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商新媒体

● ●●

熙熙攘攘,为利来往。求利,是商人天性。作为白酒经销商,如果重金投入,空背负一身压力,却赚不到钱,恐怕最后要变成经销“伤”。日前,有媒体采访到洋河经销商张总,他回忆起2023年他感觉压力“山大”,“虽然压货早已成为常态,但在动销不好的大环境下,厂商还要求保持10%以上的营收增长……这经销商的身份,确实有点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了。”

一边是渠道里难以承受的库存压力,一边是厂商只增不减的业绩压力,这一年有些洋河经销商无奈选择另寻出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22洋河股份经销商大会上,洋河董事长表示:“让洋河的经销商成为这个行业最令人羡慕的经销商”。在其推动下,洋河股份推出了一个“1320”规划,落实一个商学院平台,落地三大精细化工程,即强商工程让经销商持续向上、富商工程让经销商持续向好、帮商工程让经销商持续向新,同时细化二十条惠商性措施,实现厂商共创,厂商共建,厂商共赢。

而这些话在经销商张总看来略显讽刺,“我没有感觉到有什么政策上的优惠,只有压任务。”

经销商张总所说的“压任务”,与洋河股份想要守住“行业老三”的位置不无关系。按照原定目标,洋河股份2023年要力争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但这对于渠道库存高企的经销商们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似厂家每年完成了任务,实际上货品大多积压在经销商手上。行情好时,经销商咬咬牙就过去了。行情不好时,经销商也无法处理这些货品,只能低价或者赔本销售。”经销商张总坦言,在“无利可图”的情况下,他身边不少洋河经销商朋友选择2023年解约离开。

媒体也从多位洋河股份经销商处了解到,估算2023年洋河股份可能有2000名左右经销商解约。那么,洋河股份经销商是否真会出现大规模“换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洋河股份第一次出现如此大规模的经销商变动了,也不是历年来最多的一次,但洋河经销商对于焕新似乎已经麻木了。据纳食了解到,洋河从2020年期间省内经销商增加227个,减少413个。省外经销商增加976个,减少1887个。2020年经销商的总计是9051个,期间增加了1203个,减少了2300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洋河给出的解释是:2019年以来,公司进行营销调整转型,围绕“一商为主、多商配称”,互补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进行经销商体系构建,经销商数量有一定减少。

随后,2021年期间省内经销商增加314个,减少480个。省外经销商增加1377个,减少2120个。2021年经销商的总计是8142个,期间增加了1691个,减少了2600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洋河给出的解释是:报告期内,经销商数量变化主要系公司围绕亲商安商扶商富商原则,侧重战略性主导产品的打造,对经销商结构和布局进行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2022年期间省内经销商增加325个,减少298个。省外经销商增加1570个,减少1501个。2022年经销商的总计是8238个,期间增加了1895个,减少了1799个。洋河给出的解释是:报告期内,经销商数量变化主要系公司优化经销商结构和深入全国化布局,对经销商体系作进一步调整。

曾有投资者疑问“最近几年经销商数量的变化为什么如此大?”对此,洋河股份方面的回答是,2022年经销商增加额和减少额相对大些,是公司在2022年对海之蓝进行升级,很多经销商需要重新签合同,系统会默认为新增加的经销商,海之蓝在省外占大部分,所以省外进出的经销商数量很大。

事实上,“很多人认为做酒很赚钱,可这两年投资酒的,进来都碰的头破血流。”经销商张总坦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白酒老三洋河洗牌经销商,其实也在有意缩减经销商,只因这几年一直在喊“淘汰经销商,去除中间商的差价”。

随着80、90后经销商成为渠道中流砥柱,对于这些大品牌本身没有太多的感情与敬畏,在相处之中问题也在逐渐显现。同时,对新一代来说,对市场、营销、品牌的认识更多样化,同样也有更大的野心,不甘心被大品牌困住。

而且,白酒行业每年厂家为了完成增长任务,都给经销商制定了高增长销售指标,一旦市场遇冷很容易变成经销商库存;从酒商角度看,名酒年年高增长压力很大,某些酒企在市场趋好时又要提高出厂价,酒商长期不能够盈利只好甩货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洋河三三三的比例(三分之一的国家股,三分之一的员工+渠道,三分之一的公众股)”。该股权的构想就是既能保持洋河国企的身份不变(当前环境中,国企身份能带来一些便利),又能充分发挥员工和渠道商的积极性,还能保持公众股东的融资支持。

对于制度的理解对于普通人来说是很难的,如果你有着逻辑学思维方式,那么更好理解这种制度优势我觉得这是世界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就像市场经济一样,一个好的制度模式,是长期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但是原蓝色同盟的人员已经与洋河权力中心渐行渐远。从来只有新人笑,何曾听过旧人哭。随着现在几轮人事变动、老人离任,现在洋河的管理层,跟蓝色同盟早就没有关系了。激发员工和渠道商的积极性这个愿景,仿佛只是一句口号。当初在洋河的工人,看着那批管理层个个身价上十亿,又望着自己微薄的收入,积极性不知从何谈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济环境变化、白酒身处“寒潮”之中,多重因素之下,厂商关系承压十分脆弱,经销商觉得看不到希望只能“掀桌子”退出,这也是部分酒商敢于向厂家和品牌商说“不”的根本原因,逃离大品牌逐渐从口嗨转化为了现实。对经销商来说,在艰难的市场之下,他们需要更加稳定的产品和销量,但更需要可发展的空间与利润空间。在都得不到的状况下,选择新的道路是毋庸置疑的。

来源:酒经纵横

您对本文怎么看?欢迎点击底部留言!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版权,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有遗漏未标注出处等,还请包涵并联系我们(15315289326)沟通删除、重发或其他妥善处理,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