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不但岩盐资源丰富,且煤碳、天然气、锰、汞、铝、锶等资源都十分丰富。更为准确地讲,重庆所位于的四川盆地东南部,整体岩盐资源都十分丰富,直接原因是四川盆地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有过多次海浸历史(古地中海的一部分),且后来在地质运动过程中,部分海盆转化成了内流咸水湖,后因湖水蒸发而留下了厚厚的盐层,然后又经过约7000万年时间的沉积物覆盖,最终形成了岩盐层。

重庆岩盐资源形成过程的前半部分,就类似于今天的罗布泊,当下我们看到的罗布泊表面岩层,也是湖水蒸发后形成的,如果现代人类不在罗布泊进行盐层开采,不建设钾盐开采工厂,那经过几千万年沉积物风化堆积后,罗布泊肯定也会像四川盆地一样,形成丰富岩盐层。

言归正传,四川盆地(重庆也属于四川盆地一部分)在地质构造单元上,属于扬子准地台的一部分。根据地质考察,该地区曾经经历过两次大规模海浸。第一次发生在距今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持续时间长达1.3亿年。第二次发生在距今2. 7亿年前的石炭纪,持续时间长达2000万年。两次海浸历史,盆地内都被海洋占据,这为后续内陆咸水湖形成创造了咸水基础。

到了距今约1.9亿年前,中国西部发生了印支构造运动,不但促使海盆隆起为湖盆,遗留下来的海水变成了湖水,且盆地四周逐渐隆起大量山脉,发育出了松潘、甘孜、西秦岭、南秦岭等地槽褶皱带,完全将四川盆地变成了“封闭湖”。当时的湖水几乎占据现今四川盆地的全境,史称为“巴蜀湖”,如此样态大约持续了1亿年。

到了距今70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亚欧大陆上又发生了一次著名地质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当时我国西部隆起上升现象非常明显,不但崛起了喜马拉雅山脉,且四川盆地四周也相继隆起了大量山地,比如川西龙门山、川东华莹山等。运动过后,“巴蜀湖”面积迅速缩小(约2万平方公里),不再能维持周边湿润环境,湖水蒸发量日渐迅速,而湖水蒸发时不能带走盐分子,所以盐分不断在湖底积累形成岩层。后来风化泥沙不断覆盖掩埋,且经过漫长的地质衍化,最终形成了岩盐层。

当然了,岩盐层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四川盆地内,整体呈南部多、北部少的格局,因为四川盆地是北高南低,湖水蒸发减少过程中,盐分子势必往地势低的位置汇集,所以正如我们所见,像盆地南侧的重庆、自贡、乐山等,盐矿都比较丰富。下面说第二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重庆最大盐矿

目前重庆最大盐矿不好确认,而只能确认比较大的矿区,因为各盐矿每年的出盐量并不相同,不是发现多少就能开采多少,且实际勘探量也不能代表盐矿总蕴藏量。目前矿区以云阳县黄岭矿区,以及忠县的石宝寨矿区为代表,这两个矿区的岩盐资源勘探量都在30亿吨以上,均属于大型盐矿规模。不过,重庆地区的盐矿埋藏深度一般都比较大,钻探技术较为复杂,比如黄岭矿区1号孔孔深3805米,探获岩盐层4层,总厚度53.11米,其中3层可采,厚度52.08米。而石宝寨矿区1号孔孔深2973.49米,探获岩盐层8层,总厚度92.49米,其中5层可采,厚度88.1米。另外,像万州地区盐矿含量也比较大,部分盐矿甚至已经开采了3000多年仍然在继续开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