烯酰胺和高吸水性树脂在高分子材料行业产品规模属于全国第一。

山东蓝湾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武小平介绍说,企业工人正月初六开始正式上班,现在车间里正紧锣密鼓的生产,预计一季度产值能达到4亿元,目前公司在手的订单排到了5月份,为2024年开了个好头,下步将加大研发投入,开拓更大的市场,全力完成全年的生产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后一上班,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积极引导领导干部把精力集中到为企服务上,深入项目一线、企业车间,认真了解企业节后生产状况,帮助企业解难题、争资源,当好服务企业的“店小二”。自2月18日开始,10名县级领导干部已连续走访了港区60家企业,他们化身“助企服务员”,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怎么样?”“产品主要出口到哪些国家?”“有哪些问题和困难需要帮忙协调解决的?”……在山东蓝湾新材料项目建设现场,党工委主要领导详细询问企业是否有难以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套设备生产运行正常,很感谢管委会一直以来的关注,如果企业继续扩大产能,土地使用上很可能存在缺口,希望区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能帮我们解决部分土地指标问题。”

另一边,在东营市亚通石化有限公司会议室,与企业主要负责人在交流中了解到企业目前的困扰:上半年新建75万吨/年丙烷脱氢项目将投产,目前公共管廊尚未贯通,影响了项目投产进度。

领导干部耐心倾听、认真记录企业负责人反映的每个问题和诉求,仔细了解有关情况,逐个提出解决办法,既立足眼前、解决企业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着眼长远、完善解决问题的政策机制。“你们的问题我们都记录好了,一定会尽快给出反馈。”这样的话,犹如一颗“定心丸”,为企业发展提振了信心。

提供更精准服务

这几天,开发区、综保区党工委管委会班子成员也纷纷当起了“助企服务员”,迈出了行动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企业是否有新产品投放、是否有新技术开发”“今年企业是否有计划进行设备更新改造、智能化、数字化升级”“当前迫切需要政府帮助解决哪些具体问题”“对政府有什么建议”……调研中,区领导还及时递上一份包括企业具体用工、订单方面的调研表格。“我们需要了解每家企业的具体发展情况,才能从中找到他们的共性需求及个性诉求。”了解来自一线企业的第一手信息,后期将根据走访情况、收集到的表格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以便于今后更好地为工业企业提供精准服务,落实相关帮扶政策。

虽然室外寒气袭人,但位于东营港经济开发区的威联化学生产车间内却是热火朝天,一条条生产线加足马力赶制订单,车间工人奋战在生产一线,现场一派忙碌。

“现在企业的生产运行情况怎么样?如果有需要帮助的任何地方,都可以联系我。”自节后上班以来,区领导带领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以“服务员”的身份一直为园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开发区刚刚发布了一系列惠企政策,管委会职能部门就来为我们解读。我公司有2项符合申请条件,如果申报成功,可以获得10多万元的奖励。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坚定了我们在开发区发展的信心。”东营威联化学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部门联动发力

记者从区经发局了解到,目前全区重点保障的不停产重点工业企业和建设项目共75家,针对这些企业与项目,全区各部门单位的“助企服务员”都将一一送上深化精准服务,并且协调解决困难。

“供电、供水、供气、供热等部门要全面排查相关设施及管道线路状况,及时排除各类隐患,另外要加强值班值守和应急抢险保供力量,及时监测预警和处置各类基本生产要素断供风险,确保不停产企业和不停工项目保持正常生产、开工状态。”区领导表示,助企服务工作需发挥全局意识,形成部门联动机制,齐心发力,才能为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

一路走来,东营港开发区对企业的纾困助企工作从未间断。今年以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迭代推出惠企纾困23条、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33条、接续政策重点举措17条和助推工业经济“开门稳、开门好”政策11条,近期新出台“促进经济巩固向好、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政策25条,从一条条政策中清晰可见,东营港助力企业的坚毅恒心和坚强决心。

“通过这样真金白银的政策,企业才能感受到政府对他们的支持是真下功夫、下真功夫,拥有政企同心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坚定信心。”开发区经济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说道。接下来,东营港经济开发区还将进一步加强与辖区企业的联系,及时了解企业的诉求,通过政策帮扶和精心服务,助力企业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