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曾经在历史上留下辉煌的色彩,一直到1453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欧洲史上,它也是举足若轻的地位。拜占庭帝国的辉煌不仅仅在中世纪的战争史上,它的经济成就也是足够瞩目。

拜占庭帝国在意大利没有文艺复兴之前一直垄断地中海的贸易霸权,意大利文艺复兴之后,地位逐渐被威尼斯商人和热那亚商人瓜分。

那么拜占庭帝国在中世纪地中海的商业贸易中,究竟处于怎样的地位?

1、 拜占庭为何拥有中世纪地中海的“商业霸权”

欧洲中世纪粗略算来,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一直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即拜占庭帝国),这段时间都属于中世纪

这段时间王权衰弱,地方贵族力量兴起,教皇统治欧洲。只有一个地方很特殊,王权依旧强盛。就是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帝国并不是独立发展出来的帝国,而是罗马帝国在戴克里先时期四分出来的结果,之后强盛点的,只有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

最后西罗马帝国被日耳曼人击败,保有原来罗马帝国的传统以及风格体系的只有拜占庭帝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耳曼人当时在进犯欧洲大陆时,由于所得土地足够以及和之前侵略过的国家有仇恨关系,所以并没有急着继续向东扩张。

加上拜占庭帝国的势力不容小觑,故此日耳曼人的侵略脚步止步于拜占庭帝国。

换句话来说,当时欧洲大陆大部分都是经过了与日耳曼人的战争,原来的城市和经济体系基础早就被破坏殆尽,根本没有办法继续发展。

欧洲大陆很多人并不是待在城市,而是待在乡村,也意外发展了庄园经济。但是商业需求依旧存在,只能尽可能维持原来的商业贸易。

哪个地方还存在稳定的商业环境和原来的经济基础?

拜占庭帝国。当时的拜占庭帝国是欧洲大陆上罕见的没有被日耳曼人侵略的国家。

并且拜占庭帝国原本的经济实力雄厚,经济体系发达,商业贸易完全可以正常运行。

故此拜占庭帝国成为了当时很多欧洲商人进行商业贸易的绝佳圣地。

另外,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也很特殊,位于地中海的东南方,地处亚欧非三洲交界处。

东边是黑海,东南方是苏伊士运河以及阿拉伯半岛,西方是直布罗陀海峡。

从地理位置上可以看出,拜占庭帝国的交通上是十分便利的,并且辐射的市场也很大,基本上周围都有较为发达的国家,商业合作很容易形成体系。

商人来得多了,自然相关的商业法规就会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拜占庭帝国在10世纪——12世纪形成了大量的商业法规,包括船只的大小规定以及相应的水运航程都给出了详细的划分标准。

并且给予某些国家的商人一部分优惠条件,尤其是威尼斯商人和热那亚商人。

后续的拜占庭帝国之所以商业地位下降,除了国有垄断过于严重,就是本国商人的待遇并没有外国商人的待遇好。

外国商人很快凭借政策上的优惠抢占了拜占庭帝国的市场。

这种政策在最初实行其实是有助于商业环境的形成,但过度容易对本国的商业生态带来严重影响。

总体上来说,拜占庭帝国确实在中世纪时期占据着地中海的“商业霸主”地位,如果之后拜占庭帝国并没有灭亡,可能,这种地位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2、 拜占庭帝国是如何体现自己的“商业霸主”地位?

拜占庭帝国能够保住“商业霸权”,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本国的国际贸易也就是与东方之间的商贸往来。

首先就是东方的大头商业贸易,东方的瓷器以及丝绸自罗马帝国之后一直是欧洲贵族们的畅销品和奢侈品,自然可以买个好价格。

当时欧洲大陆上的商业中心就是君士坦丁堡加上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汇点上,故此很多东西都会往这里输送,其中就包括茶叶和丝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叶和丝绸并不是私人贩卖掌控而是国有化,足以可见拜占庭帝国对于商业控制之强。

