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是心灵的流露和自然的表达。画家,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表现形式,将自然物象与人文精神绘制成扣人心弦的画作,用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声的乐,彰显山水之美,文化之美、时代之美。

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邯郸市画院副院长、韩玉臣美术馆执行馆长的何家骢先生,几十年来孜孜不倦地探索水墨语言,在书画印三方面有着独特的见地。他不断地临摹、写生、创作,向古人学习,与天地对话,让心灵与表达相契合。十年写生,他的画作呈现出落笔惊风雨,空濛出凡尘的意境。

至纯至美的西藏是何家骢开启写生之路的宝地。“这里,蓝天如镜,白云漂泊。闪耀的雪融化后向着江河、湖泊缓缓地流淌。这里,毡房点缀,牧民扬鞭。广袤的草原养育着藏家儿女和成群的牛羊。这里,特有的高原牧场,是野生动物的天堂。随处可以见到悠闲的野驴、憨厚的野牦牛、美丽的藏羚羊......”这是何家骢第四次走进西藏后写的一段随记。他先后13次到藏区采风,接受这片神圣土地的洗礼,用画笔记录藏族同胞的淳朴与善良,传递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

他曾说:“艺术一定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作品才能有生命力和感染力。”

漫漫写生路,祖国的大好河山不仅留下了他的足迹,更让他在笔墨交融中自在畅游,用绘画抒发心中的诗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话】

雅昌艺术网:您曾多次进藏采风写生,那里有怎样的魅力?是什么吸引您多次前往?

何家骢:西藏是圣洁的,踏上那片土地便如同进入了画卷。我去过13次藏区,每一次心情都无比激动,让我忍不住想要去记录她。西藏是全世界最美的地方,地貌形式多样,色彩纯粹。藏族同胞的淳朴、善良、勤劳、虔诚,令人感动。见到他们,内心所有的杂念都可以放空。所以,西藏是一个能够治愈和洗涤人们心灵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昌艺术网您最初去西藏采风是摄影和写随记,什么时候开始的写生创作?

何家骢:我第一次到藏区写生,是2014年在拉萨附近的山南。因为钢笔携带方便,所以是钢笔写生。遗憾的是遇到了高反,身心备受煎熬,画了很多幅但不是很理想,最终那批画我只留下了四幅。之后的几年,我都是画钢笔写生。受同去写生的韩玉臣先生影响,我也以人物画为主。钢笔写生是西画的一种,但我用国画的方式去表现,注重画面的布局,线条虚实、疏密、浓淡、节奏、留白等,在似与不似之间寻找平衡,力求表现藏族百姓勤劳、坚毅的精神风貌。此后去新疆和内蒙古写生,我都是以钢笔画表现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昌艺术网:您刚开始是以人物写生入手,之后以山水、风景写生为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

何家骢:画人物写生,对我是一个挑战。我的内心更倾向于画山水和花鸟,自然之大美更能激发我的灵感和创作欲望。2020年去内蒙古写生时,千年不死、千年不倒、千年不朽的胡杨给了我极大触动。从那时起,我将人物写生转向了风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昌艺术网:胡杨写生是您的一个转折点,它给您怎样的启示,您可以分享一些写生经验吗?

何家骢:我认为写生需要注意三点,第一是造型,第二是取舍,第三是趣味。绘画艺术不仅要美,还要有趣味和内涵。写生不是照搬现实,而要进行加工创作,根据画面整体布局,虚实相兼、疏密有致、取舍得当。中国画是散点透视,讲究移步换景。写生之前,应全面多角度地观察景物,找出起承转合的大关系。对自然物象要有积极主动与随机应变的造型意识,使画面有主次、看点、空间、松弛、节奏,这样才能在整体效果上产生音乐律动,从而使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昌艺术网:虽然您转为风景写生,但前期的人物写生训练对您之后的创作还是有很大帮助吧?

