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廖书兰

小时候我家在台北市中华商场第五(信)段,这是商住两用的商场,楼下是店面,我家商店对面是中山堂,右边是真北平饺子馆。

我经常沿着衡阳路右拐武昌街,到明星咖啡馆买刚刚出炉的面包;有时候经过周梦蝶的书报摊,跟诗人周梦蝶天南地北地聊几句,再顺路走进新公园溜达溜达。这些都是我少年的记忆,如今随着中华商场清拆,衡阳路上几家熟悉的老字号商铺,皆已物换星移,走入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次返台,孙国华先生执意请我在明星咖啡馆吃欧陆大餐,包括沙皇罗宋汤、俄罗斯鱼冻配上红酒,餐后甜点俄罗斯软糖,这些美食都是蒋经国先生和蒋方良女士当年的最爱。孙先生嘱我可在“书声兰语”专栏上写一写明星咖啡馆的前世今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她”原来是1922年在上海的霞飞路7号成立的,由一位在上海的台湾人简锦锥与白俄人沙皇尼古拉二世侍卫长艾斯尼、沙皇御厨列比利夫等人共同经营,1949年回到台北营业。

招牌上的Astoria,据说指俄语中“宇宙”之意,代表星海中最明亮的那颗星。孙国华说,由于明星咖啡馆位于台北市中心,很受政商界的欢迎,加上有蒋经国伉俪光顾,客似云来,常常座无虚席。

台湾省城隍庙,就在明星咖啡馆正对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台湾的艺文人士喜欢驻足这里创作,例如白先勇、林怀民、黄春明、周梦蝶、侯孝贤……遂成为台北艺文沙龙的地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昔日在衡阳路、武昌街、汉口街一带,见很多商店招牌都是从上海迁徙到台湾的,例如茂昌眼镜、老凤祥绸缎庄、凤祥银楼……无论什么公司商店宝号,大都是从大陆复制过来的,而大街小巷也是以大中国地图来命名的,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毋庸置疑我们当然有一颗中国心。

而今已有百年历史的明星咖啡馆,听闻要拆卸了,因为都市更新的缘故;我不禁思考“都更”是否凌驾一切?一个城市的主要载体是百姓生活经过岁月沉淀的文化,如果清拆了明星咖啡馆,台北就失去了星海中最明亮的那颗星Astoria。

版权声明:本文系作者原创文章,图片资料来源于网络,本文文字内容未经授权严禁非法转载,如需转载或引用必须征得作者同意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