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误判让中国付出上万亿的代价,更让一代巨星含恨离世,令人痛心的同时,也给我国航天事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事情发生在1985年,在我国第一款民航大飞机“运-10”即将成功试飞的关键时刻,作为中国航空界领军人物的马凤山,却接到了一个让他心如刀割的消息,那就是国家因为财政紧张,停止“运-10”的研发项目。
只有马凤山清楚,让运-10被迫下马,表面上是节省了财政开支,可事实上,中国所要面临的损失,可至少达到上万亿。
因为这意味着,中国自主研发大型客机的梦想,也随之彻底沦为了泡影。
一场误判的代价
1980年,马凤山耗费十多年心血投入,终于成功造出中国第一架大型民航客运机,随着这架飞机顺利完成整个试飞里程,马凤山就像是看到自己亲手养大的孩子终于成材了一般,激动到险些落泪。
然而就在他准备继续申请资金,来对运-10进行优化改善,并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时候,却收到了运-10被叫停的噩耗。
眼见自己十多年来的心血,就此付之一炬,大量的设备也将沦为一摊废铁,马凤山很不甘心。
他多次向上面申请,希望可以挽救这个来之不易的项目,可最终仍然改变不了厂房被撤、资料被封的惨淡结局。
运-10项目就此搁置,成为了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大遗憾。
就连许多西方国家,都对运-10项目被中断唏嘘不已,他们表示,中国客机要是成功问世,原本可以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缩短十五年,但中断之后,一切都说不定了。
五年之后,郁郁寡欢的马凤山,便带着无尽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他留下来的唯一一句临终遗言,就是待到运10高飞日,无忘家祭告乃翁。
要知道,马凤山可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飞机总设计师,他的离世,无异于是巨星陨落,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场巨大的损失。
然而中国当时所损失的,又岂止是一个马凤山呢?
都说造不起咱就买,在自主研发国产大型客机的计划被迫终止后,国家民航局为了补足缺乏大型客机的这个短板,便只好选择跟国外航天公司合作制造大型民航客机。
时值中美合作期间,所以国家民航局便选择了美国的麦道公司,然而后来的结果表明,国家民航局和麦道公司的这次合作,简直就是一场彻头彻尾的误判。
麦道曾经确实是美国的三大飞行公司巨头,一度与波音公司齐名,然而它的结局,却以悲剧收场。
由于麦道一款名为DC-10的民航客机,出现巨大的设计缺陷,导致这款客机的重大空难事故频发,从而引发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质疑,甚至还被美国政府查了水表。
至此,麦道便逐渐结束了辉煌历史,开始一步步地走向衰败。
1992年,已经接近穷途末路的麦道公司,和囊中羞涩的中国航空局,签订了合作生产四十架MD90的合同,其中麦道负责出技术,中国出设备和人工。
对于麦道来说,或许可以通过这个契机,打开并占领中国市场,从而挽救自身的衰败。
然而谁也没想到的是,麦道甚至还没来得及实现东山再起的野心,就直接在跟波音公司的博弈竞争当中败下阵来,最终惨遭波音公司收购,原本跟麦道还未完成的航空合作的烂摊子,也该被波音公司接了手。
可波音公司也不是什么好惹的角色,他们在兼并麦道公司的时候,就直接宣布关闭麦道的海外生产线,让我们跟麦道的合作生产彻底泡汤,此前投资的数十亿也都统统打了水漂,简直就是大亏特亏。
根据当时的说法,就是“一架麦道要赔一亿,干得越多赔得越多。”但凡卷入麦道MD90项目的单位,都倒了血霉,赔的底裤都不剩。
这门合作垮了,后面还有很多美国飞机制造商跟中国合作,但是比起真心实意将航空技术对中国倾囊相授,他们更在意的还是如何借此从中国市场攫取更多的利益。
飞机总设计师
所以,即便跟美国的航空合作仍在继续,但这些美国公司也还是刻意地不向我们透露核心技术,只把一些简单的组装和标准化管理这些东西教给我们,以至于我国自主研发大型民航客机的目标,久久不能实现。
至此,人们无不怀念当初由马凤山领导的运-10项目,若当初坚持把这个项目继续下去,我国估计早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型民航客机,不用让美国公司来占便宜了。
毕竟长远来算,自打终止了运-10之后,我们在跟美国合作研发大型民航客机的这条路上,还是踩了不少的坑,前前后后的损失加起来起码都有上万亿的代价。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马凤山当年究竟为运-10投入了多少的心血?