何家骢:人物写生提高了我的观察力和线条表现力,风景写生相对于人物,发挥空间大,更注重意境和气韵,可以将所见的不同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在画风景时我会先将眼中所见与心中所想进行筛选、构思,打下腹稿再画,线条的力度与笔法运用更加自如。我多次到山西太行山写生,景色虽大致相同,但每次都有不同的心得体会和收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昌艺术网:您为什么后期转向了水墨写生?水墨写生更侧重哪些方面的思考?

何家骢:我探索水墨创作几十年,对国画有着深厚的感情。云南元阳梯田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2020年12月去写生时,看到层层叠叠的梯田和山峦被云雾环绕,我就决心用水墨来写生,并产生了一批满意的画作。之后去山西、贵州、湖南等地,我便都采用了水墨写生的形式。境由心生,情感是艺术作品的灵魂。写生之目的在于徜徉山水间,与天地精神往来,用笔端传达生命的意义。画家在写生中要注重情感的投入和画面意境的营造。因此,既要师古人,又要师造化,观其质,化其神。此外,中国画讲究笔墨的提炼,拒绝平庸、繁琐,重视笔墨趣味、防止呆板。所描绘的物象必须服从于笔墨,要为笔墨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昌艺术网:您为什么一直坚持写生?

何家骢:大自然是画家创作灵感的源泉,是挑战自我、提升绘画能力的重要方式,只要善于观察,不断总结经验,就可以上升到一种新的境界。写生积累了我的笔墨技巧和创作经验,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十年写生,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深层次的领悟,对今后的创作道路亦更加坚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昌艺术网:经过这么多年的写生,您对写生的理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何家骢:从临古人到写自然,是一个追求自我的转化过程。国画既要传承又要创新,正如李可染所说“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想要打出来,我认为要经历大自然千锤百炼的磨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昌艺术网:您在写生时是否遇到过困难,您是如何克服的?

何家骢:写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而要接受很多自然的挑战。比如:水土不服,蚊虫叮咬,严寒酷暑等。在甘南写生时,虽已是5月份,但每天依旧寒风刺骨或雨雪交加,写生条件十分艰苦。即便如此,我每天坚持早上6点起来,独自一人跑到村中的山坡、草地,画那里的藏宅、牛羊,手冻得生疼,心却是暖的。一个人只要内心充满阳光,不管走到哪里世界都是明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昌艺术网:都说“画如其人”,您觉得您的性格是怎样的?

何家骢:国画凝聚了儒释道的精神。《庄子》有云:“人生无心外之物,诸相皆由心生。”几十年的绘画创作润物无声地滋养着我,每次作画,我都很享受静心、静气、静神,进入灵魂妙境的境地。面对繁杂的世界,我的内心更加沉着从容、宁静恬淡、悠然洒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雅昌艺术网:听说您在策划个人写生展,请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展览的大体情况。

何家骢:我准备2024年在韩玉臣美术馆举办个人写生展,展览的名称为——“铁线·墨韵”,是我十年写生的回顾与总结。计划展出200多幅钢笔和国画写生作品,题材涉及人物、山水、花鸟。展览中我会结合写生和采风的地方以照片的方式进行展示,也会加入一些写生时的感受,让观众在观看时对我的写生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雅昌艺术网:我们对您的展览充满期待,提前预祝您的写生展圆满成功。

艺术家介绍:

何家骢,河北省深泽县人。自幼受家庭影响喜爱书画、篆刻、摄影等。2005年以来八次进藏,五次到藏区采风,后又到新疆、山西、内蒙古、涉县、云南、贵州、湖南、恩和等多地写生,共计18次。

2008 年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二届草书艺术大展,2019年国画作品《雪域墨缘》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选送作品河北美术作品展,2017年1月举办《雪域墨缘·何家骢国画作品展》,2019年1月举办《何家骢钢笔写生作品展》。

现为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邯郸市画院副院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邯郸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邯郸市青少年书画协会副会长、邯郸韩玉臣美术馆执行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