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身体上每天的气候,从夜里十一时开始,一直到第二天上午十二点,都是阳气;下午属于阴气。

——南师说

现在不少人上午起来昏头昏脑,一点精神没有;到下午睡一个午觉起来,精神慢慢好了;到夜生活一来,精神越来越好。

这些人大多是阳气虚衰、阴气很盛。

大昏沉的人,贪嗔痴慢疑都来了,酒色财气都喜欢。尤其欲界中一切众生,犯罪行为都在晚上或夜间,这事研究清楚了,就晓得昏昧生起一切烦恼,一切烦恼都是跟着昏沉来的。

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

——《黄帝内经》

拿一天来讲,这个阴阳是白天阳气在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这是讲一天当中阳气的变化,不是讲气候;是讲我们生理上生命的气,配合天地是一样的原则。

如果违反「顺天时」,身体、健康就容易受损。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这是讲阴阳的道理,生命也有,身体也有。看不见的是阴,卫外而坚固的那个叫阳,这是个代号。阳是发散的,明亮的。我们身体上这个阴,是含精在内的,千万注意,不是男女性行为出的那个精!我们本身所有的细胞活动的能量,都是精。这个观念要搞清楚。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阴如果不能克制阳,胜就是克制,生克的道理;阳太旺盛时,血压就高起来,血管膨胀,有时碰到别的病情就发狂了。

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阳气克服不了阴气,五脏六腑里面的浊气出不来,我们中文是浊气,身体里头的气出不来了,就造成九窍不通,鼻子也不通,或者耳朵听不见等等,都来了。

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阳分开了不能调和,我们生命的真气就没有了。南师曾说过:「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像天上太阳一样,如果你的阳气自己搞得不好,就短命了。

上述内容,整理自《我说参同契》《列子臆说》《瑜伽师地论-声闻地讲录》《小言黄帝内经与生命科学》

一、顺时调养·治未病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所以你要懂阴阳四时这个法则,自己养生,调养、保养这个身体。如果违反了就会生病,内在出问题了。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这是中国上古的文化,医道跟政治是一样的,懂得政治的历史上大名家,都懂得医,因为都是医学道理来的。

所以「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在没有病的时候,有一点不对就先及时调理,先把它治好。等到已经生病再治已经晚了。

南师曾说过:「看起来没有功劳,其实功劳最大。」这几句话是中国文化的精华。

二、阳虚、阴虚怎么判断?怎么调?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阴虚和阳虚大不同,如果不辨识到底是哪种虚而盲目进补的话,不但无法强壮起来,还有可能越发虚弱。

那么到底什么是阴虚,什么是阳虚?两者要怎么区分呢?

虚就是弱的意思。阳虚就是火弱,阴虚就是水弱。

在人体里,到底什么是阳,什么是阴?或者说什么是火,什么是水?

阳也就是火,人们吃进东西,吸进氧气,通过肠胃的生物转换,就会产生能量,这种能量,就是人体之火,生命之火,就是人体的阳气;阴也就是水,就是血液、体液。

就像烧水做饭一样,如果火烧得过大,水会烧干,饭会烧煳;同样,如果火不够的话,水烧不开,饭也做不熟。

人体也一样,如果一个人的阳气不足,人就会运化不好,人就会湿重,身体发胖,舌头发胖,大便多不成形;反之,如果一个人阴气不足,人就会显得很瘦,并且容易口干和便秘。

因此,一般而言,胖人多阳虚,而瘦人多阴虚。

阳虚、阴虚,该怎么判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表格中的4种方法,来按图索骥进行自测:

很多人会发现自己可能符合阳虚,但也有阴虚的表现,或者相反。其实这是因为长期耗损不得调理的结果,阴虚日久,会耗损阳气,所以也出现了一些阳虚表现;而阳虚日久,会虚耗阴液,所以也就出现了一些阴虚表现。

此时更应注意自己最初时以哪些病症为主,辨明根由,才好正确调理。

三、阳虚、阴虚,该怎么调理?

阳虚体质应当重点补阳气。下列食物适宜阳虚体质的调养。例如:鹿肉、羊肉、牛肉、牛奶、羊奶、童子鸡、鹅肉,麻雀、虾、鳗鱼、鱼鳔、辣椒、韭菜、大蒜、生姜、糯米、黑米、薏米、甘薯、山药、芡实、扁豆、麦芽糖、桂圆、红枣、栗子、银杏、胡桃、荔枝、菠萝、桃、杏、樱桃、杨梅、黑砂糖、桂皮、胡椒等。

阴虚体质的应当重点滋阴气。补阴虚食品:甲鱼、燕窝、百合、鸭肉、黑鱼、海蜇、藕、金针菇、枸杞头、荸荠、生梨等,可经常交替选服。

对于肾虚引起的病症,这个中药专方补肾效果显著:

纯中药萃取,无任何副作用的院内专方制剂——肾合胶囊

用于治疗男女肾精亏虚、肾气不足、肾阳亏虚所引起的各种症状。

1.补阳益阴,阴阳双补,固精强肾。

2.补肾精、肾气,疏理淤堵,肝肾同补,温肾助阳,益气固精。通过多系统、多部位作用于全身,温补、循序渐进。

3.调理五脏六腑,改善肾气不足。有补火助阳、散寒驱湿、活血通经的作用。数味中药合用引火归元,直入肾经,温补肾阳,使阴阳平衡,从根源处解决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