亲历过抗日战争的马凤山,从小就有一个航空梦。
抗战时期,马凤山无数次亲眼目睹了日军飞机仗着有领空优势,对中国土地狂轰滥炸,深感落后就要挨打,祖国没有一个强大的航空工业,人民就不会有安居乐业的生活。
所以马凤山便早早立下了以航空救国的志向,并成功报考了上海交大的航空工程系,这一年,刚好是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
当时的交大航空工程系,可谓是名师荟萃。作为新中国的第一批大学生,马凤山更是尽一切所能地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最终以门门优异的成绩顺利毕业,投身到新中国的航空工业建设事业当中。
作为新中国首批航空人,马凤山他们的使命,就是让中国的航空事业实现从0到有,这对于当时那个一穷二白、几乎毫无工业基础的新中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好在当时有苏联老大哥的倾力相助,才稍微好那么一点。
1959年,马凤山和一批西安飞机制造厂的技术人员,一同前去苏联考察学习喀山图17飞机的生产。
马凤山一直以来都致力于,能够造出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大飞机,如今终于有了这么一个来之不易的偷师学艺的机会,自然十分珍惜,出发前他甚至还特地提前自学了俄语。
也正是因为擅长俄语,使得马凤山在苏联考察期间,能够比其他人更能抓住关键和重点。
而且还能把所有重要的数据全都一个不落地记录了下来。
要知道,当时每次上课之前,苏联老师都会提醒他们说不用记笔记,到时候会将相关资料直接送给他们。
很多人信以为真,可谁料课上完之后,苏联却压根没有给资料的意思。
原来当时中苏关系已经趋于恶化,苏联并不打算真心实意地给我国提供帮助,甚至后来还直接撤走了所有专家,也取消了对我国的一切经济援助。
当时国内的“轰六”,正进入项目攻坚的瓶颈期,一些技术上的问题迟迟无法攻克,苏联忽然撤离专家和技术援助,更是令“轰六”的研发陷入了停滞。
好在有马凤山从苏联带回来的那本笔记,直接让轰六研发所遇到的问题全都迎刃而解。
原来,这马凤山仗着自己能听懂俄语,把自己当初在苏联学到的东西,全部一字不落地记了下来,甚至连苏联图16轰炸机的图纸和飞行参数,他都全部临摹了下来。
可以说,马凤山的那本笔记,直接掌握了苏联的军事机密,后来就连我们国家,都直接把这本笔记列为了机密文件,可见马凤山此举的贡献之突出。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本“秘籍”,轰六遇到的技术难关才全都迎刃而解,最终成功面世,成为了中国空军的主力轰炸机型。
为轰六研发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马凤山,便在1961年破格提拔成了轰六的副总工程师。
在他的带领和攻关下,轰六也陆陆续续升级了可以搭载原子弹的功能,直接奠定了马凤山在中国航空领域的绝对性地位。
然而,马凤山并未停下他的脚步,对于他来说,想要在中国航空业取得更大的突破,还是要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大型客机。
运-10梦
都说飞机越大越难造,不过马凤山没有被这个问题所困住,他以轰六为设计灵感,在经过不断改造和完善之后,运-10横空出世。
而且这运-10可不仅仅是简单的轰炸机改装,还具备了降低噪音、防阻防变形的创新先进功能,每一项新功能研发的背后,都是马凤山带领团队经过无数次实验探索、付出了无数心血的结果,并且这一试,就是整整十年。
十年的攻关和坚定探索,才让马凤山为中国大客机事业打下了艰难的基础。
随着运-10的成功面世,中国的航空实力,也随之被推进了至少十五年。而我国也得以成为世界上第四个能够自主制造大型客机的国家,意味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又一次提升。
按照当时的计划来看,运-10投入量产和商业化运营,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可谁也没有想到,运10最终还没来得及投入量产,便惨遭下架了,并且无论马凤山怎样使出浑身解数,都没能挽救这个项目。
自此,运10便成为了废弃在厂房里的一摊废铁,用来生产制造运10的有关设备,也统统遭到变卖转让。
这不但让马凤山团队的多年心血付诸东流,许多参与研发运10的人员都选择离开,更是使得中国自主研发大型客机的梦想,彻底沦为了泡影。
一直到1989年,我国才重新意识到自主研发大型客机的重要性,当即继续任用马凤山为总设计师。
然而当时的马凤山,已经到了花甲之年,疾病缠身,有心而无余力了。
等到1990年,马凤山的病情急剧恶化,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尽完最后一丝力气之后,他便带着无尽的遗憾和盼望,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马凤山的愿望,一直到2017年,才随着国产大型客机C919的试飞成功,终于实现。
而那个充满着无尽遗憾的运-10,也在2020年被列为了第四批工业遗产,保护起来。
虽然这一天来得有些晚,但也希望能够以此告慰马凤山,以及无数为了航空事业奉献终身的科研工作者们。
至于为中国航空事业呕心沥血的马凤山,也早已成为了新中国航空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名字,2019年,已经去世多年的马凤山,还被评为“最美奋斗者”,在马凤山诞辰90周年之际,一大批飞机设计师,还特地为马凤山塑半身像,由此可见马凤山在中国航空史上的地位。
2005年,在马凤山去世的十五周年之际,他的妻子赵孟华,还在回忆录中深情地说道,马凤山除了工作认真负责,对家人也很关心,尤其照顾妻子,考虑到妻子体弱多病身子骨硬,马凤山还特地省工资为她买了一张沙发。
时至如今,中国已经跻身全球第二大民航市场,拥有七百多架民用飞机,航线更是遍布全球各地,这样的盛况,也离不开马凤山所留下来的丰厚的精神遗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