其实拜占庭帝国本身王权就强,所以商业上能够实行国有控制也在意料之中。

历史上欧洲贵族对于茶叶和丝绸的痴迷,在画作以及著作中都可以见到,这个大头的东方商业贸易,必定会给当时的拜占庭帝国带来不菲的收入。

根据当时的拜占庭史学家普罗柯比记载,13万金镑约合900万诺米斯玛金币。当时差不多1金镑等于70诺米斯玛。

查士丁尼时代拜占庭帝国的年收入大约有1万金镑。这个数字庞大到什么地步,大概相当于拜占庭帝国在中世纪早期的总收入。

9、10世纪时国家财政的年收入达到58.4万金镑,相当于查士丁尼一世时期年收入的5.31倍。

10世纪初年拜占庭帝国的年收入曾经达到642万金镑,可以说是拜占庭历史上的最高水平,这种财政放在整个欧洲史上都是十分惊人的地步。

其余的一些东方的香料和其他商品也是需要经过拜占庭帝国,才能够运送到欧洲其他国家的。

当时只有拜占庭帝国的商业环境稳定并且经济基础厚实,交通转运的成本较低。很多商人会自动选择。

但是从帝国的角度来看,当时的很多商路都被拜占庭帝国阻断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亚欧非的交汇点不说了,拜占庭本身处于交汇点上,绝佳的交通位置,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拜占庭本身实力雄厚,与东方的很多国家具有姻亲关系(地域上的俄国)。

西方的势力支离破碎,国王、贵族和教皇争相夺权,无法形成绝对性的力量与拜占庭帝国对抗。

故此周边商路自然都被拜占庭帝国吞并。这种趋势一直到意大利共和国的兴起才被取代,威尼斯商人和热那亚商人抢占了拜占庭帝国的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1、 给周边国家提供了较为良好的商业环境

拜占庭帝国在整个中世纪地中海上,商业地位无人匹敌,看起来有点“霸权”的嫌疑。但是也属于和其他国家的“双向奔赴”。

当时欧洲大陆上乃至于小亚细亚,除了中国,几乎没有较为良好的商业秩序以及商业土壤供其周边国家的发展。

当时拜占庭帝国虽然在利益分割上占了大头,但实际上的交通运输成本,比如船只、相关航海法律等,都是拜占庭帝国在管,也付出了很多行政成本。

这部分成本是不需要其他国家付的(其实大多数国家也没有到付这个成本的发展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成长起来的威尼斯商人以及热那亚商人。

在中世纪时期,还很自豪能够给拜占庭帝国当海上援助支持,并且凭借此点,后来获得了拜占庭帝国的一系列特权。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早期的威尼斯商人还是效忠于拜占庭帝国的统治的。之后很多国家脱离拜占庭帝国的行政控制另说。

不得不说,早期威尼斯商人的发展与拜占庭帝国有很大的关系,主要的奴隶贸易也是在拜占庭帝国的允许下才能够做大。

2、 在关键时期,保持了欧洲的政治稳定

试想一下,如果当时拜占庭帝国被日耳曼人击溃,欧洲大陆上并不出现一个向心力较强的政权,到处都是割据和战争。

其中的商业霸权,可能会被阿拉伯商人控制。北面有维京海盗,南方有阿拉伯势力,不得不说,这对于当时的欧洲大陆不是一个好的局势。

起码拜占庭帝国是没有足够的实力扩张的,不用担心向西扩张的风险(主要也有皇室的联姻成分在)。

但是阿拉伯人就不一定的,种族不同,信教不同,矛盾随时都可以产生。

所以拜占庭帝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稳定了当时欧洲的局面,不至于让欧洲破碎化的局面向“外人”打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当时欧洲大陆上,拜占庭帝国一家独大,很多欧洲破碎的割据势力都与拜占庭帝国有着或多或少的姻亲关系。

基于姻亲的层面上,也不会与拜占庭帝国爆发大的战争,如果条件允许,其实各个割据势力也不会爆发较大的战争。

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利于欧洲本身的政治稳定的。

拜占庭帝国在中世纪地中海上的“商业霸权”不仅仅在经济上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在政治上也产生了同样的影响。

如果再次细化,文化上其实也有影响,很多商业相关的法律设立,确实也是在“商业霸主”这个时期。

总体说来,拜占庭帝国在中世纪地中海上的“商业霸主”地位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欧洲中世纪史》

《世界古代史》

《中世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