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龙年,我们应景聊聊带“龙”字的四川方言。

成都人喜欢不论时间,无论地点地摆龙门阵

茶铺里摆龙门阵不用顾忌打扰到左邻右舍,不管是拉点家常也好,摆点悬龙门阵也罢,总是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所欲言。哪怕你扯到嗓子骂人,大声争吵几句,旁人也最多看上几眼。

如果是无聊极了,还可以去听隔壁子在摆啥子龙门阵,哪怕插上几句话,也都不会有人在意。

龙门阵是最好的下酒菜。一叠肥瘦相间的猪脸肉,一把咸香花生,一瓶够劲的江津大曲,一群摆悬龙门阵的老友,一晚上的时间就这样愉快地打发过去了。

每年一到夏天,成都街上就会忽然冒出许多“冷啖杯”摊摊。“冷啖杯”绝对算是典型的“成都式夜宵”。

两瓶冰啤酒,三盘卤菜,四个好友,就能吹到五更天。上到小泉和克林顿的陈年龙门阵,下到隔壁张孃孃和王老汉故事,悬龙门阵好像永远都摆不完。

成都人喜欢把自行车把手叫做“龙头”。这个“龙头”一定要加个儿化音,用成都话念作“龙头儿”

成都话里面常用叠字和儿化音,比如“盖盖儿”“瓶瓶儿”等等。“串串香”用成都话念出来就是“串串儿香”。

叠音和儿化音在四川方言里的大量使用,让外地人觉得四川人一天到黑都在卖萌,可爱得很。

成都话里的儿化音是自带卖萌效果的,就算是当着你的面骂也会让你生不起气来。

纸飞飞儿、水龙头儿、车车儿……当这些词句从成都人嘴里说出来的时候,不但没有半分凶相,还会自带几分牙尖的萌感。

四川方言里还有一个带“龙”字的词是“龙头大哥”。它是专指袍哥一个堂口的头子。现在很多老成都人也用它来形容“带头大哥”。

袍哥和四川方言的渊源深厚。

有个词叫做“拉稀摆带”,形容做事做人不干脆、不耿直的样子。如果你要去问老成都人这个词怎么用,十个有十个人都会给你说:袍哥人家,从来不得拉稀摆带!

袍哥曾是四川基层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起源于明末清初,发展于清朝末年,泛滥于民国时代。袍哥无论清水或浑水,都有一套内部使用的"切口"(即江湖黑话)。

这些"切口"在广泛使用中逐渐成为通用的语言,至今还保留在四川方言中。

比如形容帮着一方说话或者斗殴的“打帮锤“,专指武术界的”打打行“,形容凑合过生活的”打滚龙“。

现在经常还在用的还有,形容大家凑钱吃饭,饭钱平摊的”打平伙“,朋友间简单招待的”打素堆“等等。

你们还晓得哪些和“龙”字有关的方言词呢?